光 华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服务和谐发展就是组织部门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紧紧抓住“发展”、“服务”、“和谐”三个关键词,把组织工作放到宿迁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准坐标系和着力点,明确组织工作的职能定位。
一、做“导向标”,为和谐发展配干部。树立为和谐发展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就找准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兴奋点。要用跨越发展的任务要求干部,用跨越发展的实践锤炼干部,用跨越发展的成果检验干部,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聚集到加快宿迁发展上来。
把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求。推动区域突破,实现跨越发展,是当前宿迁的中心和大局,也是组工干部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要着力强化“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发展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熟悉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干部进班子,密切结合乡镇产业特色配班子。强化领导干部挂钩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职责,细化机关部门项目推进、服务发展的任务,在发展经济的主战场上、服务项目建设的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把各级班子和广大干部的注意力、兴奋点、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服务、参与发展中建功立业。
把发展能力作为第一能力。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能力”,突出工业突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等发展急需的专门知识,启动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工程,促进思想解放,激发思维创新。通过“请进来”,按选题开设专家讲座;通过“走出去”,依托高层次优质培训资源,为各级干部量身订做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干部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践是培养能力的第一课堂。要坚持把发展主战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倡导在一线磨炼意志、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增长才干,推行多部门实践,多岗位锻炼,跨地区交流,塑造一支特质鲜明、引领发展的核心力量。
把发展实绩作为第一政绩。按照德、能、勤、绩的总体要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分类别制定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同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等四个指标的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硬化考核杠杆的作用,疏通“上”、“下”两个渠道,使十部考核的评价、激励、监督等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释放出的信息和形成的导向更加明确,从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做“孵化器”,为和谐发展育人才。组织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按照十七大关于“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的要求,积极吸引、充分盘活各类人才,把各类人才凝聚到振兴区域发展的各项事业中米。
建立民主开放的选才机制。选才当如破石拔玉。要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定期荐才、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渠道,开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快车道”,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挂职、兼职聘用、短期借用、学术交流等灵活形式,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实现人才的“柔性”引进。
创设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对人才,用当其事,以一当十;对工作,用当其人,事半功倍。贯彻“四个尊重”方针,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和使用好人才工作基金,为各级、各类人才开展认证咨询、产品鉴定、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等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进一步健全人才考核办法,开展人才评比表彰活动,完善以一流业绩、一流回报为主导的物质、成就、精神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出计各类人才创业活力充分进发、创业才华充分涌流的良好环境。
完善灵活高效的培养机制。人才成长是渐进式的,需要精心培育。要以发展需求、市场需求、实践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菜单培训、专题研讨、专家讲学、外出锻炼等相辅相承、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每年选聘一批有志于农村工作的本土型大学生到村级组织跟班锻炼,精心挑选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到招商引资一线进行强化训练,突出抓好对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做“助推器”,为和谐发展添活力。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基层组织中努力营造发展为先、干事为重、富民为本的浓厚氛围,千方百计凝聚创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汇聚创业青年,建强党员队伍。创业是新时期的主旋律,创业者是新时期的先进分子,创业型党员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从源头上保证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创业活力,重点在优秀创业青年中发展党员,把农村“田秀才”、“土专家”、“小老板”等创业型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依托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科技素质培训基地,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把党员必备的党性知识和必需的实用技术及时送教上门,让新时期的党员既具“本色”又有“本领”。
培育“双强”村官,筑牢“富民堡垒”。大力推行“支部+能人”模式,让善于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开拓奋进的“良将”在村级组织中担当“领头羊”。让思想先进、勤于创业的“贤才”进班子、挑大梁,努力打造一支“发展有办法、创业有项目、双带有能力”的新型村干部队伍。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创办股份制等新型村级经济实体,鼓励村级组织挂“第三块牌子”,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发展能力和富民动力。
统筹城乡党建,凝聚发展合力。当前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既需要激活内力,又需要注入外力。要以统筹城乡党建为抓手,在积极推行村村联建、机关与村居结对共建的同时,突出抓好“以企带村”活动,坚持做到“三挂钩”,即企业菜篮子挂村里的菜同子,企业车间挂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企业附属产品挂村里“三来一加”项目,不断培育富民强村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村级经济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优的升级转型,实现集体经济、农户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多赢”效应。
四、做“黏合剂”,为和谐发展聚民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团结,进而示范和带动社会和谐。
以民主公开赢得民心。切实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制定《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试行)》、《乡科级领导班子和谐标准》等制度规范,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党内征询等常委会议事制度,认真实行和逐步完善常委分工负责制,把配備改革后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突出抓好乡村两级“两个双述”:一个是探索推行乡镇党委向党代表述职、党代表向选区党员述职的“双述”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党代表的参谋、监督和桥梁作用;一个是推行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以公开换取信任,以民主赢得民心。
以党内关怀温暖人心。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创新党内关怀的有效形式,从亲情关怀、思想引导、权利保障、扶持发展、扶危济困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制度网络,给予党员更多的尊重和关爱,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努力营造凝心聚力、充满活力的和谐局面。
以优化服务凝聚民心。坚持“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加快实现党的基层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用项目化作为抓手,以载体化加以推进,狠抓“实事党建”和“项目党建”,为基层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化服务。重点围绕服务民生主题,将党员承诺、民情恳谈、设岗定责和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先进性成果进一步固定化,让各个层面的党员先进性体现在确确实实的惠民行动中,使基层党建真正成为党员满意、群众受益的“服务型党建”。
责任编辑汤建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