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名
1997年的仲秋,拍摄反映周恩来故乡情怀的四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在浙江》,我带着摄制组赶赴北京采访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卫士赵行杰、秘书陈浩等。走进中南海,来到周恩来居住的地方———西花厅。
岁月匆匆,10年的光阴,如烟似雾,一晃就过去了。但周恩来的崇高风范,西花厅美丽的情景,却历历在目,难以释怀。
那天,汽车驶上北京长安街。这时,太阳刚刚升起,金莹莹的阳光洒满京华大地。车过天安门广场、白塔,只片刻的功夫,我们就到了中南海北门。
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高振普,了解到我们是拍摄周恩来专题片时,很快让我们摄制组进了中南海西花厅。
西花厅坐落在中南海的西北角,这里原是清朝摄政王府。1949年11月,周恩来住到西花厅,到1976年周恩来逝世,在这里居住了27个春夏秋冬。
走进西花厅,历史在这里显得格外厚重,你站在西花厅,仿佛就站在历史之中……
据史料记载,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曾在这里居住,袁世凯任大总统期间,其国务院及北洋军阀的国务院亦设在这里。
显然,西花厅是个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浓厚的人文历史积淀的院落。
西花厅分前后两院。前院有小榭、不染亭和盟鸥馆。后院,北为一排平房,东西为厢房,一个典型的四合院。院中有喷水池,绿地树掩映,房舍错落,静谧幽雅。整个建筑形式和格局充溢着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和理念。
西花厅有一个美丽的小榭,榭前一湾碧水,使得这座庭院有了些灵动的感觉。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周恩来住进西花厅时,池内无水。原想修复放水,但因花钱太多,周恩来不同意这个花钱又费水的事。后来邓颖超提议种蔬菜瓜果。周恩来要求不要用自来水浇地,问能不能在院内打一口井,打井的钱由他们出。由于要周恩来、邓颖超自己出钱,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就借故拖了下来。
到了1965年,北京干旱,周恩来、邓颖超又提起打井的事,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知道拖不过去了,就请有关部门测量了一下,选准地点,打了一口井,装上手压机。打井的全部费用都是周恩来、邓颖超的工资支付的。以后,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就用这井水浇灌菜地,邓颖超有时还去菜地拔草、摘菜。当大家把生产的扁豆、丝瓜等请厨师做给周恩来、邓颖超吃。邓颖超认真交待:给他们吃的菜一定要交钱。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不同意她的意见,说打井的钱能买多少菜呀,怎么还交钱?邓颖超说是两回事,钱还是坚持交。
我们来到西花厅的前厅。人民大会堂建成之前,这里是周恩来、邓颖超开会、会见外宾的地方。“文革”期间,这里成了避难所。1967年的秋天,贺龙元帅遭到冲击,周恩来为保护贺龙,把贺龙与夫人薛明住进这里,嘱咐身边工作人员注意保密,经常抽时间看望他们,并关照他们的生活。
前院的水榭涧,默默矗立的不染亭,面对我们的追寻。
周恩来身居要职,却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堪称清正廉洁典范。
周恩来的外事秘书陈浩告诉我们: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外事活动频繁。每逢重大外事活动、来访的外宾,都有送礼的惯例。外宾送给周总理的礼品,根据外交部的规定,全部上交,一件不留。
建国后,由于西花厅有些年没有修缮,立柱的油漆剥落,地砖凹凸不平,管理部门几次提出修缮一下,都被周恩来婉言拒绝。1959年初,主管行政生活和警卫工作的秘书趁周恩来、邓颖超出差时间比较长,对西花厅作了修缮,把原来的地砖地面改为木地板,对立柱和外墙进行了粉刷,窗帘旧了也换了新的。以后,周恩来外出回来,见房子进行了修缮,批评了主管行政生活的秘书。以后,为修房子的事,周恩来三次在国务院的会议上作检讨。
周恩来就是这样,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给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榜样。
拍摄期间,我们来到周恩来西花厅办公室。这里是周恩来办公、约人谈话或开会的地方。它伴随着周恩来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走进周恩来办公室,它的简朴超出我的想象。一张三尺见方的桌子,桌上放着一盏台灯、一只闹钟、一本台历、一个笔筒和一只放大镜。桌旁的茶几上是3只电话机,靠墙的一侧是两只书柜和一只保密柜。
就在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周恩来为国家的事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周恩来不分昼夜地工作。为了方便他休息,在办公室摆上一张单人床,可随时躺下休息。开始比较有效,他休息时,工作人员就在办公室外放上“安静”的牌子。后来,他连上床休息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实在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
人生就像一轮艳阳,总是处在感动之中,使人有着那么多的灵性与焕发。在西花厅徜徉亦如此……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的工作繁忙,身边工作人员担心他会累垮,在邓颖超的倡议下,写了一张大字报。
“周恩来同志:我们要造你一点反,就是请求你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才能适应你的身体变化情况,从而你才能够为党工作得长一些更多一些。这是我们从党和革命的最高的长远利益出发,所以强烈请求你接受我们的请求。”
1963年2月4日,工作人员把大字报贴在周恩来办公室的门上,当天,周恩来就在大字报上写下了“诚恳接受,要看实践。”第二天,邓颖超在大字报上写下了五点建议。
显然,这张大字报是周恩来为党为国禅精竭虑和人民爱戴总理的历史见证。
在一件件周恩来的遗物前,我一次次被那高尚的品格、清廉的作风所感动。从这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党对人民的至忠至爱。
在周恩来办公室,我们看到一组特别的沙发。这是毛泽东为周恩来特制的沙发。周恩来生病后,毛泽东看着周恩来每天送去要批的文件,深知周恩来工作繁忙。他指示“要注意休息,注意营养。”并吩咐特别制作了一组沙发送给周恩来。周恩来办公时间久了,就坐上休息一会。
在沙发前,我伫立良久,因为透过历史风尘,我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战友、同志的真挚的情怀。
西花厅载种着数十棵硕大的海棠树。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周恩来、邓颖超十分喜爱海棠花。每到海棠花开的时候,周恩来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几分钟到庭院散步观赏,得以稍稍的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
这时,正是秋后海棠成熟的时候,红的黄的海棠果,挂满了枝头。我在海棠树前流连,每一棵海棠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累累果实。
下午四点,秋阳渐渐西斜。我们乘车缓缓驶离中南海,驶离美丽的西花厅。
岁月如风,一晃10年逝去。但周恩来的风范和西花厅的这幅美丽的画卷,伴随着诱人的海棠芬芳,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周恩来,一个名字,一生敬仰。
(作者单位:浙江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