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茂盛
综观2008年各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其中背诵默写题成为考查的重头戏。从内容上看,多以传统的名篇名句为主;从形式上看,默写的形式基本固定,但也有新题出现。笔者细致梳理了近百家中考试题,考查形式大体有这几种:一、直接式默写。就是根据提供的上句或下句直接填写;二、提示式默写。就是给出语句含义,或相关情景,或所起作用,填写相关内容;三、积累式默写。此类题有极大的灵活性,答案丰富多彩,又不限课内,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归类。四、迁移式默写。即古为今用,学以致用,运用古诗名句来解释生活现象。
【真题展台】
一、直接式默写。这类默写试题直截了当,不需要审题,只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地填写出要求填写的课文原句。同学们在默写时要注意辨析同音字、形似字,以防犯低级错误——错别字。
例1.(2008·荆州)古诗词填空。
①男儿挥手:海内存知己,_________。无为在歧路,________。
②女儿垂泪:________,日晚倦梳头。________,欲语泪先流。
③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________________。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④灯下看剑: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解析】这四小题均以直接默写的形式考查考生背诵默写的准确性,难度看似不大,但考生很容易出现错别字、漏字或添字等现象。如将“风住尘香花已尽”中的“已”写成“以”;将“事事休”误写成“事事体”;把“霹雳”错写为“霹历”。
【答案】
例1.①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②风住尘香花已尽 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 ④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提示式默写。提示式默写就是根据题干给出的具体明确的要求,这种考查形式比直接默写要求高些,因为它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背诵内容的熟悉程度,还考查到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意思提示。即通过对主旨意思的限制和规定,要求考生写出与此意思相关的诗句内容。
例2.(2008·天津)《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例3.(2008·遵义)岑参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例4.(2008·嘉兴)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解析】通过意思提示是理解性默写的常见形式之一。例2就是要求考生默写揭示主旨,表明主题的重点句;例3是考查古诗文中具有鲜明特征的句子;例4则考查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时,要重抓这几种典型的句子,强化复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答案】
例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4.安得广厦千万间先天下之忧而忧
(二)情感提示。就是以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作为导线,去点燃考生的记忆,这样就将单纯的背诵转化为感受诗人情感的记忆。
例5.(2008·南通)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例6.(2008·黄石)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解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重点。上面两例是从诗歌的情感角度设计默写题。例5是对单一诗歌情感的体会,但有些考生对整个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缺乏理解和感悟,而误写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例6则连缀几首古诗,综合设计,增加了默写的准确度。有些考生不认真审题或抓不住重点,而把诗句写偏,如把《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的句子写成“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答案】
例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例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事件提示。就是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来描述背景,让考生联系所学的名句来填空。
例7.(2008·沈阳)灾情十万火急,党中央一声令下,英雄的子弟兵“________________”,迅速集结,赶赴灾区。(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
例8.(2008·萧山)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请你用一句学过的古诗文来诠释长征的“英雄气概”。
我的诠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2008·长沙)残酷的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我们坚信,像陶渊明笔下所描写的“土地平旷,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鸡犬相闻”的美好家园必将重现在美丽的天府之国。
【解析】这类题设计得十分睿智,考查了我们对古诗句的运用迁移、联想及应用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整体感知,加深理解,把握含义,学以致用。
【答案】
例7.奉命于危难之间
例8.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例9.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三、积累式默写。就是以一个话题展开,引出要默写的内容,这种形式重在考查我们的积累能力。如果我们在平时注重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考前再逐一梳理归类,集中记忆,这样就能应对自如了。
例10.(2008·资阳)(1)“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________,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2)“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________,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________”,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念,依依不舍之情。
例11.(2008·丽水)国务院已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解析】
例10.命题者将古诗词中写“月”、“舟”的名句集中在一起,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比较能力。前后涉及到李白、李煜、苏轼、杜牧、孟浩然、韦应物、刘禹锡等古代著名诗人的名句,很有代表性。
例11.命题者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引入,要求考生积累相关诗句。
【答案】
例10.(1)我寄愁心与明月 月如钩 明月几时有 烟笼寒水月笼沙(2)欲济无舟楫 野渡无人舟自横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万里送行舟
例11.示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 端午: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 中秋: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四、迁移式默写。为了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命题者还会借助我们熟悉的诗文句横向引出要默写的另一句诗文句。
例12.(2008·绍兴)龚自珍《 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例13.(2008·咸宁)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种题型以我们熟悉的诗文句引出要求掌握的内容。解答时要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例12要求我们从思想角度推想,即以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依托去联想李商隐的一个意思相同的名句。例13则要求我们从意境角度推想。即以温庭筠的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去推想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这类默写思维跨度大,难度高,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加以重视。
【答案】
例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例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