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008-01-21 08:27
总裁 2008年9期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

高 源 张 婉

摘要: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活动刚刚起步,进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建设是一个必须要解决问题。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新巴塞尔协议

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理论分析

1.1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

对于银行来说,银行每一个职员的操作行为,都是职员本人投入人力资本,规避个人风险,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这个操作过程中,银行需要职员投入人力资本去规避银行风险,实现银行价值,由于个人的价值与银行的价值在很多时候是不统一的,这样就产生了利益冲突。由于人力资本是天然依附于职员身上,出于“经济人”的自利本性,职员会首先想尽方法规避个人风险,实现个人价值。这时就会有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用另一个方法解释为:职员操作失当将使银行面临操作风险。

1.2委托代理关系和操作风险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复杂委托代理关系下,银行的监管变得十分困难,现实中,银行很难设立出一个最完美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完全的防范。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业务部门人员和风险控制部门的人员都是“经济人”,而且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难免会有机会主义行为。

1.3认识的非理性行为倾向与操作风险

所谓的“非理性行为倾向”就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决策习惯或者偏好,或者是人认识问题、做出决策和调整决策时的一种普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并不符合“理性人”的假设,这些倾向在人们行为或者决策过程实实在在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往往导致认识的错误而产生风险。认识的非理性行为倾向发生在人们认识事务的过程中,是人们对风险发生概率和结果进行主观判断和行为决策要依赖于有限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经过主观分析和判断后会产生系统性的偏差,这些认识的偏差可以分为四种。

(1)相似性偏差。

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时常常以两件事物的相似性为依据,通过事件A的相关信息评估事件B,相似性指标在多数情况下会有效,但是也会产生严重错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的风险水平是不同的,一旦这些相似性偏差积累爆发,操作风险就会以信贷风险的形式出现,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

(2)利用性偏差。

个体受记忆能力或者知识的局限性,在预测和决策时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者能够凭想象构造得到的信息。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的,所以,以往的教训并不能阻止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的疯狂放贷行为。

(3)锚定效应。

人们对不熟悉的事物进行评估和预测时,通常都会选择一个参考点,一个无关的、先入为主的数字或其他任意性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下一步认知与判断的基础,从而造成偏差。

(4)群体影响。

在一个问题的解决问题上,如果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时,通常会采取多数通过的方法来博得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认同而放弃非主流的观点,从而产生认识的偏差,根据“陪审团定理”,只要单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大于1/2,参与人决策的独立性越强,整体做出正确判断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群体影响削弱了银行雇员决策的独立性,就减弱了最终结论的可靠性,从而导致操作风险。

1.4博弈论与操作风险

对于银行来讲,当其遭受欺诈时,如果防范无效或防范失败,均可导致其收益、声誉、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降低和客户的流失,继而发生经济损失。如果防范成功,则银行将会获得收益、声誉、竞争能力、客户等方面的增加,从而提高其自身价值;但是在防范欺诈的过程中会有成本支出,只有在银行疏于防范时才没有成本发生。

对于欺诈方来讲,如果欺诈行为成功,其将获得一定的非法利得;如果欺诈行为被发现,则受到一定的惩罚。一般来讲,只有在金融机构不设防的情况下,实施恶意欺诈行为基本上会成功;当其实施善意行为时,其既不可能获得非法利得,也不可能受到处罚。

由此可见,在恶意欺诈的过程中,基于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利益,欺诈方和金融机构之间,还应存在着欺诈行为与防范行为的博弈关系。

2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2.1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建设滞后

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必须全面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与国外在银行以及分支机构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者不同的是,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存在基层风险管理缺失的共同问题,而这些基层分支机构恰恰是操作风险多发区。很显然,目前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需要加大力度来建设,以适应国际性大银行的普遍要求。

2.2操作风险数据库水平低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重视操作风险损失历史数据的积累,加上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银行具有隐藏风险事件的动机,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历史数据较难收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介绍和各类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分析,操作损失数据的搜集刚刚起步。

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出台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并将其作为《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这标志着工商银行成为在我国金融系统内第一家正武将操作风险的监督管理纳入具体议事日程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分为对七大损失事件的管理,分别是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2004年工商银行开展了全行操作风险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信贷、票据、个人金融和会计结算专业将是控制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

除了各家商业银行,国内部分学者也着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工作。樊欣、杨晓光(2003)和张新杨(2004)从媒体公开报道和法院案例两个不同方面分别收集了71个和174个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并以这些数据作为依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现状进行了定量的概括归纳。

由表1和2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损失的分布特征:就业务部门角度而言,损失事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就损失事件类型而言,损失事件主要可以归因于内部欺诈、外部欺诈;从损失金额来看,商业银行业务部门占了绝大部分。

2.3资本金不足问题严重

不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操作风险量化技术多么发达,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100%将它完全转移,也就是说,为操作风险分配资本金是必须的,银行之间的差别只是在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上,国内银行目前的资本普遍不足,在资本补充渠道缺乏的情况下,再为操作风险分配资本金就会进一步恶化资本金不足问题,实际情况中,即使不为操作风险分配资本金,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也很难达到8%的资本需求,更不要说操作风险分配资本了。

3结语

操作风险管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的发展必将使未来银行走向全面风险管理,虽然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它必然会为银行带来价值,作为操作风险管理团队,必须要使整个组织了解其面临的风险。什么导致风险,以及风险大小。

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中可以得到很多种收益,从组织内部来说,银行可以根据现实的风险水平塑造整个控制环境,增加对高风险领域的控制和降低对风险领域的控制,使整个控制结构更集中,也更好的实现银行内部资源整合,使银行的运作更加有效。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应该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更具有风险意识的文化氛围。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根据他们所拥有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以规避风险。从组织外部看,操作风险管理将实现有效的风险定价,上文中描述的高层决策者的支持,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建立损失数据库,确认关键风险指标,风险的恰当评估和资本金的计算问题,这些都构成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如果没有正确处理上述的问题,那么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将不会稳固,整个风险管理框架也值得推敲。

猜你喜欢
操作风险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关于当前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及对策探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探讨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浅谈统计测量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