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金的新困惑

2007-12-28 08:03胡苏敏甄宏戈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47期
关键词:助学金奖学金贫困生

胡苏敏 甄宏戈

从今年开始,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随着这个蛋糕变大,保证奖助学金的公平问题,就浮出了水面

12月12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今年年底前,国家奖助学金将全部发放到高校受助学生手中。据她介绍,国家奖学金的专家评议工作已基本结束,受助名单则将在教育部、财政部审定后公布。“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马文华说。

蛋糕变大了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的1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95亿元。而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

今年6月底,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奖助学金,无论从额度还是受惠人数上,都大大增加。

以往的奖助学金分为奖学金和助学金两种,前者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后者只要家庭困难就可以申请。

而到今年,又加了一项“国家励志奖学金”,奖金数额要比“国家奖学金”少一些,但它既要求学习优秀,又要求家庭条件困难。

已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不能同时兼得。(详细规定请另见表格)。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要求从大学的二年级(包括二年级)开始评。

除了财政部和教育部规定的奖助学金,各高校还有当地政府、各企业和个人单独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项目。

一般地说,针对全体学生的奖学金,评定标准为学习成绩;而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助学金,有的奖项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有的没有。

各类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是学习成绩,所以争议不大。但涉及到贫困生的奖助学金,蛋糕变大后,各种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

“面前面后”前后的贫困评定

中国人民大学大二的吴彭杰(化名)来自安徽安庆农村,哥哥在江苏一工地打工,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在家里帮忙干农活了。他大一时拿了“新长城”助学金1600元;这学期是3000元的“夏普”助学金,其中一半汇给了家里,“让我妈拿去修房子,真的快塌了。”

他的学习成绩在全班排第七,是贫困生中最好的。而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却由班主任决定给了班里学习的第一名(非贫困生)。

“很多人不知道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给贫困而且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吴彭杰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虽然自己“确实是最困难的”,每顿饭都只是一个菜加三两米饭,一个月支出不会超过400元,但他对这个结果看得很淡:“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给最困难的你一个人。为了那点钱大家是不好意思去反映的,私下里有说的。”

关于奖助学金的分配,吴彭杰的班里开了好几次会,都由班长主持,班主任出席了一次。

班长是私下告诉他得了助学金的。奖学金是透明的,助学金则没有公示——要照顾到贫困同学的自尊心。

南京师范大学大四的邹雅(化名)是班里的组织委员,她介绍说,班里评定奖助学金的流程,是个人自己先报名申请;然后班委及由班级同学3~5人组成的审核小组审核;最后由班主任老师过目、上报;上级审核,最后得到助学金的学生名单会张贴在院里,一般也不会有人特意去看。如果有同学在填写申请表时把家庭人均收入写得很少,“有贫困证明老师也不好说什么”。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光明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为了保证公平性,各学校普遍对助学金采取了公示,但教育部对此没有硬性要求,各高校可以自行掌握。比如清华大学为照顾贫困生,就不采取公示。

清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春生介绍说,清华的评定程序是,由院系召集各班班主任、辅导员开评议大会。会上也会参考学生的意见,但对大一新生不搞这种公开的座谈。“要把握好民主监督的‘度,别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他说,到了高年级,在评议过程中就可以吸收学生代表来参加。

清华对贫困生的“鉴定”做法有多步,贫困证明并不是申请助学金的必要条件。

第一步,新生录取之后,根据其基本信息,查家庭所在地是否为贫困地区,如果来自城市,父母都有工作岗位,就不会放在重点考察范围;第二步,来学校报到当天,所有的班主任、辅导员、院系的工作助理老师,都在迎新处工作,除了接待学生,重点要观察多少家长陪同来报到,一般困难的学生都一个人,或只有一位家长,面色会比较疲惫,因为省钱都是坐火车硬座来的;第三步,学生报到后,会上交一份《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除此之外,学生处还为班主任出具证明,使其可以去调查一下学生在学校食堂使用餐卡的情况,由于食堂有一个数据库,通过条件筛查,可以打出一个月消费在85餐左右,每餐少于多少数额的名单。此外,学校还会要求各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和考察对象们单独谈一次话,有固定的谈话提纲,用以具体了解家庭情况。最后各院系还要召开集体评议会,确定困难学生名单并上报学校。

如果既不公示,评定标准又单一——比如只看贫困证明,助学金发放的公平性就值得推敲了。

邹雅就提到班里一个情况特殊的女生王茜(化名)。王茜的母亲三年前去世,父亲再婚之后就抛下了她和弟弟,二人被姑姑收养。虽然姑姑家十分富庶,但王茜还是在入学时申请了“减免学费”——因为不想给亲戚造成太多负担。班主任只知道她申请减免学费,就找她谈话、鼓励她申请助学金。王茜开始十分为难,后来还是接受了。

对于各高校的不同做法,张光明表示,家庭困难的标准在各地不一样,所以高校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基本上放在地方政府和学校,而教育部对各个高校的执行,还是比较放心的。

“边缘贫困者”的公平与不公平

邹雅班里女生居多,助学金“发放季”一到,男班长又要请她帮忙负责工作了。“烫手山芋一只!”她说。邹雅算了一笔账:按照往年的情况,一般是国家助学奖学金,4000元/人,3个名额左右;省政府助学金,2000元/人,5个左右;朱敬文助学金,1500元/人,1人。总共有9~10人可以受到资助,而申请的人数一般在10~12人。今年多了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省政府助学金的名额多了2~3个,申报的人一下子变成17个。班里贫困生的数量是稳定的,不可能是一个突变。“有很多不是贫困生的来申请,郁闷。”邹雅说,“(这些人)想拿钱呗,还有特地搞贫困证明的呢。”

资助名额的增多、额度的增加,对于真正贫困的学生影响不大,关键在于“边缘人物”。

中国扶贫基金会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国家往年对广西大学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常在全校总人数的10%左右,今年扩大到30%(南国早报报道);河北今年将有近25%的高校学生享受到国家奖助学金(河北日报报道)。

邹雅说,班里就有家庭困难却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申请助学金的同学,他们一般没有贫困证明,家庭条件要比特困生好一些,但绝不是富裕,甚至是拮据的。“我们班委有时就做工作,鼓励他们申请,他们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有别的想法,(但助学金名额)又不能空置,于是只能给那些不困难却递交申请的同学了。”

对这种结果,“告状的是很少,一般都在私下里愤慨。”邹雅说。

清华大学的张春生说,学生资助工作存在一个“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的问题。“(学校)当然希望做‘找平工程,就是在盖房子之前,把地基弄水平——不管原来多么坑坑洼洼。”如果能做到,那就是绝对公平。而事实上,总有个别同学由于自尊心强,或别的原因而坚持不接受资助,那么也不可能强迫。“在其他方面,比如勤工助学,多给他们机会。”

“在公平性方面,我觉得不太担心。” 教育部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光明这样表示。他认为,学校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现在好在大学里学生资助工作时间比较长了,有一套管理系统,都是比较健全的。“总归,规模扩大了还是好事!”

猜你喜欢
助学金奖学金贫困生
获取额外生活费 不妨尝试奖学金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