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左 老港 老好人

2007-08-08 12:31
新民周刊 2007年30期
关键词:老好人香港

严 飞

冲着导演赵良骏的金字招牌以及他之前所执导的妓女题材影片《金鸡》的成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捧这部电影的场。何况这居然是一部讲述香港老左派的故事,这么冷门的题材,想必定然是诚意之作,据说影片公映之前,片商为了避免"左"的色彩过于泛滥,特意将"老左正传"更名为"老港正传",突出的那个"港"字,是因为香港40多年的酸甜苦辣,都会一股脑儿地在100多分钟的电影里重现,正如宣传海报上的大字标语一般:"将香港精神延续到底"。

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之下,黄秋生所扮演的左向港以一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朴实登场。若以现在新一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别说正确区分"左"和"右",恐怕连当年风风火火的政治运动,以及所催生的无数可悲故事,都没有几个人能讲清楚,更别说去想象在资本主义香港之下左派分子们的精神生活了。

电影既然讨了这个巧,就要把包袱铺陈足。老左的生活被描绘得有声有色,看革命电影唱红色歌曲,家里摆着领袖像,参加1967年的反殖暴动,他的背后还有一群同样拥抱理想的热血青年,组织成了一个左派的小圈子,而他的身边则专门安插了一位与他政见相反的邻居陆佑,时不时会激动地揭竿而起,痛骂老左的主义思想。

剧情就这么高速推进,老左虽然依旧坚守理想,可似乎"左"的色彩却被导演愈描愈淡,退化得不再那么重要。从经济腾飞、鱼翅捞饭的八九十年代,到经济低迷、楼市股市重挫的金融危机年代,从回归之前面临九七时的迷惘,到启德机场搬迁时追忆过往岁月的怀旧,一个左派的左故事就此转变为一个老好人在香港40年历史进程之下的诸种感受。影片在匆忙削减政治元素的同时,也沦为回避思考的一组组虚构影像,因此很难说老左所代表的,就是香港人的精神和传统,折射大时代变迁的本意,也就自然会打不少折扣。

其实从"左"看到"佑",我更愿意将人物角色名称的设定当做某种幽默而一笑置之,至于影片中那些不断切入的新闻片段,除了用来提醒我们剧情在时间点上的又一步跨越之外,就仿佛是一出出拙劣的插片广告,以缓解看到煽情处而呼之欲出的眼泪罢了。再加上所饰演老左儿子忠仔的郑中基秉承其在各种垃圾喜剧中一以贯之的夸张动作和表情,一度让我怀疑这如果不是导演的一种刻意安排,以点缀沉重大时代变幻之下小人物的无力,就是导演的一个败笔,以至于让老左儿子的戏份显得如此轻浮苍白,而破坏掉整个影片形象上的协调美感。

当郑中基在寂静的夜晚对着刚刚留美归来的莫文蔚(剧中的阿敏)高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时,观众除了捧腹哄笑这位香港土生"阿灿"的噱头之外,就只剩下对他荒诞胡闹的索然。

郑中基毕竟不是阿甘,《老港正传》也不是《阿甘正传》。个人情怀去嫁接宏大的社会进程和回归十周年的命题,一个老左,一个忠仔,都显得过于渺小而负担不起。综观全片,内地人看不到香港老左如何之左的新奇热闹,香港人也看不到香港故事的时代真实。当毛舜筠饰演的妻子秀英病逝时,老左用最悲痛的一句对白哀泣:"时间全部错晒。"真的是"错晒",这分明是一部标准的港产式疯狂搞笑潮爆商业奇情片,为什么就非得套上左派文艺悲情史诗片的大帽子?就连影片创作人都曾经郑重其事地表明过创作态度:"一切均不过打算以浮光掠影的方法跳接,没有任何深入探讨的企图",我们也因此大可不必去探求其本不深刻的政治意涵。有些人硬将英文片名"Mr.Cinema"也拉进这个符号解读迷阵,只有三个字:不靠谱。

猜你喜欢
老好人香港
老好人外公
不做没原则的好人
“老好人”拜登如何修复美国?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老好人
老好人压力更大
老好人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