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伟
目前糖尿病胃肠道病变十分常见,其发生率高达10%~20%。糖尿病胃肠道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表现,多见于l型糖尿病、病程8年以上、血糖长期控制欠佳及伴有其他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妨碍食物和药物吸收,还使血糖波动增大而难以控制病情。
糖尿病可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病变累及的部位。如病变累及胃部可出现纳差、返酸、嗳气、上腹饱胀,严重者出现胃轻瘫;累及小肠表现为腹痛、腹泻;结肠受累表现为便秘;累及直肠、肛门可出现大便失禁。
糖尿病肠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肠病中最为常见的是肠道功能紊乱,其临床特点:①腹泻及便秘呈慢性、间歇性、顽固性,可持续数天或数月。②有些患者大便失禁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间歇期排便可正常。⑨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时问,以夜间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则3~5次,多则高达20~30次。④大便棕黄色水样,量较多,偶有里急后重,可伴脂肪泻。⑤便秘患者可有明显的结肠扩张及粪块滞留,严重者可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⑥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泌汗异常、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糖尿病肠病的发病机制:①腹泻及便秘呈慢性、间歇性、顽固性,可持续数天或数月。②有些患者大便失禁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间歇期排便可正常。⑨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以夜间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则3~5次,多则高达20~30次。④大便棕黄色水样,量较多,偶可伴里急后重。⑤体重常保持不变,除非伴胃轻瘫或脂肪泻。
诊断及相关检查
可根据患者糖尿病病史、肠病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排除肠道肿瘤、溃疡、急慢性肠炎、肠道结核等疾患来作出诊断。
糖尿病性肠病可做大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一般结果均为阴性。消化道钡透可显示小肠形态正常,钡剂通过时间可加快或延长。纤维结肠镜检查多见肠黏膜正常或肠黏膜充血水肿,无器质性改变。结肠肌电图示餐后肌电波峰缺失,胃结肠反射消失。
综合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除非全身整体情况较差,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可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实施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
饮食调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腹泻患者应进食低脂少渣、高维生素、益于消化的食物,且宜少食多餐。便秘患者则要多进食高纤维食品。腹泻及便秘交替出现时则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基础治疗降糖药物首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在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给予甲基B12(弥可保)、α-硫辛酸等药物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对症治疗腹泻患者必要时选用止泻剂,如苯乙哌啶、洛哌丁胺(易蒙停),如效果不佳可试用可乐定及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便秘患者遵医嘱选用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红霉素、莫沙比利、泽马可等药物,酌用泻药。
支持治疗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需给予静脉输入营养药物。
抗生素的应用大部分腹泻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仅需服用一些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或微生物调节剂(如整肠生)等。如出现脓血便、发热、血象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黄连素、头孢菌素类等,但切不可滥用。
总之,糖尿病肠道病变临床症状变化多样,并与糖代谢等综合指标控制差和周围及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密切。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提早预防并减少糖尿病肠道病变发生的可能性。
(编辑/钟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