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维洋 邓泽民 李洪娟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层次、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和经费等方面对河北省的职业教育进行宏观预测研究;在特色专业、办学模式、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微观发展规划设想。
[关键词]职业教育,回归分析,宏观预测,微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1-0012-04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不仅在高等教育规模上有了很大发展,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上也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全面的发展,需要对全省未来的职业教育有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划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近几年河北省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3年末,职业学校为900所,其中职业初中达到65所;中等职业学校达到791所;高等职业学校44所。教师人数达到51813人,其中职业初中教师2743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40581人;高等职业学校教师8489人。在校生人数达到81.64万人,其中职业初中学生4.3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7.23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10.11万人。具体数据见表1。
2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雏形,但这一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全省总体规划。国外不少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辽宁、广西等省都制定教育发展规划[4-5]。河北省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对于职业教育的地区分布、层次规划、专业布置方面也缺乏总体上的指导;
2)职业教育的各种比例存在不协调现象。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初、中、高职业教育学校比例、在校生人数比例、教师人数比例应是协调的,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河北省初、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7.2%、87.9%、4.9%;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为5.3%、82.3%、12.4%;教师人数的比例为5.3%、78.3%、16.4%。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数的比例分别高于在校生人数比例4个百分点,它们之间存在不协调的关系;
3)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的基础工程,教师是基础工程的关键要素。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具有理论课教学经验,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要掌握一定的新工艺、新技术。按照这样的要求,河北省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落后于与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应同步于职业教育发展。2003年河北省职业教育经费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85%,而同期学生人数与上年比增加了11.42%,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落后于职业教育发展;
5)农村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完善。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二,且整体素质较低,文盲率高,尤其是在业劳动者技术构成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但是河北省面向农村的职业学校和专业相对比较少,不能满足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要求;
6)课程开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职业功能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课程体系实施方式的时效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为使职业教育更具特色,发达国家职教系统均设有由工商界人士与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并且负责开发、审查和评估所有课程及其实施过程。河北省职业教育在这个层面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宏观规划
3.1职业教育的层次发展规划
河北省已经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体系。从层次结构分析职业教育体系比较齐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河北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无论是教学的硬件还是教学的软件都比较落后。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仅为4.9%;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也仅为12.4%。所以,河北省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2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将不断提高,为此对初等职业人才的需求的相对量将要不断减少;但从绝对量分析将不断增加,因为河北省的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是通过职业教育。所以未来河北省初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应保持在前几年的平均水平,为49所。近几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所数变化不太稳定,经历了从增加到减少的过程。2003年下降到791所。在职业教育学校总数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保持在前几年的平均水平,为823所。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今后对高级职业人才将会有较大的需求量,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比例将上升。近几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特别是学校数量,2001年仅23所,2003年就达到44所,今后将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学校的整和,将维持40所水平。
3.3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人数发展规划
1)初等职业教育层次学校在校生人数预测。目前河北省处于初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校主要是农业、职业初中。根据河北省1994年至2003年小学毕业生人数预测出2005年至2010年小学毕业生人数,根据其招生率得到初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招生人数,最后通过各年的招生人数得到各年在校生人数。
设年份为自变量,小学毕业生人数为因变量,根据1994年至2003年小学毕业生人数的数据,得到回归方程为:=112.94+5.08, 以此为依据,预测2005年至2010年的小学毕业生数分别为:168.82、173.90、178.98、184.06、189.14、194.22万人。根据农业、职业初中招生率1.32%,计算得到2005至2010年农业、职业初中的招生数分别为:2.23、2.30、2.37、2.44、2.51、2.56万人。可计算其在校生人数预测值,分别为:4.39、4.53、4.67、4.81、4.95、5.00万人;
2)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校在校生人数预测。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农业、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四类学校,所以分别预测其在校生人数:①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人数预测。设年份为自变量,初中毕业生人数为因变量,根据1994至200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人数的数据,得到预测回归方程为:=60.39+8.62,以此为依据,预测2005年至2010年的初中毕业生数分别为:155.21、163.83、172.45、181.07、189.69、198.31万人。根据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率7.30%,得到招生数分别为:11.33、11.96、12.59、13.22、13.85、14.48万人。根据各年招生人数可计算在校生人数预测值分别为:30.56、33.99、35.88、37.77、39.66、41.55万人;②农业、职业高中在校生人数预测。农业、职业高中的招生人数可根据初中毕业生的人数与农业、职业高中的招生率的乘积算得。经计算农业、职业高中招生率为12.05%, 与已经计算所得的初中毕业生人数的预测值的乘积得到农业、职业高中的招生数,分别为:18.70、19.74、20.78、21.82、22.86、23.90万人。根据招生数得到在校生人数分别为:36.36、38.44、40.52、42.60、44.68、46.76万人;③成人中专在校生人数预测。设年份为自变量,成人中专在校生人数为因变量,根据1994至2003年河北省成人中专在校生人数的数据,预测回归方程为:=6.24+0.77,以此为依据,预测2005年到2010年的成人中专在校生数分别为:14.71、15.48、16.25、17.02、17.79、18.56万人;④技工学校在校生人数预测。河北省技工在校生人数2001年达到最低为5.23万人,2003年达到最高为7.39万人,2000年至2003年间基本每年都维持在6万人左右,预计2005年至2010年技工学校在校生人数不会有较大的变动,每年技工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基本应在6万左右;
3)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校在校生人数预测。将来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向本科甚至更高学历升移的趋势。设年份为自变量,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为因变量,根据河北省1994年至2003年过去十年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的数据,建立回归预测方程为:=1.79+2.41,以此为依据,预测2005年至2010年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分别为:28.3、30.71、33.12、35.53、37.94、40.35万人;
4)职业培训机构在校生人数预测。河北省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来为社会培训大量的人员。1999年至2003年五年人数平均值为400.6万人。预计2005年至2010年河北省职业培训机构每年的在校生人数基本应在400万左右。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初等、中等、高等和职业培训机构不同层次在校生人数的预测,得到未来河北省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具体数据见表2。
3.4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规划
河北省各职业教育层次学校经费投入的具体数目,可以通过预测各层次学校在校生人数与2001年至2003年间的生均教育经费的乘积算得。中等专业学校生均经费为0.31万元,农业、职业初、高中生均经费为0.23万元,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生均经费为0.26万元,计算所得的各职业教育层次学校经费投入数据见表3。
4职业教育微观发展规划
1) 开展示范学校和特色专业建设。学校有特色就有生命力,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河北省应根据特色专业建设要求,按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基本要求逐条落实。为了达到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基本要求,应在办学规模与条件、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师资队伍、毕业生双证、教学改革、参与学习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2) 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课程改革。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满足社会多样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课程改革。一是充分发挥工商业的作用,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课程设置应听取企业管理者的意见,定期进行信息反馈。明确行业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二是办学模式和课程改革应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办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应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专业改革更要体现先进性;
3) 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一是充分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二是充分发挥工商企业的作用,建立永久的实习基地;三是聘请企业高级技工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4)全面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在晋级、工资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二是加强资队伍的师德教育,鼓励教师从事职业教育;三是鼓励教师开发CAI课件,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从理论上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河北经济年鉴编辑部.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河北经济年鉴编辑部.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河北经济年鉴编辑部.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刘宝生.2000年辽宁省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12).
5谢力军.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扶洲师专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