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艺术

2006-10-11 01:32
西部大开发 2006年9期
关键词:公案禅宗秩序

野 雪

《传灯录》曰: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极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付摩柯迦叶。”此即禅宗所传“拈花微笑”公案,亦即世尊与迦叶的大法授受。这可为大乘佛教“顿悟”之说。然而艺术品恰如世尊之“花”,艺术给予我们的是对于“花”的悟。

我认为,人们习惯的对于一件作品的认知只不过是完成了相 隔事物之外的视觉愉悦。并没有将事物相投于精神融汇之中。就像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时的一种疑问:“这是什么?”“这美吗?”等等,正说明了我们对于艺术品的认知只达到了一种“审美”,还没有投入到“艺术”的精神感受之中。我们内心所存活的“是非”障碍,知识化的矛盾心理与物理世界的现象,都阻碍了我们心的直觉。而艺术正是艺术家将对事物的理解和精神和谐揭示出来,并赋予它们以生命和运动的典型形式,借此使精神达到了一种超越,达到一种禅定状态。

我投身于艺术创造时,更多的 是一种超越自我的体验,也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国文化的深刻和特征,正是在这种类似于禅的参悟中体现了其伟大的典型。中国书法、绘画、诗词、戏剧等等,大都是通过事物的外在形式,借予坚强的“技法忍耐性”,指出事物本质上的含义,达到了一种“悟”的过程。每一位艺术家都力求使事物本身在他的某种材料上留下比事物自身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要揭示出事物与人的心灵的密切联系,从精神中领略事物内在的美和谐、并引导观赏者去认识它。这种引导是没有“二元法则”逻辑思维习惯的,完全是“顿悟”。我的图画、我的诗歌、我的生活态度、我的一切行动,都是用一种平常心态去参与、去体会。也是对事物的一次直观投入。我总觉得作画好比坐禅,我们在一张洁白的纸上要留下某种痕迹,其过程就是走向自己,并超越自己。我们之所以不能直观事物,领悟自己,是因为我们的“执著”,我们的一种对于秩序的执著。我们一旦超越秩序,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一种虚静,才能“顿悟”,而艺术是惟一能超越这种物理秩序的方法。

我之所以用禅宗公案来说明艺术的某种问题,正是艺术中所体现的禅态。我们的观赏,也正是类似于世尊与众弟子“拈花说法”,而真正顿悟者是摩柯迦叶一样。任何一种执著都不可能找到“新见地”。所以赏识一件艺术品就是一次“顿悟”。

猜你喜欢
公案禅宗秩序
灵 山
秩序
心灵秩序
中国公案小说
落叶禅
论释惠洪《渔父词》八首的叙事艺术
三尺公案”的由来
老师来审题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