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大关中崛起构想

2006-10-11 01:32李肇娥
西部大开发 2006年9期
关键词:亚欧大陆桥经济区城市群

李 放 罗 青 李肇娥

张宝通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他提出的“三环结构”设想及内地中心地带战略、亚欧大陆桥、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发展引起很大反响。被评为2005年度陕西十大杰出经济人物。

经济的持续与协调发展,是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极为关注的事。实现持续与协调发展,必须要有龙头领舞!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政府在大关中布局了“一线两带”。专家认为,对于地处内陆的陕西来说,这项布局的战略意义,相当于沿海开放时的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时的浦东新区。

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更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因此,理应成为继深圳为窗口的珠江三角洲、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经济热点,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突破口。

但是,这个目标目前并未完全实现。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密集的城市群做支撑,更没有像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那样,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

对此,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先生在深入调研后,率先提出了大西安、大关中崛起构想。这个构想框架是什么?意义又何在?实现构想的途径和策略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西部大开发》对张宝通先生进行了独家访谈。

2006年7月中旬,古城西安的天气显得异常闷热。

这天上午,本刊记者来到西安市南郊的陕西省社科院见到张宝通先生时,他正忙着撰写关于开通西安至西藏客运线路的建议案。近几年来,他带领经济研究课题组,先后撰写完成了事关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项课题报告,引起了决策层的广泛关注。当和记者谈起刚结集出版在2006年陕西经济发展蓝皮书中的关于以大西安经济圈发展战略构想时,这位长期沉醉于西部开发等研究的学者显得格外兴奋。

建设大关中城市群

近半生情迷于西部大开发的张宝通先生,提起西部大开发便思绪飞扬。他说,6年前《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两年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又重申,西部大开发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指导方针,依托水陆交通干线,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我觉得陕西在贯彻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针中,应加快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陕西寄予的期望。特别是全国城市群迅猛的发展态势,也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

张宝通说,地处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这三大区域的崛起得益于三大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和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正在与港、澳酝酿建设大珠三角城市群,并发展成“9+2”泛珠三角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增长极,正在成为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东京之后的世界第6大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正在整合,国家正在通过滨海新区激活、带动环渤海城市群的发展。目前这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已接近全国的40%。

基于其发展的势头,有学者借鉴美国三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到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经验,主张中国也重点发展三大城市群,使其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但是必须清楚,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与美国的三大城市群不同,美国的三大城市群即以纽约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部城市群,是按东、中、西均衡分布的,三大城市群的带动使美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我国的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偏于沿海一隅,如果仅发展这三大城市群,将使我国经济进一步向沿海倾斜,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必须使城市群协调发展。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目前,全国各省区都在规划发展城市群。与陕西同处西部的重庆、四川正在构建成渝经济区,力图将成渝城市群打造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城市群”,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与陕西同处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河南,已把大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作为在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正在推进郑汴一体化。重庆、四川与河南的上述行动,对陕西形成了严峻挑战。如果陕西再不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建设,将不仅被沿海远远抛在后面,而且与重庆、四川、河南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最终将丧失在西部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地位。

张宝通对记者详尽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态势后说,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上,这为西部大开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发展上与东部的差距却进一步拉大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城市发展等都出现滞缓趋势。而进入“十一五”以来,西部大开发需要将重点转向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群的培育上,落实国家关于重点地带、重点城市的发展方针,带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而关中地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内地建设和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因此需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尽快振兴,使其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

张宝通说,陕西“十一五”规划提出,率先建设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大关中城市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办在西安召开了有河南三门峡、洛阳及山西运城、甘肃天水等城市参加的大关中城市群和大关中经济带会议。“陕西应当抓住这次机遇,站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大手笔构建大西安与大关中城市群。让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突破陕西行政区划,成为与成渝城市群并列的、跨区域的大城市群,成为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重大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率先崛起”。

大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

谈到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发展定位时,张宝通认为,应将其定位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核心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龙头、率先发展和带动陕南陕北发展的基地”等方面。

他特别补充说,陕西“十一五”提出加快大关中城市群建设,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关中率先发展。长期以来,陕西实行关中带动陕南陕北的战略,但效果不甚显著。这次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办提出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和大关中经济带构想,欲把河南三门峡、洛阳及山西运城、甘肃天水等城市纳入进来。根据空间距离、交通条件和经济联系,陕南的商洛、安康、汉中和陕北的延安更有理由进入大关中城市群,这样形成的就不是关中经济带,而是大关中经济区了。如果将我省的这些城市纳入大关中城市群和大关中经济区,通过统一规划,协调互动,就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对陕南陕北的带动作用。

但是,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目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张宝通分析说,与沿海三大城市群、西部成渝城市群和亚欧大陆桥中原城市群相比,大关中城市群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目前大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力量在上述城市群中是最弱的,大大影响了对国内外要素的聚集和对西部大开发及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适应上述对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中心城市太少。关中地区目前有地级以上城市5座,即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与国内其他城市群比相差太远。目前珠三角城市群有地级以上城市9个,长三角城市群有16个,京津冀城市群有11个,成渝城市群有11个,中原城市群有9个。

其次是市带县数量不匹配。原省辖市西安、铜川所带县数量偏少,西安市6个(含县改区,下同),铜川市2个,影响了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由地市合一而成的咸阳市、宝鸡市和由地改市而来的渭南市管的县太多,咸阳11个,宝鸡10个,渭南10个,是小马拉大车,难以带动所管的县。

另外是核心城市规模不够大。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4年西安人口725万人,GDP总量1096亿元;而珠江三角洲的广州人口738万人,GDP总量为4116亿元;长江三角洲的上海人口1352万人,GDP总量7450亿元;环渤海的北京人口1163万人,GDP总量4283亿元;天津人口933万人,GDP总量2932亿元,比西安大得多。核心城市的规模代表着城市群的地位。成渝城市群的重庆人口3144万人,GDP总量2665亿元;成都人口1060万人,GDP总量2186亿元,比西安大很多,使大关中城市群在西部的地位大大低于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郑州人口671万人,略低于西安,但GDP总量1378亿元,却高于西安,使大关中城市群在亚欧大陆桥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同时也未形成城市体系。大关中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桥上,但在西安西面的咸阳和宝鸡之间缺少一个中心城市;西安东面的渭南较弱,还缺少一个真正的门户城市。而广大的渭北地区更缺少中心城市,在西安北面的南北交通脊梁上仅有铜川一个中心城市,在“米”字形交通骨架的东北、西北方向还没有中心城市。

大胆的城市群构想

为此,张宝通建议说,应组建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

他认为,构筑大关中城市群体系,首先要做大做强西安中心城市。西安地处西部两条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和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梯(包北线)的交会点上,可以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发展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龙头。但目前城市规模不够大,经济实力不够强,因而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和西部的重庆、成都比,西安实际上是个小兄弟,因为重庆是合并了原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直辖市,成都是合并了原温江地区的大成都。一个“大”字,使重庆、成都树立起了一个强势形象,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中心城市地位受到极大挑战。和亚欧大陆桥上的郑州比,西安城市的首位度还不够高,其作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心脏的地位还不够强。

要发挥西安中心的城市作用,必须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尽快组建大西安,将西安咸阳组建成一个大西安经济区域,这样才能与重庆、成都相抗衡,提升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超越郑州,确立西安在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的心脏地位。现在省上提出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我们应当乘势推动大西安的建设。

由于西安的区位条件好,国际知名度高,高新科技实力强,产业结构优于重庆、成都和郑州,合并到西安经济圈的咸阳市区及兴平、礼泉、泾阳、三原,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县,这样的大西安不仅可以与西部的重庆、成都相抗衡,而且能够超越郑州,作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也就当之无愧了。从长远看,西安应当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物流商贸中心、内陆地区的交通通信中心、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发展继承了中国古都的传统,形成了九宫格局的模式,即以古城为中心,东为军工纺织工业区,西为电力机械工业区,南为科研文教区,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为曲江旅游新区,西南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为浐灞渭生态区,西北为汉城遗址保护区。随着西安行政中心的北迁、西咸一体化的推进和大西安的形成,未来的西安城市区域空间布局,要完成从小九宫格局向大九宫格局的跃升。

构筑大西安都市圈

张宝通说,要发挥大西安的中心城市作用,还必须发展大西安的卫星城市,构筑大西安都市圈。除大西安经济圈的四大副中心咸阳、临潼、长安、三原外,在其外围还可发展三大中心城市,即杨凌、铜川、渭南。咸阳市区、兴平、礼泉、泾阳、三原纳入西安经济圈后,可将咸阳市的武功、乾县、永寿及宝鸡市的眉县、扶风纳入杨凌,将杨凌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惟一的农科型中心城市。另外可将渭北一些县、市进行整合,这样不仅使我省有了带动渭北发展的中心城市,而且解决了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再加上关中东部的中心城市渭南,大西安的卫星城市就健全了。

为了协调大西安与卫星城市之间的发展,使其真正组合成大西安都市圈,陕西应当注意发展三条经济轴,向东发展西安—临潼—渭南经济轴,向西发展西安—咸阳—杨凌经济轴,向北发展西安—三原—铜川经济轴。这三条经济轴好似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弓箭,可使大西安在东西轴向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渭北进发。如果这三条经济轴形成和发展起来,西安与卫星城市之间就可互动起来,大西安都市圈就形成了。不仅各中心城市的作用得到加强,而且各城市之间可优势互补,通过三条经济轴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大西安都市圈,可使西安在西部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加强。

健全大关中城市群体系

张宝通认为,为了发挥大西安都市圈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健全大关中城市群体系。首先发展大关中西部的工业重镇宝鸡。宝鸡位于陇海线、宝成线、宝中线的交会点,是连接西安、兰州、成都、银川四大省会城市的交通枢纽,工业基础好,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第四城,可以发展成陕甘川宁毗邻区的中心城市,建成陕西的名牌之都“青岛”,进一步向西部辐射。

其次发展大关中东部的门户城市。陕西地处西部东前沿,其发展的资金和市场主要在东部,因此,陕西要注意向东开放。华阴、韩城、商洛是大关中东部的三大门户城市,陕西应将其建成向东开放的中心城市。华阴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分布着诸多大中型企业,是同蒲线、陇海线的交会点,区位条件优于渭南。建议可否将潼关、大荔、洛南进行整合,把华阴(华山)市建成秦晋豫接壤区的中心城市。韩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煤钢电力工业基地,因此建议将部分县进行整合,把韩城市建成渭北东部秦晋接壤区的中心城市。由于商洛(商州)市位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又不在汉江经济走廊上,可将其纳入到大关中城市群,建成东秦岭地区的中心城市。这样,大关中城市群就形成了向东开放的辐射态势。

最后发展新的中心城市。渭北西部的彬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彬长煤矿的开采和西(安)平(凉)铁路及西(安)银(川)高速的修建,彬县可否独立建市。可将相关县整合,将其建成陕甘接壤区的中心城市,补渭北西部没有中心城市的空白。黄陵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其经济、文化与大关中联系更紧密。因此可将周边县相连于黄陵,将其建成大关中与陕北过渡地带的中心城市。这样,大关中城市群体系就健全了。只有把陕西的主体大关中城市群尽量做大,才能带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以上的设计,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本体由10个中心城市组成。其体系框架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层,即大西安中心城区,在古城北部建设大西安现代城市新中心;第二层次为基本层,即大西安四大副中心临潼、长安、咸阳、三原;第三层次为紧密层,即由西咸杨、西三铜、西临渭三大经济轴支撑的大西安都市圈三大外围中心城市杨凌、铜川、渭南;第四层次为开放层,即大关中城市群六大周边中心城市宝鸡、彬县(彬州)、黄陵、韩城、华阴(华山)、商洛(商州)。这一体系恰似以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组半圆形波浪。为促使大关中城市群体系尽快形成,除原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交通骨架和大关中环线、省内环线外,还应沿四层“波浪”修建半圆形公路交通,使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体系成为“蜘蛛网络”。由于大关中城市群体系是在陕西境内构筑的,比跨省市的成渝城市群容易整合,可率先在西部形成和崛起。由于大西安的城市首位度远高于郑州,可确立在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地位。由于大关中城市群体系覆盖面宽,可带动陕西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

合理整合发展大关中城市群

要发挥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本体的辐射带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跨区域发展大关中城市群。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不过,安康、汉中虽位于陕南,但高速公路修通后,均在西安三小时经济圈内。陕南经济落后,需要关中的支持和带动,而且陕南还是陕西省内南水北调的水资源地。将安康、汉中纳入大关中城市群,有利于带动陕南实现突破发展,还可以解决大关中近期发展用水问题。

这样,一个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就构建起来了。目前由我省9市和周边7市共16个城市组成,未来我省大关中本体城市群体系健全后可发展为20个城市。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分四个层次,即:大西安中心城市、大西安都市圈、大关中城市群本体、大关中城市群,在这个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形成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

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为此构想,张宝通还提出了健全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实施方案。其中,关键是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他说,健全大关中城市群体系的实质是加速城市化。陕西地处西部地区,西部和东部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化的进程和道路有所不同。东部得改革开放之先,县域经济发达,已进入工业化阶段,县改市已成趋势,形成了小城市包围大中城市的态势。西部农村经济落后,县域经济不发达,城市化还处在地改市阶段,其经济、金融、商贸、科技、教育、信息、服务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县改市条件还不成熟。对西部来说,目前城市化的重点应当是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用中心城市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健全大关中城市群体系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指导方针,依托水陆交通干线,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精神,把重点放在地级以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上,先布好点,再带动面。

健全大关中城市群体系,首先要做大做强现有地级以上城市。要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使大西安真正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使宝鸡成为陕甘川宁毗邻区的中心城市,使铜川成为渭北的中心城市,使渭南成为大关中东部的中心城市,使商洛(商州)成为东秦岭地区的中心城市。其次要发展新的区域中心城市。大西安和宝鸡之间缺少一个中心城市,应当使杨凌成为中国农科型的中心城市。

城市的基础是经济,必须有主导产业作支撑,并形成产业集群,区域中心城市才能发展起来。陕西应根据各个城市的资源特点、区位条件及“一线两带”和大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各城市的产业集群,尽快壮大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以便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大关中城市群体系框架。在做大做强现有中心城市的同时,对需要升格和增设的城市,省上应配备强有力的领导,最好由地级市的领导兼任,并按地级市的规格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在这些城市布局省级开发区,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开发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新的区域中心城市……

“当然,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是一个跨区域的城市群,需要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办和省委、省政府出面协调和组织。目前大关中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陕西境内区域中心城市太少,城市群体系不健全。为健全大关中城市群主体,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建议将杨凌、华阴、韩城、黄陵、彬县等五个非地级城市纳入大关中城市群成员组织之中,赋予其享受地级城市权利的资格待遇,通过城市群合作互动,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健全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体系。”张宝通建议说。

建设大关中经济区

张宝通说,建设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目的是要带动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以城市群为基础,努力建设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鉴于大关中城市群不仅沿亚欧大陆桥向东西扩展,而且向陕南陕北扩展,因此建议将关中城市群为基础的经济区,叫大关中经济区,这样叫与成渝经济区的叫法也相一致。”

重建六大中心 做强西安心脏

西安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也是大关中经济区的心脏。在加快西咸一体化、组建大西安步伐的同时,按照“四化”理念着重建设六大中心,即: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东西部之间的物流商贸中心,内陆地区的交通通信中心,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由于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在西安,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在武汉,郑州属于华中,因此,西安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

张宝通认为,西安地处我国东半部和西半部的结合部,亚欧大陆桥是沟通东西部的桥梁,每年一度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在使西安成为东西部之间的物流商贸中心。同时,西安又地处我国大地原点附近,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米”字形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航空、光缆的交会地,铁道部已经规划将西安建成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铁路枢纽,可以发展成内陆最大的交通通信中心。西安的综合科技教育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国防科技实力全国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很强,作为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当之无愧。西安是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集中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完全可以成为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外国友人讲,不到西安就等于没到中国,西安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

做大做强西安心脏,必须做好大西安、古西安、新西安三篇大文章。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西安行政中心北迁,从而迈出了建设大西安的第一步。这不仅有利促进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的形成,推动大西安城市跨渭河发展,建设新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而且对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带动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曾将西安高新区推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六个城市和城市区之一,温家宝总理希望将西安高新区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西安的国防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应依托高新区,将西安建成中国自主创新科技城,让新西安与古西安齐名同辉。有了大西安、古西安、新西安作支撑,作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和大关中经济区心脏的西安就强大起来了,从而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张宝通还建议说,建设大关中经济区,首先要使大关中经济区本体即大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使其成为大关中经济区的主体,带动大关中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目前的情况是,关中地区中心城市少,分布不均衡,缺乏经济增长极。因此,建设大关中经济区,必须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的精神,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重点发展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让关中本体经济率先突起。

在重点发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老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的同时,加快培育杨凌、华阴、韩城、彬县(州)、黄陵等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确定和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使杨凌成为大关中西部西安与宝鸡之间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使华阴成为大关中东部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使韩城成为大关中东北部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使彬县(州)成为大关中西北部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使黄陵成为大关中北部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并且沿西宝、西潼、西延及西禹、西长、西商、西汉、西康等“米”字形交通干线,进一步培育区域经济增长带,带动大关中本体和大关中经济区的发展。

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基地

张宝通提出,要建设好大关中经济区,必须先重点规划建设好四大基地。

先进制造业基地

关中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内地建设和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西部大开发国家在大关中布局了以西安为中心的“一线两带”,“十一五”陕西又提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关中率先发展。建设大关中经济区首先要依托大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整合天水、汉中、十堰、三门峡、运城等市制造业,规划建设大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

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文明实际上是渭河文明。从天水伏羲、宝鸡炎帝、黄陵黄帝到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的尧、舜、禹,特别是周、秦、汉、唐建都地的西安,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主流。再加上延安革命圣地、现代“丝绸之路”和华山、太白、壶口等自然遗产,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条件十分优越。目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是西安和陕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因此,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完全可以建成国家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关中地区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渭北是我省的老煤炭电力基地,除铜川、韩城、蒲白、澄合等,又兴起了彬长、旬东、耀西、麟北、黄陵、子长等优质煤炭矿区。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长庆、延长油田和长庆集团总部均在此地。特别是从国家能源安全考虑,中亚、西亚将是我国的石油战略资源来源地,西亚欧大陆桥将会成为石油输送和加工地带,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将是继新疆、兰州之后的又一个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再加上陕南汉江梯级水电资源的开发,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可以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与大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互补之势。

绿色产业基地

陕南是陕西“十一五”规划的绿色产业基地,要实现突破发展。渭北是绿色果业基地,再加上畜牧业、现代中药等特色产业,关中地区可以发展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基地。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只能发展绿色产业。在大关中经济区建设绿色产业基地,有利于带动陕南实现突破发展,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有了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基地、能源化工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基地等四大产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就有了产业支撑,一个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和大关中经济区就可以展现在西部地区和亚欧大陆桥上。

筹划一批战略项目

张宝通说,要建设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必须有一批战略性的项目作支撑,用大项目带动大关中经济区的城市群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为此,他特别向本刊记者提出了一些战略性的项目:

大关中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

关中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内地建设和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奠定的老工业基地,而且是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已经突破,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将“等”字进一步落实到大关中的时候了。建议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推广到大关中,将大关中同时纳入到国务院东北办管理的范围。

中国创新科技城项目

西安高新区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城市区之一,是温家宝总理指示要建的五个世界一流的科技园之一,西安的国防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很强。西安可以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西安和班加罗尔都是省会城市,都不沿海,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都是1991年开始起步建设科技园的,都有南北两个开发区,西安的科技产业比班加罗尔还要强。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的科技中心,西安完全可以建成中国的创新科技城,应争取将其列为中国自主创新头号项目。

保护古都西安国家工程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的建都地,唐皇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中惟一保存完整的一座皇城,西安是中国古都的代表。国家应当利用唐皇城,将其作保存、延续、再现、研究、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城,将西安“复兴唐皇城计划”提升为国家工程,将西安古城区开辟为国家级古都保护开发区,以大关中为依托,保护中国的主流历史文化。

省行政中心北迁项目

按照西安古都保护条例,省政府也需要迁出古城。大关中城市群主要在秦岭以北,省行政中心北迁便于领导协调大关中城市群和大关中经济区,可以和西安市行政中心统一规划,协调建设,省市行政中心共同带动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的发展,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树立大西安的现代大都市形象。

西亚欧大陆桥输油管道工程

中亚、西亚及俄罗斯是我国未来的石油战略资源地,沿西亚欧大陆桥输油并建立石油化工基地关乎我国能源安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区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龙头。建设西亚欧大陆桥输油管道和大西安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对国家和陕西及西安的发展意义重大。

亚欧合作国家基地

西安地处国际亚欧大陆桥上,未来中亚、西亚、南亚、俄罗斯、欧盟将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西安要利用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心脏地位和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现代丝绸之路起点等优势,促使国家把西安建成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有青藏铁路延伸)、俄罗斯、欧盟合作的国家基地,将“西安丝绸之路国际区”提升为“国际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经济中心”,开辟领馆区、跨国公司总部区、国际商务区、会展区和产业园区等,依托浐灞渭都市生态区,建设国际商务城,使西安实现不同于沿海城市的国际化,再现当年长安开放胜景。

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陕西“十一五”规划确定,陕南重点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实现突破发展。但陕南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单靠自己是不可能突破的。陕南的发展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争取将陕南建成第一个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借鉴杨凌示范区经验,实行部省共建、京(津)陕共建,用“国家级”牌子,吸引国内外致力于绿色产业的资本、技术、人才。这样,既能保证北京喝上干净的汉江水,又使陕南区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加快上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搬迁任务小,大部分地段为自流,工程造价低。通过引江入黄、引黄入渭、引洮入渭,可根本解决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的用水问题。在西线工程未建成前,可加快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通过引江入汉、引汉入渭、引嘉入渭,解决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带用水问题。

古贤水库建设与三门峡库区治理

古贤紧靠壶口上游,修建古贤水库,有利于解决渭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城市群发展和农业生产用水,而且有利于解决三门峡库区河床抬升、渭河倒灌问题,是建设大关中城市群,发展大关中经济区必须实施的水利工程。

“这些项目仅是一些初步的思路,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后,细化、成熟,并向有关方面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方案。如果,按这些思路走下去,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经济群,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必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将有望在此真正崛起!”张宝通先生不无自信的说。

延伸阅读

何谓“城市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新城市纷纷涌现。目前,全球已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已高达70%-90%。在一些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里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城市群。在欧洲,城市群已成为城市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形式。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预计城市群分布的范围也将日益扩展。

城市群是指集中在一定地域内,规模和职能各不相同,但交通便利,彼此联系密切而又有绿带相隔、相对独立的若干城市和城镇。城市群的分布和组合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以某个大城市为核心,逐步向外扩展,在其周围形成若干中小城镇的团状群组,如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周围都团聚着许多卫星城镇。另外,是由若干座规模相仿的城市为中心,组成多核心带状或块状的城市群,如荷兰的“兰斯塔德”,它包括政府机构集中地的海牙,港口和重工业中心鹿特丹,旅游和文化事业中心阿姆斯特丹,以及众多的小型城镇和滨海旅游胜地;德国的鲁尔区,它是由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等15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巨大工业区;乌克兰的顿巴斯则由顿涅茨克、哥尔洛夫卡、卢甘斯克等城市组成;我国辽宁中部则由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组成一个重工业区。

当卫星城镇和新城市不断填充在各大城市之间,以致城市地域相互衔接时,就会出现大城市集群区,这是高于城市群的一个新阶段,它往往分布在中纬度平原地带交通便利的河口海岸和大湖沿岸,其核心城市往往是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技术、贸易、文化和人口、交通枢纽,有些是国际性的大港口。与城市群相比,它占地面积更大,人口更稠密,经济更发达。

世界六大经典城市集群区

①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自波士顿至华盛顿地带(波士华带):在长970千米的地带内,城市密集,仅大城市就有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居住了42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

② 美国中北部五大湖沿岸区(芝匹带):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等大城市。

③ 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阪城市带(京滨带、阪神带):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神户、大阪等。以后将向西发展延伸到长崎。

④ 英国英格兰地区:由伦敦、伯明翰、利兹、设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纽卡斯尔等城市组成。

⑤ 西北欧地区:包括荷兰的“兰斯塔德”、德国鲁尔区和法国北部工业区(有巴黎、鲁昂、勒阿弗尔、里尔、敦刻尔克、加来等城市)。

⑥ 我国沪宁杭地区(沪宁杭带,又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杭州等城市。另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

泛珠江三角洲

是指大珠江三角洲及其辐射较强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的经济地区,根据现行区划,它涉及所谓的“9+2”(即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9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一部分或全部地区。这个区域总人口达4.5亿,占全国的1/3;区域面积接近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约20%;9省区国内生产总值3.4474万亿元人民币,也占全国的1/3。过去的几年里,9省区的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10.4%,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长江三角洲

位于太平洋西海岸,是由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冲积而成的千里膏腴之地,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扬州、泰州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市。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目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增长极,正在成为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东京之后的世界第6大城市群。

环渤海城市群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国家正通过滨海新区激活、带动环渤海城市群的发展。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构想。这个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目前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成渝经济区

位于长江上游核心地区23万平方公里内,是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包括三十几个城市的经济带。该区域资源丰富,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产业结构互补性强。据 “十一五”规划,5年后川渝两地GDP将超过1.4万亿元,是目前的两倍;对全国GDP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人均GDP 达到3600美元;在以“成渝经济区”来带动西部的发展的同时,还将使成渝经济区演变成为东、西部经济结合的主要地区;力争用15年—2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西部的发达地区和长江流域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全国第5大城市圈。与陕西同处西部的重庆、四川正在构建成渝经济区,力图将成渝城市群打造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城市群”,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猜你喜欢
亚欧大陆桥经济区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工程物流行业在亚欧大陆桥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