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本林
不同的教师,其后期复习的方法是不同的,如何在时间非常紧张的后期冲刺复习中,让学生以尽可能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巩固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知识
历史开卷考试中,教材是学生的主要参考书。因此,在带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阶段的复习中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首先应教会学生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这样能使学生快捷地查找到相关的知识;其次是教会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内容。每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再次要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术语,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君主立宪制等;最后,还要教会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将前后历史知识与本课内容有关联的地方串联,以形成一定的知识跨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加强对古今中外历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立体交叉的网络,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同为1689年,英国是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而中国是康熙帝在位,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样以1689年为经,将英国与中国归纳到一起,不但让学生记住了这两个历史事件,通过比较,学生们也认识到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相对于英国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言是落后的;在以后的中英鸦片战争中,对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朽落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
为使学生更能全面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单元复习,如古代史单元、近代史单元等,在同一单元或将所有单元放在一起,根据不同角度又可组织进行专题复习,通过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学生能更加熟悉历史知识,应考的信心会更足。
四、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复习
现在的中考题中,都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考查,此类考查往往以“对你有何启示”形式出现。这些题目往往分值虽不是很大,但却有不少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因此在后期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回答。首先应教会学生读懂题意,弄清要求答哪一方面的认识。是改革方面的还是战争方面的;是科学技术和文化名人方面的,还是民族交往方面的;是单一方面的认识?还是经过两者比较而得出的认识等等。其次,教会学生答案的观点要明确,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回答认识。如对德国承认二战历史与日本却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认识有:勇于承认历史、敢于正视历史可敬,否认历史、篡改历史可耻;我们应正视历史,不忘过去珍爱世界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最后,要求学生在回答“认识”类问题时,为了提高得分率可多写些观点,但要注意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五、关注时事,注意时事与历史知识的结合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很多巧妙地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同历史知识结合的考题。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历史知识的考查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体现了历史功能的时代感。其考查方式或是由历史问题引出时事,或是由时事入题,引出历史问题,再回到时事,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此在后期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时事。
1.明确要考查的时事范围。一般是前一年5月份至本年4月底,如2006年中考可涉及的时事范围是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
2.时事来源参考:平时留心时事的发展;《半月谈》、《时事报告》等刊物,每年中考复习时政治学科所用的《初中时事政治教育材料》等。
六、注意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
为了考查学生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甚至物理学科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近年来,历史学科与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也渐成考查内容之一。如:与政治学科的渗透:两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生产关系方面的影响等。与地理学科的渗透: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八个省及对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建议;新航路开辟所涉及的几大洲几大洋;台湾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与大陆对台湾的政策等。与物理学科的渗透:半坡人取水瓶所利用的瓶的重心及水的浮力原理等。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特别是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应为后期历史复习的重点。
七、加强必要的练习
中考答题的过程本身就是解题、做题的过程。在后期复习中辅助必要的练习是提高学生中考成绩的必要手段。
1.明确中考历史常见的几个题型。它们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识图、填图题、活动与探究题。
2.从审题到组织答案再到完成答案等环节教会学生正确解题的方法。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专项题型的训练与讲解。
3.后期复习时间紧,所选练习一定要精,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组织答案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注重训练效果,切不可搞题海战术。
4.对学生所做的练习和测试一定要批阅和批改,讲解要及时,同时注意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其改正提高,以积累学生的应试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5.注意加强对不常用题型的训练,如怎样写历史小论文、如何编写大事年表、注意书信体历史小论文的格式等。
6.后期复习过程中,学生思想压力较大,不要忘了激励教学法。
八、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精力
中考复习的重点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次之;世界古代史和地方史最次。因此引导学生应将复习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