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

2006-10-10 07:29柴赛飞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6年10期
关键词:幼稚园农村生活

柴赛飞

张宗麟是我国三十年代知名的教育家。从1927年起,他就追随陶行知先生,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为实现陶先生的教育主张,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不仅创造了颇有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而且开展了生气勃勃的乡村教育实践。他的乡村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的农村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的认识基础

乡村教育运动是“五四”运动引发的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张宗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救亡图存的美好意愿,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对当时乡村社会概况、乡村教育状况以及乡村教育的意义的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上。

1.三十年代乡村社会概况

中国是农业国,中国乡村社会实际上是农业社会。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正日趋衰落。张宗麟正确分析了当时乡村社会的状况,认清了社会发展的形势,对于在这种内忧外患社会状况下的乡村教育尤为担心。

2.三十年代乡村教育状况

张宗麟指出,中国乡村教育在三十年代只不过是试办时期,离理想目标还远。一是“农村经济的衰落”。由于多重剥削农村经济衰败,农村儿童不得不帮助父母到田间劳作,无法进学校读书,造成生源严重流失。农民受经济压迫,生活困窘,没有能力负担子女的教育。二是“真实同志的缺乏”。乡村教育缺乏“能够脱去长衫、背着锄头,拿了书本、芒鞋布袜地下乡去,更能埋着头不问近效地干的真实同志”。乡村教育要有实效就必须有既要愿意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又要有相当的学识与能力的人。三是“传统思想的壁垒”。乡村社会存在着“农民应该受压迫”的传统思想。“这传统思想,在绅士、商人、地主以及整个社会人士的心头上,已经成了极坚固的壁垒,倘若有人尊敬农民,反以为是不正当。”这种传统思想不认为应该为乡村谋福利,“与农民做伴是羞耻的”,只有打破这种轻视乡村的传统观念,乡村教育才能得以发展。

3.乡村教育的意义

张宗麟认为,乡村教育是改造乡村人民生活的活动,活动是从乡村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乡村教育的主要工作是“教人生产,使荒山成树林,瘠地长五谷;更教农民能够自立、自治、自卫;使村庄变为乐园,使村民安居乐业;又教儿童能适应乡村生活,成为改造乡村的嫩芽。”可以看出,张宗麟的乡村教育是以乡村生活为出发点,又以乡村生活为归宿,教育活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做到这样,那么许多不相干的材料,不相干的举动,只顾搭架子的行为,都可省去,而一切活动,完全以当地需要为依归。那就不但能教人生利,并且能教人乐于乡村生活。又能自卫、自治,掌握民权,做一国的主人翁。”他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认为乡村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善他们的处境,使他们能自立,自治,掌握自己的命运。

二、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的实践依据

张宗麟希望改革教育,提高乡民的觉悟。他相信社会实践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社会是最重要的学校,教、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创办乡村幼稚园

张宗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男性幼稚园教师。他非常重视幼稚教育。他创办的乡村幼稚园与农村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生活教育思想。

第一,办园设备农村化

当时中国城市幼稚园一味崇洋,办园设备奢侈。这种条件农村达不到,而且对于乡村幼稚园也不适用。张宗麟提倡要用俭省的办法办乡村幼稚园。“倘若要办一所真能为乡村谋福利的幼稚园,那它的一切都是利用乡村固有的;它对于儿童,也着重培养他们具有勤劳、勇敢、奋斗等好习惯。”张宗麟认为乡村幼稚园应该“中国农村化”。在乡村中,物质条件有限,幼稚园可以因陋就简,利用实际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来布置环境,添置设备。

第二,幼稚园课程生活化

当时的幼儿教育几乎全盘西化,不仅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照搬外国,连教材、玩具都是生搬硬套,它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张宗麟在吸收和借鉴了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课程观后,提出了乡村幼稚园应以当地的事物做中心活动的课程主张。中心活动有五大来源:自然界的变化、农事的开始与收获、卫生疾病、社会习俗、偶然的事项。乡村幼稚园教育应以与农村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为主题开展幼儿教育。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张宗麟的生活教育观。

2.推广乡村师范教育

第一,坚持“教学做合一”

张宗麟认识到师范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师范学生只有到实际环境中亲身体会,做到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掌握教育教学本领。针对乡村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病,张宗麟积极提倡学园制,即在小学里办师范,师范与小学同时并举。“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学做小学教师的师范生就得在小学的实际工作上去学;指导学做小学教师的师范教师就得在小学的实际工作上去指导。教师的教,不仅是课堂上的教,也得在实事上做着教;学生的学,不仅在书本上学,在课堂上听教师讲的学,也得在实事上做着学。”

第二,师生共同生活

乡村师范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属于同一个集体,都是以改造乡村生活为目的的,因此应当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张宗麟提出师生应“共生活同甘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教师应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表率。张宗麟提出师生共同制订纪律,共同遵守。教师为人师表,应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不能因为地位优越于学生而摆脱纪律的约束,自由放纵。学校对师生的奖惩一视同仁,教师有过失同样受罚。师生共同生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3.开展乡村社会教育

要使乡村教育有实效,必须把教育与乡村社会结合起来。通过民众教育,训练民众,使他们获得一般知识,提高生活技能。张宗麟提倡“政教合一”“教养卫合一”,乡村教育应担负起政治、经济、保卫等责任。因此,乡村教师应跨出校门,唤醒民众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意识。组织乡村自卫团,抵抗土匪及军队的扰乱。他认为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使农民在乡村教师的教育引导下逐渐认识社会,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处境。

三、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

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植根于中国国情及乡情的现实土壤,树立乡村教育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教育理念,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广大乡村民众的深厚感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没有因时过境迁而失去光泽,还对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1.明确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张宗麟认为要通过教育才能改造乡村社会,改善乡民的处境。他肯定了乡村教育的作用。我们今天仍然要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作用,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2.增强教育社会化,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张宗麟以社会本位的大教育观认为,乡村教育要与乡村建设相结合,乡村教育必须与社会各方面联系起来,才能实现改造乡村生活的目的。不能就教育论教育,要加强教育社会化,这与我们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农村教育应以农村的实际出发,不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农村教育就没有生命力。农村教育应着眼于教育与经济建设及社会全面进步,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当地主导产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实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三教相互沟通,发挥农村教育的服务功能。合理分流,让一部分学生升学,另一部分学生学习专业技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实用技术和本领指导生产劳动,成为农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这样,农村教育不仅为农村培养掌握实用生产技术的人才,还促进农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3.改革教学内容,适应农村实际需要

张宗麟强调农村教育切忌农村教育城市化,乡村教育应该走中国农村化道路。应增添乡土教材,因地制宜开展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紧密联系农村实际需要开发和编写课程及教材,突出农村特色。课程内容要适应、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为农村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证书。

4.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张宗麟指出,乡村教师待遇菲薄是“乡村教师不能乐业的大原因”。要想发展乡村教育,教师待遇必须改善。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待遇仍很低,拖欠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还存在。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改善农村教师待遇,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到边远地区和农村任教。当前农村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幼稚园农村生活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香港特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生活感悟
读《幼稚园教材研究》,随想“课程游戏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赞农村“五老”
橘兔的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