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中的佛教色彩

2006-03-03 07:55张立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
关键词:山水诗空山王维

佛教在中国广为传播,佛经内容的加入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诗歌言志缘情的传统,使诗歌的哲理性得到加强,境界得以提升,为中国诗歌审美范畴的改造做出重要贡献。佛教哲学深入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并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在佛教诗化的过程中,王维无疑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之一。他摄佛教内容而创作的山水诗亦可称得上是典范。

王维,字摩诘。其母博陵崔氏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故以《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为之命名。自幼受母亲的影响,更由于他看透官场的阴险,故而四十岁曾一度隐居终南山,近五十岁时购置蓝田辋川别业,六十岁官至尚书右丞,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诵禅为事,“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俨然一佛教徒了。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或采摄佛经语汇,或简练佛经事状,或点化佛学义理入诗,丰富了其诗的思想内容,提升诗歌的意境,在佛教文学化的艺术实践上做出了有意的探索。

一、王维山水诗以佛教哲学为理论基础

佛教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认识事物目的不在如何解释这些现象,而是揭示其本体的真空。但佛教更为根本的目的则是要人们认识到这些真实问题之后,远离情伪,虚妄、颠倒等等的状态,归于纯真如一。王维山水诗在一定程度上抒写了现实世界的虚幻不实,以求人们认识其背后深层的真空。强调诗歌创作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的诗歌理论主张。佛教认为,只有消除六根垢惑污染,使之清净,才能六根互用,感觉圆通。“如诸佛等,于境自在,诸根互用。”王维将这一佛教境界说引入诗歌审美领域。他的山水诗总是将恬静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士生活结合,抒写出一种物我相忘,悠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表现了诗人对烦扰世俗的厌恶,只求得到大自然独处的返朴归真的乐趣。作品中呈现出情景交融、物我浑一的境界。诗中的审美空观也来自佛教中的色空、静空、幻空、虚空。如《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表现了清、空、虚、静的境界,与诗人观空时寂静的心境相和谐,使诗歌进入了一个静如水,冷如月的优美境界!他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诗中“空”字主要反映出一种审美感受,诗人来到山中,远离市朝的吵杂烦扰,耳边、心中感到特别清净。王维虽不是出家人,但在追求了无尘染的清净心方面,与出家人是相同的。这使得王诗偏向于重写意抒情,重清灵澄澈的审美情趣。

二、王维山水诗中的心性论源自佛教哲学的佛性论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的内在根据,必须断除烦恼,使本心本性真直起来,心既真直,然后入行能深,入行既深,则能广运无涯。而真心真性是指人们未被熏染、压抑、扭曲的原真本体,是真正如实、永恒常驻的存在,是成佛的真实根据和绝对主体。佛性论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诗歌对人之心性的理解和观照。虔诚佛教的王维积极吸收佛性论思想,极为强调主体心性的作用。王维山水诗描述了他悠闲山水,自得其乐之情趣。如《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置身秋天傍晚的山村,感到是那样地惬意,不愿意回到市朝中去,把自己留恋山林的心情含蓄地表现出来。《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厌恶官场纷扰,追求恬淡悠闲。当时张九龄被罢免,李林甫独揽大权,玄宗时的清明政治开始走向腐败。这首诗显示诗人超凡脱俗的悠闲,身无拘束,心亦自由,整个身心即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安逸,何等逍遥自在!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诗人从污浊的官场走入清静的山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找心灵的慰藉。王维山水诗中强调释放真我的童心,性灵,使文学创作进入自由的审美境界。

三、王维的思维方式融入了佛教哲学

佛教认为,只有超越逻辑理性的束缚,冲破语言概念的牢笼,释放最具活力的直觉感悟,才能在顿悟的瞬间,体验、亲证到永恒常驻的佛性,超离生死烦恼的苦海深渊。主张不立文字,注重非语言的交流,标榜所谓的“以心印心”,所以有“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生动传说。王维的思维方式融入了佛教哲学,他的山水诗中看重的是抒情、写意和诗歌的感悟,强调诗歌背后所潜含着的无限丰富的意蕴,“言已尽而意无穷,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佛教中的禅悟禅趣正好为山水诗的形象思维提供了可借鉴的东西。禅悟诗悟的根本特点就是不动妄念,虚静去欲,排除干扰,心注一境,物我两忘,全然浑一。王维山水诗中融禅语,认为悟的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他的诗中化禅典,“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毒龙比喻诸欲之害,制诸欲才能入禅境,具禅心。“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表明随缘任遇,与世无争。他的诗中寓禅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王维山水诗中融入了佛教哲学,难怪王世贞曾以“非人世间物”赞赏王维这一诗家俊语。王维以其山水诗而被后世尊称为“诗佛”。

(张立莉,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语文教研室)

猜你喜欢
山水诗空山王维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空山
空山断章(二章)
空山
瞻谢公亭
远方(组诗)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