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作家,她是一个在写作时间上很随便、在写作内容上却很较真的人。她从不固定安排自己的写作时间,有时候她可以整月、整年时间什么都不写,她唯一在意的是写作时的那份心境,在意写作带给自己生命的那一份独特的冲击与丰富。发表于《作家杂志》2005年第1期上的《永远的谢秋娘》,前不久获得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五大文学奖项之一的庄重文文学奖。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潘向黎追求别致生活的人生旨趣,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谢秋娘那扇逐渐关紧的情感之门,表现出她对人生苍凉的无奈和对难以捉摸的情感的厚重悲悯感。
“谢秋娘总也不老”,小说开篇便道出了主人公谢秋娘的最主要的特征。可又有谁能逃过时间的算计呢,不老的也只是谢秋娘几十年如一日的外在的容颜罢了。通读全文后我们很快发现其实她的心早已老了,或者说她的心从来就没有真正年轻过。在五六岁时她就过早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人间的冷暖,突然之间由父母的掌上明珠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与她的年龄和容貌极不相称的凄清、决绝的个性便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但艺术家家世的出身又使她开了审美的“法眼”,使得她难以遏制地去追求生活细节的完美,尤其是在人年青的时候,总会有梦,不管这梦做得多么艰难。年少的谢秋娘也有自己的梦,也有属于自己的张狂——虽然它来得不露声色。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素净、雅致的外在装扮就是她的美学追求,就是她那不驯的心灵对时尚激烈而不失温和的对抗。在她那独特的感情世界里,她也有自己浪漫的追求。饱尝人生冷暖的她自然不会在心里轻易装下一个人,她在歌厅唱歌时冷落了一个又一个热情似火的心:那个“玉树临风”、“眼高于顶”的海龟——戴维“送的花把她的化妆间都堆成花店了”,她却在众姐妹的妒忌转变成惋惜后把他弄得“憔悴尽了”。可是谢秋娘并没有完全关闭自己的感情之门,她是在等待,在费尽心机的等待她的可心之梦的到来。终于有一天,她偶遇一个外交官,马上就“不错眼的看他”——她到底等到了那个梦中的他。她的感情生活似乎是从此迈上了主干道,之后没多久他们就闪电般地结了婚。只是好景不长,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段传奇很快就没了下文——没几年她就一个人从欧洲回来了。可是此时她的容貌依旧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心态也还是一如从前的平静,唯一改变了的只是她的谋生本领和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在事业上她似乎猛增了许多进取心,她不再回歌厅唱歌了,而是开了一家装饰别致精细的饭馆——秋娘小厨。从此以后她似乎真的是心无旁骛了,她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这个饭馆的经营上,甚至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都放在了一边。饭馆里的事也真是多,她还真是忙个不停了,但她又不是单纯的在忙钱:有一个人一连十来天为等人而来饭馆吃饭,当她打听到他要等的那个领导要一个月才回来,就赶紧告诉那人不要再傻等了;老相识的母亲来做寿,她也会执意不收那寿席的钱。那么谢秋娘到底在忙什么呢?她实际上是在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心情,家庭的变故、婚姻的不顺都让她心惊,这些都迫使她一次次去关紧她那敏感的心门。她对外界的任何事物和人都逐渐失去了关注的热情和兴致,到了此时她认为能靠得住的恐怕只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了,于是她把自己的内心融入到事业中去经营,期望在这片领地里守住自己的那份纯真、那份晶莹,期望收获一种别致的、冷静的怡然自得。
这扇逐渐关紧的心门已很难再激起任何细小的浪花了,连浪漫的爱情也如雪花入海般悄无声息。这时一个叫韩定初的律师渐渐走进了谢秋娘的生活,这韩先生可巧也是一个“海龟”,更是一个在律师界小有名气的钻石王老五,人也是个明白人,“就是相貌也没得挑剔”。面对这样一个优秀男人的倾心追求,谢秋娘却是“一脸淡淡,不喜不悦的”,那大概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冷静与平淡。后来韩先生意外身亡,谢秋娘也没有如众人期望的出现在追悼会现场,她只是让自己的饭馆停业一天,把原来四外张挂的灯笼上的红灯罩换成了米色的树皮灯罩罢了,并在伙计的惊讶中摔破了那只韩先生专用的青花缠枝茶杯。“太容易碎,碎了倒踏实”,一个人的感情生活也太容易起波澜、太容易受伤害,为了避免受伤害,她干脆取消感情生活、关闭感情生活的大门。“碎了倒踏实”,一次次感情的波折,“破碎”之后的心由止水渐渐变成了坚冰。此时,“踏实”倒“踏实”了,只是谢秋娘已慢慢物化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她在内心固守着自己的一份精致,独自面对外面的世事纷纭,这是社会的悲剧还是谢秋娘个人的挽曲?
小说的作者潘向黎倒是一个健谈而开朗的人,她对自己的生活也是满怀自信,她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一个作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打上作家个人生活的烙印,对文中的谢秋娘的感情生活方式、衣饰装扮等她多少是有些赞同的,她也更明白永葆一份纯真、恬淡的心境的难得与可贵。只是谢秋娘在生活寒流的不断冲击之下颇为令人遗憾地渐渐关紧了情感之门,不知潘向黎在自己的心境之旅上又是否一直是顺风行船呢?
(李肖飞,河南省漯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