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辛酸父亲”不再辛酸

2005-04-29 00:44李德民
党员文摘 2005年1期
关键词:辛酸父母亲封信

李德民

2004年11月1日,在南京大学的一个公告栏上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人给读大学的儿子的信。信中有这样的内容: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种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父亲的信中还提到儿子在读大学的第一学期,一共给父母亲写过三封短信,都是为了要钱。信中诉说了妈妈下岗、爸爸工资微薄的困难之后说:“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这封信贴出来之后,引发了师生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哪个学校都有。有的学生在攀比心理和物质欲望的驱使下,只知向父母亲伸手,满足不了要求就抱怨。有人则认为,这个父亲是个很可悲的人,因为“从头到尾他都没闹清儿子的变质与他昔日的教育不无关系”。

不管怎样,“辛酸父亲”的这封信反映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实,让人们看到一些大学生爱心、良知和责任感的缺失,也让我们反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对生身父亲这样冷漠的儿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会对祖国和人民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会对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作出什么贡献。一个连父母亲都不爱的人,能够爱祖国爱人民,爱同事爱朋友吗?

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这不是一句套话。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有作为的大学生。但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正视,良好的道德情操需要一点一滴地培养。

如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特别是走好年轻时的每一步,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于父母亲,于祖国于人民有益的人,这是青年学生要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问题,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的问题。

(摘自《人民日报》 原标题为《读“辛酸父亲的来信”》 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辛酸父母亲封信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藏在春联里的辛酸
给我写封信吧
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探寻《见字如面》背后的故事
奇怪的信
养孩子,甜蜜又辛酸
导演,背后辛酸知多少
偶尔
清明祭
艺考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