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军
至2005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已整整3年,入世过渡期正式结束。从今年起,我国将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中国将在商业、运输、金融、旅游等9个部门和90多个分部门逐步实现承诺,开放市场。
中国各级政府和各媒体对入世3年以来中国的利益得失进行了系统的盘点,人们欣喜地看到,加入WTO3年来中国法律体系日渐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等一系列变化,也更深切地感觉到了WTO带给自身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几乎所有的盘点内容都集中在了中国政府及企业应对WTO所进行的调整和转变,将目光过多地关注于WTO给中国及公众带来的实惠;相对而言,对于中国加入WTO的"不适应症"、3年以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吃了亏"、交了多少"学费"等不利因素方面问题的关注却略显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享受自由贸易利好的同时,中国正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因为中国加入WTO而有所改变,反而呈现了增长势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表明,从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开始运作至去年6月底,成员方共发起2537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件386起。也就是说,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经济参考报》)。而去年前10个月,就有1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50起,涉案金额共11.5亿美元,是遭受国外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华夏时报》)。
尽管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中国加入WTO,但是,中国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不减反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对于WTO的"不适应症"。
另一方面,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流作用力之外,当初中国在加入WTO之时在贸易方面的让步政策,也让中国在某些方面"吃了亏"。标志性的案例是"耐克滑雪夹克商标侵权案"。
世界上有两个"NIKE":除美国耐克公司以外,西班牙的一家公司在其境内拥有合法的"NIKE"商标。西班牙耐克公司委托中国的一家制衣厂生产带有"NIKE"标识的服装,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返销西班牙,并不在中国或任何第三国销售。但是,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控诉这家西班牙公司、这家中国制衣厂和以及代理进出口业务的中国公司侵犯了美国耐克公司的商标权。而此前,性质近似的而且具有边疆性的另外两起诉讼已经在西班牙、荷兰判决,美国耐克都败诉了。但中国的法院判决耐克胜诉。造成这一局面的,是因为中国在签署的一个国际协议时,做出了像美国那样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没有做出的超高承诺。但这起判例给那些在中国大量存在的以接受外贸订单,从事定牌加工的企业展现了十分阴暗的前景(2004年11月号《经济》)。
与此同时,在中国加入WTO最后两年的"后过渡期"内,对于这些不利因素,中国政府和企业还应进行怎样的调整或转变,对于既成的不利条款,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补救等等这些问题也必须在WTO盘点中体现出来。
公众需要一份完整而理性的WTO盘点菜单。只有以真正客观、理性地态度来直面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国在今后两年的"后过渡期"内,更好地应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中国能够在更大限度内享受加入WTO带来的利好,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