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经济难点”聚焦

2005-04-29 17:52牛纪伟
中国市场 2005年2期
关键词:粮食农民农村

陈 芳 牛纪伟

2004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许多亮点: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避免了大起大落,部分过热行业已从盲目投资的状态中走出来。展望2005年的经济走势,专家提出,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巩固"三农"领域出现的亮点、使百姓的消费潜力得到合理释放、管好银行"钱袋子"的同时保证正常资金供给。

难点一:农民收入如何持续"提速"

2004年,在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的影响下,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成为中国经济走势的最大亮点之一,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4550亿公斤预期目标,5年粮食减产局面一举扭转。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计超过5%,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在高粮价的比较效益下,一些农村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警号":有的地方"回乡务农热"引起争地纠纷,有的则出现"压经扩粮""毁草种粮"的苗头.在黑龙江、湖南、江西等粮食主产区,卖粮的农民喜上眉梢,钱袋子普遍鼓了起来,但受国际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地种植大豆的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价格一路下跌。2004年12月中旬,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大白菜的价格是每公斤9分钱;河北固安县的一些农村,每公斤则贱到2、3分钱,河南甚至出现全省范围内多品种蔬菜"卖难"。

与此同时,"高价农资"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消极影响值得关注。2004年以来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粮食增产带来的收益。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资价格出现历史罕见的淡季逆势上涨趋势,2005年农资市场调控难度加大。

难点二:投资过热与消费平稳不协调

积极的消费拉动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拉动下,2004年的消费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是,一些专家认为,投资过热而消费平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协调现象,甚至形成强烈反差。

汽车市场:群众持币待购成主流心态。据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统计,汽车交易最火爆时,一天整个市场能成交300多辆车,而近来整个市场成交量最少时仅四五十辆。一些业内人士说,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一个结构性的销售低潮,其中银行收紧信贷是一个重要原因。房地产市场:在一系列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出台后,200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过快的局面初步得到控制。然而,依然旺盛的需求使房地产预期利润率在"打压声"中不退反进,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超过20%。另一方面,面对2005年可能存在的"加息"因素影响,许多购房者徘徊在"买"与"不买"之间。

农村消费市场:2004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消费潜力很大。然而,与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相比,当前不少生产者是以城市需求为基础,农村消费市场流通组织不发达。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有关调查显示,未来3年内四成以上农村家庭将把纯收入主要用于子女上学,其次是用于农业生产资料;排在第三位的是建房装修。

难点三:资金出现"体外循环"苗头

2004年6月,福建省福安市涉及金额数亿元的地下"标会"崩盘,在当地引起震动。类似形式的民间和地下金融交易组织,在东部沿海一些地区时有出现。这种根据个人融资需求而设立的经济性、群众性组织,后来发展到非法融资、放高利贷,并成为资金在银行体外循环的一个缩影。

信贷紧缩压下来的项目,却被体外资金保住了,而且很难监测和监管。如果这些资金最后出现"呆坏账",可能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和金融风险。

中小企业是吸收就业的主要渠道。但商业银行为了保持好与大企业的关系,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许多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失业问题可能会进一步突显。

难点四:宏观调控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

2004年上半年,超过一半的浙江民营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同时,波及全国的能源紧缺又掀起了新一轮电力投资开发热。目前全国违规建设的电站规模将超过8000多万千瓦。

无论是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官员的发展热情,大多有着浓重的"赶超情结":大规模举债搞城市建设,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改变城市面貌。

在一些领域投资过热行为的背后,凸显的正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认为,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投资活动缺少约束机制。据调查,去年一度投资最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中,不少项目就是通过违规和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比正常条件下节省了30%-40%的投资成本。

综观中央政府的此番调控,展望2005年的经济形势,让人们静下心来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更深层的问题。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发力过猛、速度过快,都会造成"透支"。

猜你喜欢
粮食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的粮食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