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化解虚拟经济泡沫成份的措施

2005-04-29 13:37周先建
现代企业 2005年3期
关键词:实体信用领域

周先建

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预防与化解虚拟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已经是各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其具体措施为:

1、适度控制信用规模特别是股份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流通。一般认为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关系是一种最普遍的经济关系,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信用关系。经济主体中的企业、个人、政府金融机构乃至国外部门都离不开信用,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也离不开信用。事实证明,经济越发展,信用关系越紧密,越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现代经济也是一种具有扩张性的经济。在信用的适度发展阶段,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当信用发展到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异化效应,即“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同时并存,而且基本上抵消了“溢出效应”。这一阶段,由于信用的过度发展,作为一种理财技术,社会上大量资金追逐资本利得,特别是有不少的生产资金也加入其中,倒回流入所谓“热钱”行列,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作为融资一方的上市公司,其筹集资金相当一部分又重新流回虚拟经济系统,直接导致从事生产经营、研究发展的资金和社会资源减少。企业和上市公司关心生产经营、研究发展这一关键领域和环节的程度有所下降,开始抽出大量资金和人力,热衷于从事“金融炼金术”,进一步助长了投机风气。因此,各国在发挥信用各种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把握一个适度的问题,即应当适度控制信用规模特别是股份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流通。国家应当逐步限制筹资企业和股份公司将所筹集资金用于虚拟经济系统,严格控制其抢占实体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资金。对企业和股份公司的贷款、发行的债券和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的资金用途和额度都严格控制,鼓励投资于实体经济,限制过度投资于虚拟经济。随着信用的进一步过度发展,在虚拟经济的膨胀阶段,使得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全面演变成为“挤出效应”甚至是“破坏效应”。这一阶段,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额度大增,完全超过其投资实体经济的正常所需资金,利用股票不用还本付息的特点和国民特别是股民们较低的风险意识大量发行股票,筹集过度的资金,且将相当部分筹集的资金大力投资于虚拟经济,尽力向经济中注入过多的泡沫,以此来迷惑国民,使其确信经济形式的繁荣景象。在这一阶段,国家应当严格控制公司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流通特别是二级市场上对股票的炒作行为。

2、控制通货膨胀的规模。一般来说,国民和投资单位愿意投资于虚拟经济,除了诸多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手上有较多的剩余资金或闲置资金。进一步说,国家此时已经是出现了货币过剩,产生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为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养分,使其发展到排挤或破坏实体经济的地步。纵观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呈现出一个总的趋势,即通货膨胀阶段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十分活跃,股价和房地产价格都大幅且持续攀升,特别是股价有更大幅的上升。通货紧缩阶段股市一落千丈,房地产市场也有回落,但房地产毕竟有实物特征,加上其一般为稀缺资源,故其回落的幅度相对较小。

3、两类经济发展的比例实行适度、合理、科学的调控。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应当进行投资比例的适度调节,使其发展都能合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应当如重视消费和投资比例那样来重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比例,在此指导思想之下研究出积极的有力的调控手段。

4、进行财富分配的适度调节,避免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导致贫富悬殊。当收入分配不公平时,特别是当贫富悬殊过大时,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供求,使供求出现一种较为固定的现象即供大于求。这种情况首先在实体经济领域发生。其实,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便是由于贫富悬殊过大而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消费者在实体经济领域效用出现了重大差异,对收入特别高的一部分人来说,其消费达到了一定高度水平后,其边际效用较小,特别是实体经济领域的边际效用会呈递减规律,故而出现了大量剩余收入或财富。这部分收入或财富形成闲置或者说形成了实体经济中的无效需求,不产生现实的需求,于是会出现实体经济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但这些闲置的资金总要为自己寻找出路,找到增值的门路,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虚拟经济的投资热潮,出现了“热钱”高潮。特别是虚拟经济领域的不切实际的过度投机资金需求,引发了这些大量的闲置资金的进入,甚至后来还大量挤占实体经济投资,使实体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低于虚拟经济的发展。如果能及时的进行贫富悬殊的适度调节,必将产生较好的效果。贫富悬殊的适度调节,会使很多人甚至企业、单位的闲置资金减少,他们在虚拟经济领域投资、投机的抗风险能力会大大降低,甚至能迫使部分资金实力欠佳的投资、投机者立即从虚拟经济领域撤退,此时国家可想法宣传并激励其投资于实体经济领域。

5、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大力吸收社会闲置资金甚至是虚拟资本部分,并通过银行信贷的合理、科学的分配,从而达到迫使资金从虚拟经济领域转向实体经济领域。银行对实体经济领域的信用贷款的利息率可以适度降低,激励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这是当前的关键环节和有力手段。可惜的是我国在2004年却因为一些原因,将信用贷款的利率提高了。表面上的实体经济出现了供应略大于需求,市场不够繁荣。实际上是由于虚拟经济领域出现的过度需求,诱使社会闲置资金和很多的本属于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不合理的转向了虚拟经济领域。结果导致了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资金不足和实体经济领域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足,因此才导致了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速度放慢,远远低于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既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导致了虚拟经济的泡沫大幅度上升,给经济危机的发生安置了一枚不定时炸弹。如果说前一段期间是虚拟经济领域的过度投资占用了实体经济的投资资金的话,那么,现在应当在一段期间使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占用虚拟经济的投资。以此平衡二者的正常的、合乎国民经济需求的规模。如果说这种形式长期得不到改善,可能会使投资者丧失对实体经济的信心,而且还会引起金融机构乃至社会公众对实体经济丧失信心,实体经济投资资金的筹集将会更加困难,这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主要地体现在它通过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了资金积累的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由于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和先决条件,因此,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就首先通过其推动经济增长表现出来。这在虚拟经济的前两个阶段的确体现了出来,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先生认为,金融的发展,就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的变化就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总和。它包括各种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的性质、经营方式及其规模的变化,各种金融中介的分支机构情况及其活动的集中程度,金融工具总额及其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资本总额、储蓄总额等经济总量的不同比重等等。其中,最能综合反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为金融相关比率,其定义为: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然的、不可少的。我国目前的“储蓄——投资”机制的总特征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远远小于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多为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居民储蓄远远超过居民个人投资(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存在着“主要的投资主体无储蓄,主要的储蓄主体无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直接决定着资金积累的方向和效率,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能吸收更多的居民储蓄并促使其投资于实体经济领域。甚至于要求其能将过多的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特别是投机者投机的资金从已经投入的虚拟经济领域中撤出来,转向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

7、金融监管和资产证券化的规范管理。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待别是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在部分领域已经超出了“储蓄—投资”功能。甚至走在了危险的边缘,金融之路有待纠偏。作为个人来说,其储蓄远远大于投资(实体经济投资),其将资金投入虚拟经济领域还可以理解,但作为股份公司将吸收起来的个人和单位的资金又转而投资、投机于虚拟经济领域,这就完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是一条不规范的路,说严重些,是对股票投资者和股民不负责任,股民们大多也看穿了这一点,所以股民们投资于股票,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换手,赚取买卖差价。

因此,当今的金融作为一国国民经济有力的三大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也应当提出功能性的金融货币政策。比如,本阶段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的做法总体上是对的,但同时提高贷款利率的做法,是否有欠妥之嫌,特别是不区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不同的领域,统统提高其贷款利率,是否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有一定的打击,这么做,不利于扩大实体经济的投资,更不利于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国家可以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贷款利率适度降低,至少目前可以不提高。当然,这种做法对金融机构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这要看国家的取舍了。国家对虚拟经济领域的投资贷款,特别是虚拟程度较大的投资领域的贷款利率应当提高,提高幅度应以起到抑制其投资规模的作用,甚至迫使其部分投资转向实体经济领域。资产证券化应保证其效用,保证权益人的权益,不能成为相关机构、部门、企业、单位甩掉负担的手段,倘若如此,创新不就仅仅成了规避风险的手段而已。这么容易的规避风险,那不就在鼓励、提倡给经济成分加风险加泡沫吗?所以国家在审核相关机构、部门、企业、单位进行资产证券化中,要严格把好关口才行。

在预防与化解虚拟经济中的泡沫成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一要在控制通货膨胀时,应同时避免股市、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振荡,取一个渐进过程较为合适,关键是让国民和投资者明确国家的政策导向。二要正确引导人们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度,避免因金融市场和股市等的下降,而使虚拟经济领域的个人资金过快、过大地转入消费,引起实体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但同时也应防止投机者的资金退出虚拟经济领域后,又处于观望之中,寻求虚拟经济的再度热潮期。三要防止银行存款因虚拟经济领域资金的退出而暴涨,出现巨额的存款过剩现象,因为存款转化为实体经济领域投资需要一段时间。国家应着力引导从虚拟经济领域退出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流,使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地流入消费领域和流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又通过金融机构的信用中介作用促使资金转化为实体经济领域的有效投资。

(作者单位:重庆财政学校)

猜你喜欢
实体信用领域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领域·对峙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