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战略 走榆林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

2005-04-29 00:44陕西省榆林市经贸委
现代企业 2005年3期
关键词:百强非公有制企业

陕西省榆林市经贸委

2004年,榆林市经贸系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实施创新战略,走榆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工业生产连年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00.46亿元,增长42.3%。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五年前的58%提高到84%,工业对财政的贡献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创新发展思路,走项目带动战略的路子

榆林的优势在于资源优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依托资源、科学开发、壮大产业、强市富民”的十六字方针,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制定了“13456”发展思路,走项目带动战略的路子。即以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以“三个转化”为主要内容,着力壮大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四大产业,建设府谷火电载能、神木煤电化工、榆横煤化工及载能、鱼米绥盐化工、定靖油气化工五大生态工业园区,体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工业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我市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上,初步形成了“开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接续有替的重大产业项目链,2004年全市工业投入完成约70亿元,2005年起将力争每年完成100亿元以上的投入,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银河2×13.5万千瓦电厂已建成投运;榆天化20万吨甲醇技改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目标,榆天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榆树湾年产800万吨煤矿、神木60万吨甲醇一期、神木北元化工一期10万吨聚氯乙烯、米脂金泰氯碱化工厂一期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以及靖边、定边、横山三县石油产能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神木锦界6×60万千瓦、府谷庙沟门6×60万千瓦和清水川4×30万千瓦三个煤电一体化项目、榆林15万吨聚氯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榆林20万吨醋酸、1万吨MTO工业化试验装置已实质性启动;中铝50万吨电解铝、兖矿230万吨大甲醇、神华和兖矿两个煤液化工、甲醛、聚甲醛、1—4丁醇、力诺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批重大项目近期规划投资规模超过1200亿元。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我们主要在政策导向、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五项服务。一是制定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10年,我市将建成1.5亿吨煤炭、800万千瓦以上火电装机、500万吨原油、130亿立方天然气、600万吨甲醇、500万吨高载能产品的生产能力。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现有焦炭、电石、铁合金企业的生产准入条件进行了鉴定。帮助企业落实国家鼓励的项目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信息交流发布制度。通过信息发布会、互联网等形式及时发布产品供求、行业投资、在建规模等经济动态和行业发展的政策信息,引导投资方向。四是重点清理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制定了《榆林市焦化及载能工业清理整顿集中布局的意见》,做到合理布局,有序建设,有效地抑制了一窝蜂起的现象。五是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外来资金和社会各界的投资积极性,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积极参加西洽会,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香港等地搞了招商引资活动及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我市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二、创新改革思路,走加快资产重组,“国退民进”的路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由政策调整到制度创新的过程。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支柱产业集团化、骨干企业公司化、中小企业民营化、改制企业规范化”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加大国有资产重组力度,加快“国退民进”步伐,全面铺开了改制工作。截止目前为止,全市已改制企业362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3.8%。其中股份制改造63户,占已改制企业的17.4%。全市民营企业收购、兼并国有企业29户,已实行国退民进企业54户,按照《公司法》规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达194户。在民营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有6户,市外合资企业13户。

从2004年国企改革的经验看,我们体会到搞好国企改革,必须创新改革思路,走加快资产重组、国退民进的路子。首先,必须吃透国家、省上有关国企改革精神,在用足用活国家改革政策上下功夫。其次,必须调动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班子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搞改革。第三,改制必须做到国有资产和职工身份两个置换。去年改制的企业,都实现了国有资产退出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第四,建立改革“一把手”负责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部署,确保改制质量。通过深化改革,使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来,大力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为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办公室和非公有制企业联合会。一是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从建筑、房地产、商贸流通、饮食服务等行业,逐步向信息产业、中介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公益事业、交通公路基础设施、旅游、通讯、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煤转电、煤转载能、煤油气盐转化工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发展。二是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协调各级商业银行,简化办事程序,从速从快解决急需资金。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业务;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三是继续推行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调度等制度,加大落实优惠政策工作力度。通过给予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年底非公有制成长型企业发展到100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级、各企业共同努力下,年底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7196户,私营企业1311户,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三、创新管理思路,走加强基础管理和效益管理的路子

加强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除了指导全市工业企业不断加强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费用、战略决策等基础管理和加强经营者队伍建设外,重点加强了以上缴财政税利贡献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百强企业”效益达标管理工作。

抓“百强企业”效益达标管理工作,是培植地方支柱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手段。1996年我市就开始实施了百强企业工程,当时的目标是培植实现税利上百万的企业达到100户,经过几年的精心培植,到2003年实现税利上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了1000户。在实施百强企业效益达标管理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年初确定“百强企业”效益达标计划。2004年,我们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在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中,重点培植和引导实现税利在500万元以上的40户企业实施“百强企业”效益达标管理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对“百强企业”的管理和支持。按月搞好百强企业统计工作,按季搞好情况通报。市经贸委通过召开月调度、季调度、重点问题专题调度会等多种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保证“百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运行。重点解决“百强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电力和运力,支持企业加足马力生产。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投资环境,为百强企业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三是搞好“百强企业”年终考核奖励兑现工作。市政府制定了“百强企业”税利考核奖励办法,对税利达标企业分别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凡年上交税金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市人民政府授予“榆林市百强企业”称号,颁发“百强企业”奖牌,并按上交额不超过3‰的比例奖励企业领导班子。中省企业奖金由市财政和本企业各列支二分之一;县区属企业奖金由市、县区财政各列支二分之一;市属企业由市财政予以奖励。预计到年底,上缴税利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市县区属企业35户,其中一亿元以上的企业4户、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户,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户左右。

四、创新优化投资环境思路,走全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路子

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市实际,去年我们继续对全市土地、建筑、房地产等市场秩序进行整顿,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安全秩序、财税金融秩序、中介机构工作秩序,重点开展信用秩序、通讯市场、电力市场等专项整顿工作。推行整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整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相衔接机制,推动全市整规工作向纵深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的总体部署,我们成立了投资环境110,专门解决投资者对投资环境问题的投诉。制定了《投资环境一票否决暂行办法》,对发生破坏投资环境,扰乱经济秩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按法律程序办事,执法不规范、不文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对被查处案件配合不力,有意设置障碍,徇私舞弊,阻挠案件查处等行为的单位均实行一票否决。投资环境110办公室成立以来,共接到投诉案件718起,结案率达到95%以上,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赞誉。去年,我们还聘请省社科院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市投资环境进行专题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进行通报,推动了投资环境的整治工作。

五、创新经济协调思路,走形式多样、服务有效的综合协调之路

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的统一调度、指挥作用,搞好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和综合协调工作,是经济运行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在每月十二日前及时收集、整理、通报工业生产运行情况,按季召开全市生产运行分析会,研究百强企业、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004年,我们重点在综合协调的方式上进行了改变,除了按季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外,改变开会方式,把运行分析会与重点县区、重点企业的现场调研结合起来,与现场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座谈会、情况调研等方式,对府谷、神木、榆阳区的电石、铁合金、金属镁等行业逐户进行产业鉴定,受到了县区政府及企业的好评。对已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会同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就落实有关优惠政策进行面对面的座谈,现场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协调方式的转变,不仅有效协调解决了企业存在的具体困难,更是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延伸了服务内容,增加了协调服务手段。

榆林工业最近几年的快速高效发展,得益于榆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推进三个转化,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决策,得益于工业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全面创新的结果。我们希望有眼光的企业家来榆林投资,共谋大业,实现双赢。2005年,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能源重化工测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业经济工作任务,为加快榆林业化发展进程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百强非公有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中国百强报刊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百强报刊
百强榜单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2014上海百强企业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