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生
曾以“平凡苗,优秀花”享誉苏中大地的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多年来取得省级各项先进学校的荣誉,连续三届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并通过了“国家级示范高中省级验收”。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二中人没有停步,在教育现代化大旗的引领下.他们又吹响了全面建设信息化校园的号角,构筑了二中发展新的高地。
一
“社会发展到今天,仅靠书本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调查表明,一个高中生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仅占其知识总量的26%.大部分知识要从课本以外获得。因此,信息化应是学校工作的抓手,信息技术应是学校发展的增长点。”二中校长董健对记者如是说。
以适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盏。这是姜堰二中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一大特点。实事求是地说,抓校园信息化建设,二中起步并不早,也没有巨大的经费投入,但他们一起步就站在了“前人”的肩上。他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二中的校园信息化应力避“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理念、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重物化轻文化”的误区,在硬件投入上应充分体现够用、实用和可发展的原则。
例如,他们添置设施不追求最新的,而是追求主流的、成熟的,尽量用国产的。“视频展台”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价格不等,他们就选择了性能价格比最佳的、价格适中的产品。再如,当初市场上硬盘价格较贵时,学校装配了无盘工作站,整体共用一个硬盘,等到硬盘降价后,才给每台计算机都配了硬盘。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初步建成千兆校园网。所有教室、办公室都有千兆主干,并做到百兆交换到桌面。校园内现有300多个光纤终端接口,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4个计算机房、256台学生用计算机全部可以通过校园网进入互联网,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硬件、软件同步进行,这是二中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又一大特点。学校采取购买与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建设资源库.学校现有资源库达到360G硬盘空间,其中教师自己搞出来的近1OOC。学校还成立了“天目工作室”,集中了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专长的教师,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并对购进的教学软件实行校本化改造,经调试后再放到网上供全校教师使用。
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处”。从组織上保证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处”下设教学组、网络组、资源组、网站组、课题组,其中课题组专门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学校还加入了北大附中的近程教育网,每天定时接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该校有电子图书100多盘(折合10000余册),另有录像400多盒,录音带300多盒,光盘200多张,各学科投影胶片数千张,各年级每学期有全套电子备课系统。学校被定为省OEH实验学校。
二
2002年11月28日,省教育学会组织的“课堂模式改革”赛课活动在徐州市王杰中学举行。姜堰市第二中学游忠老师执教的“大气环境保护”正吸引着几十位专家和同行,只见他把笔记本电脑往视频终端上一接,点几下鼠标,就进入了他的“地理频道”网站。在游忠老师为这堂课专门设计的网页上,采用超链接的方式组合了有关的录像资料、静态图像资料、新闻资料以及中央气象台的视频资料,将抽象的道理演示得十分形象。学生们在这里看到了一幅幅动态、静态相间的图片和有关的统计资料,大大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启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这堂课获得本次赛课一等奖。
姜堰二中校领导班子认为,要建好信息化校园必须“三件”一起抓,即硬件、软件和潜件一起抓。他们认为,潜件体现了一个人的信息素养,这是建好信息化校园的核心,必须首先抓好。
面对着一方面网上资源日渐丰富,相当多的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学只是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电灌”的现象,学校决定首先从更新教育思想入手,先后请了有关专家、教授为教师作专题报告,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10多个省市学习考察,广采百家之长。然后,对教师提出敢用、会用、勤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每学期举行课件评比和课堂教学大奖赛,引导教师上多媒体课、上网络课,让教师展示课堂教学的水平;每学期都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从实用出发,分层培训,所有教师都要学会办公自动化:骨干教师要学会多媒体制作,学会自制课件:专业人员要会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学校还投入经费10多万元,选送高层次的教师到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进修。
信息化重要的是信患网络化,只有网络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效益,这是二中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的一点体会。学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抓手,鼓励教师自己编写课件,鼓励教师把研究成果放入资源库。去年该校一次购进笔记本电脑50台,发给高三教师每人一台,今年计划再购进100台,确保任课教师每人一台。领到电脑的教师每人先垫付4000元,学校每年进行考核,合格者返还1000元;考核优秀者可提前1—2年领回垫付的费用。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每学期至少用笔记奉电脑上10节多媒体课,并将制作的课件、教案上传至学校资源库;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上传至学校资源库。
学校为教师建立个人网站提供方便,向全面的资源共享迈出可喜的一步。现在该校已有20多个教师建有自己的网站,在K12网上排名前列,钱慧龙老师的“地理港湾”.游忠老师的“地理频道”,王阳生老师的“阳生个人空间”,仇金林老师的“历史频道”,李虎山老师的“化学沙龙”等网站.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游忠老师的“地理频道”被中国地理学会作为学会网站。到目前全梭绝大部分教师都通过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考试,教师均能熟练操作教室里的三机一幕,大部分教师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能制作课件,并在省、市教师制作课件的比赛中多次获奖。
近两年,学校有20多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或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如王阳生老师的论文《关于FLASH动画制作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台》在《信息技术教育》上连载;张江宁老师的《关于中学物理实现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钱慧龙老师的《关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获江苏省第七届“五四”杯论文二等奖。
三
校园网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校园网要区别于互联网,办出梭园特色,这是二中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的又一体会。因此,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列为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纳米技术应用既非易事,也非高不可攀,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稳步发展,有序推进。过度的人为炒作,不利于纳米材料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纳米技术要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纳米热中我们一定耍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2002年12月8日。姜堰二中对泰州全市上公開课时,王阳生老师执教的物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发言。这堂课是讲“纳米技术”,物理课本中介绍“纳米技术”的只有一小节,据此,王老师设计了一堂课:“纳米技术——WebQuest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事先在网上查找资料.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4种不同的角色:一是扮演一位科普工作者。做一个网站,向别人介绍纳米技术:二是扮演一名人大代表,草拟一份提案,要求政府加大纳米技术研究的投入:三是扮演一位科学家,完成一篇论文,主题是:“纳米热中的冷思考”:四是扮演一位企业家,对纳米企业投资进行论证。公开课上,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
“满堂灌”在这里全没了踪影,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自己去找。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其最大特点就在于把教师的演示教学变成学生的实践学习,学生的动手动脑不仅是验证已有的知识结论,更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一种探究和发现。在这里他们获得了自主探究、创造、发明的空间。
打开李虎山老师的“化学沙龙”网站,你可以看到:“站长介绍”、“精品课件”、“教案大全”、“习题与练习”、“成果展示”几个部分。网站对学生、教师开放,教师能够资源共享。对学生作用就更大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网上可以查寻自己不懂的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扩展提高题。教师与学生在网上还可以进行沟通、对话。
在二中的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了一个引导者。如,有个语文教师在讲《守财奴》一课时,一学生提出:“恩格斯讲,巴尔扎克同情要灭亡的这个阶级,可为什么他在作品中却要对这个贵族阶级进行嘲笑和讽刺呢?”这个问题教材上没有,教师事先也没有考虑到,怎么办?大家就带着这个问题到网上去寻找答案。
信息化校园为学生展示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到了落实!几年来,在省、市级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中,该校学生有多人次获奖.2002年第四届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中,该校7位学生获奖,其中两位学生获高中组一等奖,一位学生进八了全省前20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可以坚信在“信息化”这块全新的高地上,姜堰二中师生定会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