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
文学作品中,细节往往是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愈是生动新颖的细节,愈让读者过目不忘。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发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一次,学校结合母亲节和父亲节实施感恩教育。我把教育活动分成“感受父母之恩”、“感谢父母之恩”两个阶段。在“感受”教育中,我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在对自己的学业辅导上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同时也为将要召开的主题会准备材料。
“老师,上午布置写的材料,我……我还是不写吧。”晚上九点多,班长悄悄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父亲刚去世,也可能是心情不好。“不想写?——好吧。”我同情地说。
班长转身离去,就在这时。我听到“铃铃铃”的铜铃声——从班长身上发出的,很清脆。
“休回来。”我对着班长的身影说,“身上挂的什么?”
“嗅,铃铛。一到晚自习放学,我就把这个挂上,是给妈妈听的。我妈是盲人。学校离我们家近,晚上,她经常到校门口来接我,但时常接空。我不让她来接我,可当我看到她接到我时那一脸的幸福.我就不再劝说了。我就想,用什么方法来告诉妈妈我到了呃?我就买了这个铃铛。这样,我一到大门附近,她就能听到铃铛声,就知道我来了。有时妈妈不来接我,回家时,她远远地听到铃铛声就知道是我回来了。就会为我开门。我就是想早早地告诉妈妈。我来了,我在她身边……”
一个小小的铃铛,传达了多少幸福的暖流:一个小小的铃铛,表达了多么深沉的爱。我想,感恩教育是要让学生明白父母给了我们健壮的身体,给了我们丰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心灵里打下感恩的底子。我说:“你说的事很感人,我觉得你应该把这样的感受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后来,他写了自己和盲母的生活,他的感恩情结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灵震撼。
这个“铃铛”细节让我深思。教育活动中,学生不是一个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大门。每扇大门背后可能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一个充满动人情节的世界。而要打开这个世界,会有多少这样的铃铛需要我们去摇响?又有多少这样清脆的铃声等待我们去分享?
细节是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掘,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亮丽、更迷人。
在感恩教育中,我问学生:“同学们,长大了如何感谢我们的父母,如何报答我们的父母?”第一个同学说:“我长大以后,将把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房子买给我爸爸妈妈住.让他们感受一下现代和超前。”同学们十分惊奇。第二个同学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吃世界上最豪华的宴席,让他们感受一下卓越和精美。”同学们一下子惊呆了。轮到一位女生,她胆怯地说:“我的感恩方式是……是……给妈妈洗头,让妈妈的长发永远亮起来、飘起来。”教室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静得能听见心跳。面对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我知道后面一定有一个迷人的细节。我说:“为什么?”女同学有点窘迫,说:“我妈妈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手,对于妈妈来说,洗头是一种幸福。我长大了,我就是妈妈的双手,就想给她洗头。”女同学说完,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接着总结说:“同学们,感恩不仅是一首爱的赞歌,更是一次爱的行动。感谢父母可以给父母房子、美餐甚至车子、金钱,但更需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更需要细致入微的呵护。”于是,感恩教育被推向了高潮。
后来我想。如果不是抓住了这位女同学发言中“给妈妈洗头”这个细节,用一個“为什么”进行引导、挖掘。教室里就不会爆发出那阵雷鸣般的掌声,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就少了一次真切感人的教育机会。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的教育细节,耐心地叩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教育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事实上,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