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宁
目前,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已在众多学科教学中得已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不但学校间发展不平衡,学科间发展也不平衡。由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至今在会计教学中广为使用的还是“讲解——接受”模式,这种僵化的模式由教师直接控制着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每次课经过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布置作业五环节,导致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一言堂”的结局。这显然与会计教学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经庭,应大胆变革。
财会专业课程的问题教学模式,一改“呈现——接受”的教学程式,追求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揭示出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具有“讲解——接受”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1、问题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相互交流协作,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归纳思维,自学探究等能力得以发展。
2、由于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出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导地位这种师生关系。问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一系列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提示各种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本质联系,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他们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理论联系实践等作风,得到培养与发展。
—、理论意义
问题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结构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将反映全部教学活动中心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过程中同步划分为互相联系、具有先后层次的小问题,通过教学媒体,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运用,一步步引导学生认清教学目标,解决整体性大问题,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
其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学习过程,这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的目的是在充分估计并利用学生已有的个体潜能基础上,强调学主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发展。
(二)学习是个人发展其控制环境的独特手段和获得最大潜力的独特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导”体现在问题的提出、目标的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控制与调节。
(三)世纪之交,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的劳动者是教育的首选目标。问题教学模式,不仅为了使学生掌握财会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学生情感意志的发展、心理素质的提高,治学精神、敬业精神的培养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其包含的内容。另外,这一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创新观念和耐挫能力等品质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属经济管理范畴,其中涉及到许多方法论问题,有时学生可采用—定的方法自我验证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鉴于中专学生巳能认识理解一些经济现象,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采用问题教学模式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操作方式
(一)一般结构
问题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所掌握素材独立自主的求得解决方法的学习过程,即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据以分析,确认学习目标。经过反复思考、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或由教师提供),然后将初步形成的知识、技能加以应用并得到巩固。最后,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步骤,以迅速形成能力。
问题教学的一般结构为: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解答欲望。
2、理解分析问题,揭示学习目标。
3、选用(获取)解决方法,形成知识、技能。
4、归纳解决程序,训练巩固提高。
(二)、教学程序
与教学结构相对应,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巩固———总结提高教学程序的运用,可以针对某—堂课的整体设计,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教学环节的局部设计。
1、提出出题:由教师根据学生—定的生活经验或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分析问题:学生在理解了需探究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确定问题重点,了解问题的关键。明确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问题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问题的顺序。
3、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直觉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解决方法,也可以是通过反省思维方式,即经过反复思考、推论,依据教师提供的工具、方法、资料,最终求得正确答案。
4、训练巩固:将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在新情境中进一步应用,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5、总结提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解决步骤。并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三)操作原则
教师在运用某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注意的中心往往是这一模式所特有的操作程序,它是设计教学过程的规律。如运用不当,将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为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将整体性问题设计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小问题,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2、主体性原则
问题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以达到内化的结果。这其中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补充足够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资料。并做到适当提示,切不可直接示范或展示结果。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心理特点.在揭示目标,解决问题、评价指导中,要不断扶植学生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形成稳定的求知欲。
4、有效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科学地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使学生感到兴趣,又要有价值,而且应是学生通过思维或凭已有的知识经验,靠自己的努力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当然,充分利用时间,有效的反馈评价,纠错调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三、课程变式
教学模式具有典型性、简约性、可模仿性。但“模式”若成为一成不变的公式,导致模式的僵化,便会造成操作的失落,可见模式的应用具有灵活性。
根据财会学科具体教材的特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问题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变式:
1、探究型变式
这类课程强调学生主动独立探究为主,教师从旁点拨,起到引路作用。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提问转。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要容许学生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通过推论、验收,找出正确答案。
变式结构为:
这类课程变式,适用于教学内容浅显,重点明确,学生已具有与之衔接的知识或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的情况下的课程教学。
2、 情景型变式
这种变式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把学生带入一定的会计环境,通过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或能力判断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结构为:
3、比较型变化
这种课型特点,在于教师在讲授完两种以下相关知识后(如银行结算方式),让学生抓住比较项目,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变式结构为:
总之,问题教学模式融合到会计教学中,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较为艰苦的教学改革项目。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同行们的一致努力,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实现。我们期待着会计教学的改革早日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