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外促进就业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2004-04-29 00:44:03申东镇
市场周刊 2004年12期
关键词:失业者第三产业失业

申东镇

内容摘要: 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许多国家推出一系列的再就业对策,并取得了不少成效。在总结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就业对策,对解决我国与日俱增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就业对策;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市场

一、发达国家促进就业对策

(一)、采取措施扩大劳动力需求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新就业岗位。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开拓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是各国政府就业政策的又一重要举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商业、旅游业等服务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社区服务和商业对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三产业投资少、吸收就业人员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此外,通过采取扩大出口、吸引外资,举办多国合资企业, 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税率,鼓励企业增加就业等措施大力增加本国的就业岗位,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甚至不惜对外倾销商品来增加就业,是西方国家的通常做法。1994年,德国、法国、西班牙以及北欧一些国家通过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大幅度增加出口,加速了经济的复兴,使欧盟的失业率在一年内降低了O.1个百分点,即有20万失业者找到了工作。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税率,鼓励企业增加就业。鼓励众多的私人企业雇用那些找工作较困难的人,特别是长期失业而靠领取政府的失业救济度日的失业人员,是西方国家在降低失业率方面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一措施鼓励企业雇佣失业者是有效的。克林顿政府与国会达成的2002年平衡预算的方案中,45亿美元的预算是用于完善和实施这一计划的。其中20亿美元用于专门资助企业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另外25亿美元用于给雇佣失业者的企业减税或补助。法国政府利用通过减免社会保障费用的方式给企业以优惠政策,把创造就业机会同减免企业交纳社会保险联系起来,从而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调节劳动力供给

1.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为适应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失业人员中广泛开展再就业培训,并把它视为是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例如,美国为帮助失业者尽快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注意再就业培训问题,还专门制定《就业训练法》,主要是为失业者、青年人和贫困者进行培训提供法律保证。为了贯彻这一法案,在美国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还建立了相应的实施机构。近些年来,政府每年对就业培训活动拨款近70亿美元进行资助。目前美国约有70%的失业者经过培训后找到了新的工作。再如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失业者的培训工作。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德国已有50%左右的待业者和失业者接受了各种培训。

2.调节劳动参与率。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劳动力资源总量已经没有减少的可能。因此,很多西方国家采取的有效可行途径是降低劳动参与率,主要包括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和降低退休年龄、鼓励提前退休等。延长每个劳动力的受教育时间,可以带来几个方面的效应:一是可以推迟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起到直接缓解失业的功能;二是可以提高每个劳动者的素质,降低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同时可空出更多的岗位吸收失业者就业。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相关规定来降低劳动参与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法国自1986年以来就曾延长教育年限,或增加年轻人正式就业的实习时间,最后达到推迟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同时,将原来法定退休年龄由男65岁、女60岁分别降低至男60岁、女55岁。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为了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就业率,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积极完善建立劳动力市场,组织和开展了各种就业服务工作。政府除设立专门机构从事就业服务外,还鼓励企业、社会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从而构成了一个就业服务体系。其内容包括收集、分析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介绍,就业咨询等。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在信息服务方面建立相当完善的服务网络,建立了专门就业信息服务机构,而且改革原有就业体制,加强政府对就业的管理服务职能。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都建立了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其得以实施的配套制度。主要有:失业保险、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金等。同时为了使保障制度得以顺利实施,使这些制度真正发挥积极作用,还制定了相当严格的配套审核制度,使这些政策在解决就业及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启示

(一)、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前提

经济增长是增加就业的长久动力。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看,经济增长率越高,能吸收的从业人员就会越多,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前提。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投入,现在再就业率已经成为重要的政绩指标之一。再就业服务中心,目前在各地已普遍建立,再就业资金也基本落实,这使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培训有了充分的保障。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长率将很难持续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7%,这已经是比较高的速度了,速度再高恐怕比较困难。但经济速度再低,社会就业工作就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考虑到社会就业对经济增长的依赖关系,继续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速度,仍可以继续解决大部分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要立足于充分合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就业问题的现实出路。

(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就业关联度高的第三产业。总结西方各国的经验,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 据统计,美国1997年高达81%,比利时约55%的就业人口和80%的再就业机会是由第三产业创造的;西班牙失业率较高,近年来积极拓展第三产业的就业领域,连续三年每年创造就业岗位近30万个,使失业率由23%下降到20%,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欧盟统计,近年来欧盟新增就业岗位有2/3集中在第三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水平;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27%。 我国第三产业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还很薄弱。因此,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将是我国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其中,应特别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如商业零售、交通运输、各种信息咨询、社区服务、家庭服务业等投资少、见效快、就业潜力大的第三产业。中央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产业政策时,应向第三产业倾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最主要作用。

(三)、改革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将发生变化,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大发展,将为就业岗位的增加提供机会,国有经济作为就业主渠道的状况将逐步改变。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努力扩大就业领域,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近几年来我国95%以上新就业机会的增长主要靠非公有经济的发展。1996年,私营及个体企业雇用人数已增长到6200万人,年增长率为11%;城市私营部门雇佣员工增长到620万人,年增长率为28%;城市个体企业人数达1700万人,年增长率为8%。政府部门应广开门路,鼓励和引导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兴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合伙经济或从事个体劳动。

另外,重视发展中小企业,逐步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新型的分工协作关系。从企业规模上看,吸收就业效果最好的是中小企业。这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一般技术构成较低,同样投资可以安排比大企业多得多的就业人员,而且还因为中小企业上马快,建设周期短。在政策上可以考虑组建中小企业基金和专项信贷资金,并提供扶助中小企业的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等。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就业的表层问题,而且是发展社会专业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国家应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广泛推行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和弹性工作制,要积极引导劳动者改变以往落后、陈旧的就业观念,建立新的就业观。

(四)、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

在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有必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加强相关法规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尚未形成合理流动的就业体制。由于受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跨省就业核准制度和外来人员就业许可制度等劳动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城乡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仍然存在着实际上的障碍。从而不利于劳动者自主择业权的实现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目前,其他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相比较而言劳动力是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一个生产要素,因此要促进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快就业市场化的步伐。一方面要完善有关失业保障方面的立法,使失业保障的政策、措施、条件、标准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大《劳动法》的执法力度,保障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的招工和辞退行为;四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参考文献:

[1] 周德田,毛代云.中国就业问题报告.沈阳出版社.1998.

[2] 袁志刚等. 失业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1997.

[3] 国外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998(7).

[4] 欧盟国家如何对付失业问题.管理世界.1998(1).

猜你喜欢
失业者第三产业失业
失业保险金领取使用指南
工会博览(2024年5期)2024-03-04 06:36:08
法失业者拒绝工作机会要受罚
环球时报(2019-01-04)2019-01-04 04:18:30
失业预警
当代工人(2018年9期)2018-07-21 08:14:22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国企重组若引发下岗潮善待民企可吸纳失业者
当代工人(2016年3期)2016-04-11 20:38:58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命运大不同
环球时报(2009-11-13)2009-11-13 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