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丹
摘要:妇女参政是妇女地位提升的重要体现,是妇女解放的主要标志,是衡量建设小康社会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当代中国,妇女参政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阻力、障碍颇多。我们必须确立新的理念并确保妇女有效参政措施的落实,我们深信,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规划和发展,妇女参政必将获得新的前景。
关键词:小康社会 妇女参政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杨芳莉,女,48岁,江苏省妇女学研究会会员,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伴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妇女参政必将有一个日趋优化的环境,也将有新的突破和跨越式的发展。
一、妇女参政现状
女性是社会文明的主体和缔造者,“妇女的贡献以及妇女的权利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变革的中心”①,妇女参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妇女地位的重要标志。准确分析新时期妇女参政现状,对妇女参政的未来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掌握妇女参政的基本特点,制定好今后妇女发展的战略,有效推进妇女参政。
(一)妇女参政状况喜忧参半
作为女性解放,男女平等重要标志的妇女参政从政,从各级各地“领导干部性别比 ”和“两会代表性别比”这些指标来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目前,国务院29个部委办共有女部级干部22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24%,女常委占常委总数的13.20%,女副委员长占总数的18.8%。第十届全国人大还选出女副总理1人,女国务委员1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有5000多名女领导干部②。截止02年下半年,全国已有16位女省委副书记,30多位女省委常委③,至2001年底,全国女干部总数已达1488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36.7%,比1991年增加了406万人,上升了5.8个百分点④。女性担任正职的和担任重要部门领导的较以前增多,后备干部中女性也有了一定数量。妇女参政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然而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中高级女干部、正职女干部比例偏低。有些地方基层女干部短缺,后备女干部严重不足,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中妇女代表比例是我国妇女参政状况的重要标志。然而,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增长缓慢,20年来一直在21%左右徘徊。十届政协委员中,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16.7%,中共16大代表中女代表占代表数的18.1%。从妇女总数、妇女对社会的推进作用和干部队伍、知识领域女性的数量、质量来看,显然这些比例难以表明社会对妇女的重视和认可程度。
(二)妇女参政面临严峻挑战
1、性别偏见远未清除。许多领域明显存在性别落差,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拒收女大学生、女研究生,下岗人员中不乏女劳模,女能人,在政治领域对女性的歧视、排斥,难以得到彻底矫正,女性缺乏平等进入权力机构的充分机会,即使进入领导班子也多为副职,轻视女性的声音随处可闻,女性却以极大的宽容容忍着公众对女性的不公正。
2、女性人才成长艰辛,步履维艰
女性通向成功的道路比男性更困难,往往付出几倍于男性的努力。人们的审美观多定位于生活中女性的温柔、娇巧,在政治领域对女性的审美则失之偏颇,缺乏接纳女性领导者的成熟而自然的心理,女性一旦成为“强者”、能人,欣赏则可能转变成诽议、嫉妒,演化成一种排斥、贬低,不少女性从政,难以品出工作的乐趣,缺少成就感,反而苦衷难诉,影响了女性的参政热情和成长动力以及向更高目标进取的意识,造成了职务越高,女性所占比例越低的现象。
3、奋斗中易丧失自我,失去幸福
在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主宰下,男性从政似乎天经地义,女性则被淹没在男性价值判断的声浪中,女性一旦从政,其“柔美”便被从政男性化所替代,“女强人”为“大男子”所不容,媒体在不断强化着“女主内,男主外”的性别行为标准,作家们也通过自己的笔创作出许多歌颂“母爱”、赞扬女性纤巧之美的作品,很少将笔触伸向商界、学界、政界不同凡响的新型女性。这无形中为女性的奋斗增加了心理负荷,削弱了女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能力。有些女性因收入差异和级别高于丈夫而影响了婚姻质量,这恰恰是女性权益长期被忽视的必然结果。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大力推进妇女参政
小康社会建设不仅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目标值,还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和政治生活的进步,表现为人民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意义和实现丰富多彩的生命价值已成为当今女性最正面最主流的价值观。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有利于提高妇女政治经济地位,而且有利于妇女资源、潜能的开发。
(一)建设小康社会将促进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
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统治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国家,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下,铸就了一个远离政治领域的女性群体。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已逐步实现了从弱者形象向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具备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强者形象的飞跃。女性的发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而小康社会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人们观念的更新,将更加有利于女性作为社会群体的尊严、平等、独立、自由和自我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小康社会必定是妇女更广泛、更平等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必将促进妇女参政实现程度的提高。
(二)小康社会建设将为妇女发展提供更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妇女参政热情取决于她们自身的内在要求,关键的问题是,当妇女参政具备了条件并有了参政需求时,妇女参政的机会是否真正平等,途径是否真正通畅,而这些只有在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实把妇女这个特殊群体放在一个公平的充满人文关爱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实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妇女权益保障特别是妇女参政问题以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形式得到明确,并不断得到落实和强化。国家以各种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妇女参与权利的实现,男女平等意识正逐步进入决策主流,鼓励和支持妇女以各种形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培养选拔女干部的任务已列入宪法、党章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形成了国家和地方各种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妇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推进,女性接受教育的状况显著改善,受教育水平将大幅度提高,男女两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女性将更加重视自己在社会上的认知程度。女性在经济和政治参与中的权利和利益将会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妇女教育地位的提高,为女性素质的增强和女性参政奠定了基础,良好的教育还为妇女参政提供了智力支持,大批有胆有识、年富力强的女性将会脱颖而出,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三)小康社会建设将为妇女参政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恩格斯说:“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⑤。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尺度。迄今为止的社会文明史,是妇女不断得到解放的历史。妇女参政意识的高与低,议政范围的广与窄,从政人数的多与少,反映了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社会文明程度。只有吸引女性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普遍而实质的参与,小康社会的模式才算真正完善。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与发展,使女性处于面临机遇、创造机遇、挑战机遇的黄金时代,女性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自身具备的各种发展潜能大大激发了出来,她们在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获得了新生,已由相夫教子、小富即安转向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为社会奉献出更多的聪明才智,必将有一大批禀赋优秀的妇女步入政界,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更多的妇女将通过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广泛地实现参政议政。
三、推进妇女参政的主要对策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妇女群体在内的所有人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关注的目标。目前,女性参政是在与男性资源极不平等的条件下发展的,我们在推进小康社会目标的建设中着力提高妇女参政程度,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大女干部培养使用力度
女性平均退休年龄低于男性,女性还承担生育、繁衍后代的特殊职能,导致妇女干部实际使用周期短而培养周期长,女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因此,要优先培养壮大女干部队伍,要贯彻培养与使用并举的方针,有目的地选派女干部到基层挂职,有计划地选送女干部深造,让那些有真才识学的女性率先走上领导岗位。妇女院校、培训中心应增加招收女干部、女学员的数量,经过系统理论指导和课程训练,女性会很快成熟起来。目前市、县级没有妇女干部院校的地方,可依托党校和行政院校的办学力量兼收女学员。要大胆启用女干部,特别是重要岗位、正职岗位的培养使用。把那些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重要关头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女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
(二)完善考察、选拔措施
女性晋升缓慢,不少单位选拔女干部持谨慎态度,层层把关,求全责备,有的考察结果即使与男性条件相当也是用男性,不用女性。要健全选拔机制,拓宽选才渠道,对德才素质好,有发展潜能的女干部,不搞论资排辈,破格提拔使用,要抓住领导班子换届和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超前考虑女干部的选配,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拿出专门职位,定向招考女干部,将女性参政情况纳入各部门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促进男女人才的机会均等,让女性凭实力、能力赢取相应权力。
(三)坚持同等优先原则
以政策倾斜、靠比例得来的参政机会并不意味着妇女政治地位的真正提高,但这是保证目前妇女参政数不至下跌的有效措施。由于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存在,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优先选拔女干部,为女性首先在机会和可能性上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女性参政的实际水平非常必要。长期以来,社会将女性群体当作一个弱势或需要关怀、保护的群体,忽略了女性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轻视了女性的发展潜质和实际参与能力,实现女性政治参与的指导性计划难以变成坚定的政治承诺或有力的措施来落实。女性从政可直接、间接关注和促进妇女各项工作,保证妇女权益的实现。事实也证明,妇女政治地位越高,参与国家事务的机会越多,维护政治权益越充分,越易于自觉地为女性争得其它方面的权益和解决女性面临的其它问题。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重视女性政治参与,其女性参政的数量必将随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和女性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各级各地各行各业都有女干部比例的指导性计划,应有效付诸实施并应保证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的在立法机构和决策职位中实现女性占30%的目标。
(四)增强责任、使命意识
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人的生存目标的丰富多彩,女性具备的多种潜能,导致女性的价值观也是多样化的,而人类发展的趋势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政治与权力意识将逐渐淡化,但倡导女性确立参政意识与之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从客观上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从主观上讲,是女性主体意识高度觉醒的一种内在要求即参与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女性参与意识不加强,很可能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女性通过参政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男女平等的需要,而且是人类社会向更高文明迈进的需要。我们常发现一些发展势头良好,素质能力超过男性的女性,因种种原因或仅仅因为是女性而在各类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而女性又羞于据理力争,讳言权利。因此,女性要勇于超越自我,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经得起挫折失败的考验。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有才干的女性,更要积极进取,因为社会容易接纳知识与智慧,能力与才情兼备的女性,高学位、高职称无疑将是她们选择参政和被参政选择的一个基础条件,应把宪法赋予的参与权力变为自觉行动。
(五)消除偏见,共创和谐发展新格局
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妇女人才队伍,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培养选拔任用大批女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男女平等的迫切需要。从社会竞争机制的完善和两性的和谐发展来看,男女共创平等发展的生命空间,使人类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是可望而可及的。随着女性实现其权利的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公众对女性参政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必将大大提高,排斥歧视女性的传统偏见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女性在争取男女平等参与时,一方面要坚持两性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原则,承认男性同样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同样面临诸多困苦;另一方面要摒弃男性中心主义,走出传统藩蓠,打破“女性不言权”的偏见,确立既不以性别为捷径,又不以比例为实惠,既不从性别利益出发,又不为权位所惑,既勇于进取,又淡泊名利的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意义上的竞争。从实现女性与男性同等的自由与机会的需要出发,将妇女参政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
虽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不会随即带来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社会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妇女的发展,因为“妇女解放只能是妇女自己的事⑥,但小康社会建设必将孕育出两性关系的最终协调以及人类和谐发展的根本实现,女性参政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新的契机和美好前景,为了人类的未来,女性将与男性一道创造现代文明进步的理想社会,这便是妇女选择参政的终极目标。
注释:
① 联合国1995年《世界妇女报告》
②《妇女理论研究信息》江苏省妇女研究所编,2004年5月,第三期,第1页。
③《妇女理论研究信息》江苏省妇女研究所编,2002年10月,第五期,第8页。
④《为了亿万妇女姐妹—写在妇女权益保障法施行十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2002年9月27日1版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1-412页。
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