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妇女参政前景

2004-04-29 00:44杨芳莉
市场周刊 2004年12期
关键词:外包人员学校

杨芳莉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而高校管理相对滞后,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运作体系日益庞杂,形成了高校办社会的现象,业务外包是高校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外包优势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主体是教职工和大量的学生,培养合格的学生是他的首要任务。由此带来了为维护高校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人事管理、后勤保障、医疗保健、行政管理、产业支持等等,使高校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也因此成了一个小社会,即高校办社会。高校办社会,使高校的办学成本增加,也使高校的运转速度和效率降低,高校的领导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综合型大学,其所包容的内容更加繁杂。高校庞大的运作体系,削弱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业务外包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业务外包(ProcessOutsourcing)这个概念最初是由C.K.Prahalad和GaryHame于1990年提出的。是指组织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和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组织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而自己仅专注于组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和业务。

二、业务外包的优势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在近阶段被高校广泛的采用,其优势在于:

业务外包有利于构建核心竞争优势。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资质的放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源争夺和师资争夺。为争夺生源,各高校投入巨资纷纷加大了宣传力度。为争夺师资,各高校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在这种竞争中,构建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竞争优势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使高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而把低独特性、低价值的事务外包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正如木桶理论指出的:组织把最短的木板交给其他组织制造,提高该木板的高度,从而提高容量。

近来,许多高校在做大还是做强上有着较大的争论,有的高校甚至走入了误区,不分其自身的历史、基础、人才储备等情况,一味把高校办成综合型大学,导致高校精力分散,四面开花,广种薄收。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况,集中优势力量,打造重点学科、品牌专业,提炼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构筑核心竞争力。

业务外包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管理效率。高校作为教学研究型机构,过于庞杂的附属机构影响了他的管理效率。加之,高校作为事业性单位,人员工资是根据编制由政府拨款,这样高校就有一定的人事自主权,由此带来这样几个问题:首先,非教学人员过剩。学校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带来了家属安置问题,非教学人员被大量引入,学校的图书馆、医院、后勤等地成了安置所,出现隐形过剩现象。其次,人员缺乏合理流动。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致非教学人员缺乏合理流动,这进一步加剧了该类人员的隐形过剩。再次,教学与非教学人员的工作量缺乏明确的可比尺度,导致了平均主义。这必然挫伤甚至压抑人的积极性。再其次,高校机构政府化倾向也加剧了人员相对过剩的现象。通过业务外包,把一些业务外包出去,可以精简机构,有效控制人员数量和质量,把高校建设成高效的组织。

此外,高校制造的产品是合格的毕业生,或者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这种产品的质量在短期内无法显示,这样也容易使高校成为运作缓慢、效率低下的组织,因而高校要重视管理效率的提高。

业务外包有利于控制成本、节约资金。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伴随教学科研的是一些低附加值的服务性工作,通过业务外包,使这些工作社会化,寻求规模效应,可以避免雇用大量人员带来的成本增加,也引进了竞争,这样一方面控制了成本,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引入,提高了服务质量。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而业务外包是劳动分工的延伸,劳动分工标志着生产力进步。

业务外包有利于降低风险。由于高校与社会存在差异,因而各项业务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通过业务外包,可以把不熟悉的业务外包给社会承担,与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形成利益共生体,这种利益共生体的建立,分担了经营中的系统风险和特殊风险。

三、高校业务外包的内容

人事外包。高校的人事处应该是一个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的部门,为学校的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等等提供智力支持,从事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但目前的高校人事处只是人事管理部门,主要从事工资、福利、档案、职称、招聘、培训、离退休等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

高校的各学科专业特点决定了人事部门招聘人员的种类繁多、数量较少,因而成本很高,但如果与人才网等专业招聘网站合作,花较少的费用,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候选人,同时还可以利用招聘网站进行信息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替速度加快,教师的培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费用居高不下。研究表明培训外包降低的费用是传统培训的50%——70%,质量却提高50%——60%。在人事管理中,档案管理是一项简单而又繁杂的工作,一个大型高校,几千个教职工,上万甚至几万个学生,如果不是电子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就较大,加之大量的储藏设备,成本较高。通过档案管理外包,外包给专门的电子档案管理机构,高校将节省较大的费用,当然,部分档案的机密性是档案外包要考虑的问题。在人事管理中,工资、福利、职称等也都是可以外包的事务。

后勤外包。后勤人员在高校管理、服务人员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庞大的后勤队伍没有带来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与高校人事改革滞后,工作稳定性较高、人员流动性低、工作缺乏竞争性有直接的关系。通过业务外包,支付社会上该项工作普遍的薪酬,就能够获得服务甚至更好的服务,是高校的理想选择,有研究表明,业务外包使成本降低100%——150%之多。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把自身活动化为社会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建立适应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实质上就是业务外包,近年来,高校着力推行后勤社会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高校后勤改革的远景目标是将高校后勤逐步与学校行政分离,分离后的后勤要立足高校、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形成各类既有经济特点又有教育属性,既按经济规律办事又遵循教育规律,既讲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的实体。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它要涉及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用工制度、多渠道融资等复杂问题。必须注意的是,高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教师,但目前出现了后勤集团的每一位原在编职工的收入都比改革前高出许多的情况。原因很明显,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且享受着许多国家面向教育的减免税政策,经营这个市场,几乎没有风险,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享有垄断市场的“特权”与便利。不仅如此,原在编人员在住房、医疗、离退休等方面还享受与教师同样的待遇。而非教学人员收入与教学人员收入持平乃至超出教学人员收入则混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无法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这不利于教师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非科技产业外包。高校办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事实上很多高校特别是文科为主或者主要从事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等的学校,科研成果能直接转化的非常少,高校的产业部门逐步演变为利用高校的牌子,从事各种与科研成果甚至高校无关的经营活动,而学校要提供人员支持、硬件支持、无形资产支持等等,常常是学校收入甚微,却承担了巨大的包袱。因此,高校产业的发展,应扬长避短,把非科技产业外包,集中优势,以科技产业为主,尤其是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主。如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清华同方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东大阿尔派软件和医疗设备、天大天财软件、交大昂立、浙大中控集成系统等一批著名高科技企业和著名产品品牌已经诞生。据此可以推断,科技服务产业必将是校办产业发展的主体。当然,校办产业产权关系不明确,学校直接承担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制不规范,多数学校以行政模式管理企业,干预过多;经营性资本难以自由流动,缺乏投入撤出机制;科技成果的孵化很多方面受阻,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附属机构外包。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承载了太多的社会责任,使高校内拥有大量的附属机构。医院、幼儿园、附属中小学等等。比如医院,建设一个医院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医疗仪器、设备,投资是巨大的,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高校医院的医务人员由于长期从事简单的疾病处理,医术下降,加之设备不全,教职工和学生有稍大疾病还是要到大医院就诊,导致了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只能解决简单问题,使学校负担加重。随着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社区医院遍布城市,学校可以通过外包,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分,业务外包将是一项被普遍采用的工作模式。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部分业务外包还有难度。由于体制的不同,办学模式的不同,在国外早已外包的业务,在我国的高校中还有待于探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奎因(JamesQuiness)认为“在过去,资源外取被认为是组织的一种劣势,但是现在,资源外取却可能是智慧型组织运作的关键”。事实上,工作外包弱化或分化了某些职能,也逐步强化了某些核心职能。高校要善于运用这一新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玛丽·F•库克.人力资源外包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关培兰,胡志林.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J].企业管理,2003.2

[3]詹姆斯•W•库克.人力资源战略

作者简介:沈仲丹(1968-),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外包人员学校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精准执法暨外包外租专项执法检查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学校推介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