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莉
中国加大教育投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每年财政总支出中教育支出1000多亿元,仅次于经济建设费用。更有数不清的家长省吃俭用,为给孩子请家教,为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不惜一次拿出几千元几万元……真是民众掏腰包,举国办教育!
闵维方是1988年从美国斯坦福归来的,他瞄准的第一个研究目标就是如何加快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他说:
"我们用比较严格的科学计量方法来考察中国教育以及同世界教育的差距,发现1988年中国每100个18到22岁的青年中,上大学的不到3个。世界平均水平是10%,美国是60%。"从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间,在多方努力下,中国从3%提升到8%,差不多是10年前的3倍了。
一流的学生去美国,二流的学生奔外企。
中国这8%的尖子都去哪儿了呢?
一流的学生去了美国。
二流的学生去了国内的外企。
三流的学生在国内难以找到工作。
这是大学里流传的说法。
《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篇题为《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了哪里》的文章,其中写道:"1997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出国人数为45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15.3%;1998年为30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13.6%。1997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为35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4.5%;1998年为37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4%。"
曾记得,1979年国门初开,王选要在北大组建一个攻关组就碰到"出国潮",那时出去的"尖子"主要是文革前培养的中年知识分子。进入90年代,新一代尖子学生成长起来了,出去的主要是青年大学生。
美国硅谷的技术开发华人挑大梁
王选去美国考察,回来写道:"美国硅谷集中了一大批中国工程师,人们说,硅谷的公司中没有美国人并不稀奇,而没有中国人的高科技公司则是罕见的。"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时事报告》1998-1999年版曾发表《览胜美国硅谷》一文,文章说,"硅谷约有一半科技人员来自亚洲各国",而在关键的科研开发上,"智慧的、富有毅力的华人更是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约占硅谷科技人员总数的1/4,而且多为技术部门的骨干"。
美国硅谷的骨干,不少人毕业于北大、清华。而在北大和清华企业里工作的青年,与他们昨日是校友,在校园里同踢一个球,今日成为激烈竞争对手。
"从事电脑研究开发的最佳年龄是20岁到40岁,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人把这段黄金年华贡献给了美国企业。"王选写下这段话的时间是1997年7月2日,是方正集团将40万元的支票交给姜伯驹院长后的第37天。这笔钱,北大数学科学院将用以创造有利于"留人"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目的是力图把北大最具竞争实力的数学人才留下来。同时还将致力于把全国每年高考中最具数学天赋的前3名尖子争取来。
排长队考托福
1999年中国高考扩大招生,一扩再扩,竟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扩了44%,可是高考后第10天--7月19日,是这年托福考试报名之日,北京报名点排起了长队。《北京青年报》报道报考托福的队伍"在站满400米跑道的大操场后,在操场外的校园马路上又延续了约300米。"
如果说"托福"是美国人设置的"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而上述场面就是空前的等待被收割的场景!
外国企业在中国下"网"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在北京宣布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消息传开,中国信息产业界为之震动。
1999年2月2日的《经济日报》报道,l月22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公布,该院在中国的"人员招聘反响热烈,已经有500名高层次科技人员申请加盟"。
文章说,其中有在国内科研单位出类拔萃的科学家、软件开发专家和各个方面有专长的工程师,有即将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学者。报道还说,"这些青年才俊如果不到微软,不到跨国公司,将来都应当是在863计划、攀登计划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过关斩将的角色,有的还可能会成为学科带头人。"
《经济日报》用相当显目的大字印在题头上:"微软中国研究院'一网'就'网'去了十几位拔尖人才,该院计划6年内在中国物色近百名研究人员,这让国内许多专家为之色变。"
在这同时,英特尔公司也在北京建立了研究机构。事实上,世界大型的跨国公司从中国挖人才早就在进行着,如今是以在中国设研究机构的方式公开地大规模地汲纳中国科技精英。此外,美国对中国人才的吸收,已扩展到初中生、高中生里的"神童"。
知识经济时代,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争夺人才资源。像微软这样一批一批地"网"走中国拔尖人才的故事还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最应该看到的是:微软是一个企业。而中国科研院所的科技活动,不是企业行为。
由于科研成果注定是要通过企业才能发挥效益,而成果是人创造的,中国科研院所里的人员就处在一个被企业来"淘金"的位置。中国的科研院所不仅是中国科技英才荟萃的聚宝盆,也是世界跨国公司纷纷来盆中取宝的对象。这是另一种对中国相当成熟的拔尖人才的收割。
"托福"能吸引如此多的中国青年,是因为美国人能提供你一笔"奖学金"。在这里起作用的是经济运作的因素。美国企业能容纳你在那儿工作,也是因为你能获得比在国内高得多的酬金。在这经济因素后面,起后盾作用的是企业。
教育是需要投资的。中国培养出的拔尖人才,是在国家投入的巨大的教育经费下,在全国学子中最终筛选出来的,再加上千家万户的投入,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人民币堆出来的,而美国人只用一笔助学金或者一笔高佣金就把中国的尖子人才收购走了。"托福",实际上是美国人经营的一桩最胜算的生意。
中国应走科企结合路
中国独立于企业之上的科研,其实是孤立于市场之外。这样的科研是不可能与发达国家植根于企业的科技实力较量的。杨振宁曾这样说:"中国已经掌握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技术,如卫星和火箭技术。中国最失败的地方,是没有学会怎么把科技转变成有经济效益的生产办法。"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也引起了中国人的忧虑。媒体报道说,这使中国人再次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真理……我们不仅要认识落后就要挨打,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识为什么落后。
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后面,是强大的经济支持着他们的科研和军事,而强大的经济是企业创造的。
世人都言科教重要,不知企业比科教更重要。一国的科研水平高,国家未必富强。因为没有发达的企业,再高的科教成果也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