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2004-04-29 00:44姚爱姬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年3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姚爱姬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与传统学科的不同,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学科特点

1.综合性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科学精神,具有人文的特性。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其他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综合了基础文化课、活动课的特点。

2.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非选拔和造就专门人才,培养最基本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相关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是各门学科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短期优化效果,而是为了奠定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础。

3.工具性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更是装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工具。信息技术是21世纪人们工作、生活的通行证,这一工具掌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的质量。

4.实践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意见》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实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感受相应的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5.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及掌握技能的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在交流评价时,其标准应是多元的、开放的。比如,在学习浏览器的使用时,对于下载整个页面的操作,学生表现得思维活跃,所用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还有更多的学生在这一开放的操作环境中,主动探究,尝试并学习了浏览器其他的使用功能。

6.层次性

层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二是学生的层次性。特别是后者,由于义务教育期间的学生所受教育的差异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以及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呈现了不同层次的差异。教师要承认这个差异并认真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

1.针对“综合性”的教学策略

(1)学习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特点,在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揉合各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能接受信息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信息和信息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2)软化学科间的界线,加强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要软化学科间的界线,使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切实地进行学科间的整合。比如,一方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因特网来学习其他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发现、补充信息课程所学的不足,促使学生深入学习信息技术。

2.针对“基础性”的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面向全体,是指不仅要照顾困难生、激发优秀生,更要关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要“盯着中间,兼顾两头”,做好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注重学法的指导,讲求指导的策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避免求难、求多、求全、求快。另外,及时了解、分析学生情况,知道他们已会了什么、不会什么、障碍在哪里、想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等,及时采取对策,或个别辅导、或集体回授、或分小组讲解,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防止学生“食而不化”,奠定他们在信息处理技术层面上的基础。

(2)运用任务驱动,增强信息的评价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宜人的教学情境,通过熏陶、感染与体验,培养学生参与信息处理、共建健康信息环境的态度与能力,提高正确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奠定学生传递信息、创造性地分析与处理信息的基础。

3.针对“工具性”的教学策略

(1)积极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结合身边的一些实例来讲述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直接领略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运用校园网或因特网与学生进行交流(发E-mail或在线交流等),自觉地渗透与加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从而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2)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服务

与课堂教学相联系,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大胆地使用信息技术,并使其成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与工作的工具。如研究性课题,学生就可以凭借所学技能,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与判断来为其研究提供帮助。

4.针对“实践性”的教学策略

(1)演练结合,精讲多练

“演”是指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边操作边解说。“练”是指演示后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操作。“精讲多练”是指对错误的认识、模糊概念、易错的操作以启发性为原则,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为学生排疑引思,开拓学生的思维,再结合练习,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拓展“应用”的层面,提高学生信息的实践操作能力。

(2)结合课外,拓展实践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第二课堂的积极开设。遵循课堂教学通过实践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得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他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用Photoshop制作寝室的室标,用Word编辑班报,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查询资料……这些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知识、扩展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水平的发挥与提高。

5.针对“开放性”的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是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最根本的内在因素。很多学生学习不理想,其原因往往是缺乏正确的学习观,认为高考不考信息技术,学不好无所谓。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耐心地开导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另外,也要善于抓住其闪光点多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

(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的多元性

这是开放性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学好本门学科,而探索过程本身又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目标的关键。教师要看到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采用多元评价策略,既要评价结果,又要评价过程,既可以是学生自己评价,又可以是教师参与评价,目的是肯定优点与进步,保护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促使学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这一开放性的平台中实现良性循环。

(3)利用学生差异,提高资源互补

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其性格品质、心理素质、能力倾向各不相同,相互间的差异性明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资源,或通过小组的形式或通过结对的形式组织好学生的协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

6.针对“层次性”的教学策略

(1)学生及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基础与特质的不同,可通过考查、测试,把学生分为A、B、C三层,教师依据各层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吃”,学得快的又“吃”得饱。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深入以及学生个体学习的变化,要及时地调整这些学生所在的层次以适应相对的变化。对于一些变化特别快的学生,可以一经发现,立即调整,以此来鼓励学生由低层向高层递进。

(2)辅导与评价分层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可根据各层学生的基础分层进行。对基础好的少数A层学生,“帮导”的目标是拔尖,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他们“立志向、善思考、自己走”,鼓励善思考、善提问;对大多数的B层学生,目标是整体提高,要求他们“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对于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目的是达标,重点为“抓基础、养习惯、带着走”,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同时,评价也要根据各层不同的特点分层进行。例如,C层学生往往对评价非常敏感,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等等,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做法及时地加以纠正,真正起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以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