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
《南方周末》去年12月11日以《失地村民缘何敲锣打鼓送文件》为题报道了浙江缙云县新碧镇下小溪村的几百名村民,拿着中央文件,敲锣打鼓扛着国旗前往镇政府,其目的是“让镇长学习一下最新的土地政策”。
在村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下小溪村的全部村田被县里征用,用来建设“新碧镇工业园区”。在村民与镇政府接触过程中,村民只是想让镇长“当着大伙的面读一下文件”,这个文件是《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不过老百姓的这个要求也落空了。因为镇长只是从“办公室里出来,接过文件,转身回到了办公室”,并反锁上了办公室的两道门。正如一位村民所说:“他们经常说我们农民不懂法律,今天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谁比谁更懂法律。”不过,在笔者看来,谁比谁更懂法律的问题只是一个表面的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村民们之所以让镇长“学习”文件的举动却值得我们深思,而镇长不愿意当众学习“文件”的行为应更值得揣摩。
面对老百姓的要求,镇长之所以不愿意当众宣读文件,在笔者看来,可能有三种原因,第一是默认了作法是错误的,第二,拉不下面子,第三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到底是那种原因,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但是我们只要明白村民让镇长“学习”文件的动机,就会明白镇长的做法是不可原谅的。我们可以想一想,老百姓为什么要镇长学习文件?芽因为文件寄托着老百姓的希望,因为文件是权威的化身,更因为村民认为文件是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了文件,他们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讨回属于自己的权益。而村民的一系列做法,从深层次说,是老百姓政治认同感的反映,但是镇长的做法,却是造成了文件的权威性打了折扣,更可能是老百姓的认同感降低,或者是弱化。
村民对各项政策、改革措施的认同感无疑是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并且各项政策和改革都是在维护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离开了公众对各项政策、改革措施的认同感,谁能想象改革能取得公众的拥护和支持,能取得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效果?镇长放弃学习文件的后果可能是严重的,首先会造成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隔膜,影响到在老百姓心目的形象和地位,弱化政府的影响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将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会在老百姓的心理上产生微妙的作用。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政治的认同感尤其重要,是推进各项改革措施顺利进行的心理条件。只有群众相信、官员相信,才能使政府和官员的权威性增强,才可能使改革的各项措施顺利推进,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共识。镇长何以失去了“学习”文件的底气,值得所有人反思。在笔者看来,镇长当众学习一下文件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