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军
1993年的秋天,我在父亲的陪同下走进云大校园,在仓惶与不安中揭开了我的大学序幕。那时的云大与往常不一样。在世纪末的校园里,有人高唱颂歌,有人特立独行,而于大多数的平民来说,官方的高姿态与隐士的低调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漠然地度过一天算一天,平淡得像沙上的浅浅足印,一阵风就卷走了,干干净净。
我和我的学友们没有为浅薄的世风所袭倒,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校园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我的哥们儿。白公,一个惟美主义者,现在堕落为一个独善其身的哲人。阿狗,读书无数,才气横溢,毕业后发迹于云南新闻界,如今已是名人。刘,篮球高手,在校期间曾荣获“云大杯”冠军。老朱,班级里年纪最小,知识最丰者,立志作一名学者,可惜“出师未捷心已死,常使英雄泪沾襟”。李俊,住在我下铺的兄长,无数次渴望鲜花和MONEY不期而至,可到毕业……至于本人,亦有俗名,不提也罢。这些都是我们宿舍的哥们儿,栖居在云大东方红436宿舍狭小的空间里,看着窗外的树木枯了复绿,绿了复枯,我们的青春就关在那儿。
还是由我个人的故事开始说起吧。大学改变了很多人,我被云大改变了,也被云大污蔑了,遗憾我没能改变云大。我,作为那里的理想主义者,带着盲目的自信来到学校,企图扬威立名,到毕业时才发现,这只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
第一年征服我的并不是云大的某种情怀,而是我盲目对她的崇拜。像每一个新生一样,我好奇而故作老成地拥抱着每一种可能性。记得当时有许多讲座与选修课,今天看来是没多大意思了。但有两门课却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并对于我的成长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一门课是《文学概论》,授课教师是一位年轻、平易近人的教师,如今已漂流到美利坚合众国,居住在华盛顿。那时他告诉了我们许多事儿,这是我在大学里为数极少的全勤课。那时的我喜欢在课堂上发表一些幼稚的想法:一些关于文学以及未来的粗浅问题。现在回忆起来,那些问题显得无知,可我的这位老师给予了我最初的肯定和称许。
另一门课是徐启亚的《中国革命史》。他是很好的一位老师,目前大学教师中巳不多的一些优秀品质,宽容、勤奋都体现在他的身上。他执著地爱着生活,与现实抗争,用高尚的心来引领我们。在他的课上我有很多体会,有很多感动的时刻。可惜,他没有上完我们的课,就义无反顾的投身商海。他为何作出这种艰难的选择,我到毕业以后才深刻理解。
那是一片纷乱的岁月。我与同舍的阿狗、李俊、老朱,以及一帮好热闹的哥们儿加入了银杏文学社。那时我们的写作水平低劣却热情高涨,那是不知忧愁而多情的时代。我们借助文学的光芒,时常往女生宿舍乱闯。认识一位女生,她是一个有趣的人,特立独行,常常喜欢一个人跑到翠湖边坐一晚上。她给我看她写的诗。诗中流露出小女生的那种不成熟、天真而浪漫的幻想。
后来开始涉及到一些实际的问题,首先当然是婚姻大事,大学四年没有伴侣是不易熬过的。我没有在这上面花太大的力气,我的女朋友看见我能赋诗弄文,以及我书架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书后,很轻易地爱上了我,其后虽然几经叵测,她现在仍是我的合法伴侣。
我在那时深深地喜欢上了香港的搞笑片,幽默是高智商人的专利。现在,我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周星驰在影片中的台词,尤其是在水木清华中流传盛广的那段台词(出自《大话西游》),至今仍在我的记忆和电脑里同时保留。在这里值得称道的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是迄今为止中国拍得最为精彩的影片之一,影片中所说的“轱轳木”,后来成为我对阿狗的别称。
在课业的重压与大学英语四级的巨大压力下,我们走向了成熟,想一些不同凡响的事,干一些惊世驻俗的活儿。其实,有了像我们这样的人,云大才成其为云大。我们黎明即起,熄灯方归,长时间的泡在图书馆、阶梯教室里,一点都不像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由的青年。在熄灯后的楼道里我常常听老朱在弹吉他,听他最拿手的《绿袖子》(又名《妓女之歌》),有时隔壁的马大侠也过来合奏,听后总觉得还是马大侠的技艺更高一筹。
在枯燥的单词与颓废的吉他声里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天越来越近,某一个寒冷的晚上阿狗对我说:“接手银杏吧。”于是银杏文学社在我们的掌握下活动。银杏的活动搞得轰麦烈烈,作为当时中国校园的资深文学社之一,我们的活动得到了中文系领导的支持。这种支持,使我至今难以忘怀。文学是我理想中的一部分,能够另类地活着也是一种力量。我们平静而带着热情去追求文字上的凝重。写作不会是我的终身职业,但我的生命却从此离不开写作。做一个书卷以外的文化人(或者称“文化流氓”),叙述自己生命中的往事。
我们在那时出版了《银杏》第13期,其时校园里从事写作的人员没有多少,即使是银杏的社员也大多不写稿。没有稿件就由我们自己来写,我的散文,阿狗的小说,白公的诗歌,刘的散文诗,再加一些慕名邀来的稿件。我为刊物的出版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当一切都做完时,我郑重地在《银杏》的后记中引用了托马斯·曼的一句话:“完了,即使不好,它总算完了。”一群理想主义者,无偿的劳动,克服困难,得到了一枚理想的果实。《银杏》共印了125本,完全无偿地散发了。我们很高兴听到了一些回音,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也给了我们一些方向上的指引。
度过了暑假回到校园,陡然间觉得自己老了许多。看着不久前一些熟悉的人离开了熟悉的校园,而如今我们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前途、希望、理想、光芒,一切都汇入了一种匆忙之中。
不知不觉迎来了我在云大,也许是最后的秋天了。这个秋天短暂、清冷、多雨,就与我来时一样,身边的人都在为前途奔忙,我也在忙,只是心头全是迷惘。有的人已经休息了,有的人还在路上奔走。
有晚在校园里转悠后我们来到了至公堂前面,同行的有老朱、李俊、箩卜、张蕤、卡通、小白。那天是新年夜,校园里到处是人。我们一起玩“瞎子摸鱼”,在那一刻你能体会到熟悉而又被淡忘的感动,每一丝记忆中的温馨都回到眼前。我们在那里又喊又叫,像小孩子一样,疯狂的奔来跑去。
后来的某些夜晚,我们坐在银杏树下,远处的喧嚣声不断,这里却很宁静。植物在月光下安静地生长,我们回想着即将逝去的岁月,这片改变了我们的土地,我们想躺在你的怀抱里。为了那些美丽的诗篇与动人的理想,为了那些意气风发的日子与无悔的青春。在回宿舍的路上,我们在午夜的寂寥中唱歌,不相识的人们莫名地望着我们,校警粗暴的干涉,只能阻止我们短暂的失声,我们高声歌唱,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我们对学校的留恋。
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宽容地吃着学校食堂里的饭菜而没有怨言,平静地看着低年级的学生在走廊上吵闹而没有发火,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知道,离开这所学校的日子已经不会太远了。当黄昏时分我与哥们儿又一次走过银杏道时,广播里传来呜咽的排箫声,《孤独的牧羊人》在我们的头顶荡漾,一种奇异的感受涌上心头,我们所拥有的理想,以后还会不会有人记起?让我们魂牵梦绕的云大,你还能张开理想主义的大旗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