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彩琴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先进性要用发展来体现,执政的地位要用发展来巩固,前进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民心向背,事业兴衰要靠发展来决定。经济要发展,理论要发展,民主要发展,文化也要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是十六大的一个重要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
一、准确把握发展的丰富内涵
准确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就必须全面理解发展的丰富内涵。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发展,又包括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政治、社会、文化及人的全面发展。
1、发展首先是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建设物质文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始终坚持的工作重心。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大气候下,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顺利地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际影响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应有的勃勃生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科技、教育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美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唯一的办法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
2、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过程。政治文明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现阶段我国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之间,总体上相互适应,但也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潮流,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对民主政治建设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完善,也迫切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十六大报告又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政治文明这个目标,强调了我们必须重点做好的工作。这些工作,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具体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指明了方向。
3、发展还必须推动文化发展,建设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有繁荣的经济,高效的政治,还应当包括先进的文化。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们加快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新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建立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正确处理有关发展的几个关系
准确把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其它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三个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相统一的全面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进程。十六大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建设的目标,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这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政治文明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起保障作用,精神文明则为我们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必须把促进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目标,顾此失彼,曾给我们带来的沉痛教训我们应牢牢记取。我们要在高度重视物质文明,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社会稳定又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十六报告总结十三年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
3、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们讲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是不以牺牲后人发展能力为代价的发展。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既关系到当前工作的大局,又关系到中华民族长远的生存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纠正经济增长中出现偏差的基础上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我们的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人口数量庞大且素质较低,资源短缺且保护不力,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这些都影响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我们进行的抗击非典的斗争,就体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功效。我们全力抗击非典可能会影响暂时的经济增长,但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所以我们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作者单位:安康铁路分局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