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平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实践并已成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分为三个层次:①企业精神。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包括潜藏在企业员工内心深处及组织体中的某些思想意识、信仰、价值观念等。②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③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整体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影响企业员工群体文化心理为手段,以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现代化制度与组织机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等作为内容,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注重用文化的力量塑造人,培养企业员工共同的使命感、目标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企业文化的正确导向。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不断选择,反复提炼,使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传统、风格、习俗的沉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培植,得到升华和提高。经过培植和升华的企业文化,以“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形式,用几句富有哲理具有象征性和感召力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以便于员工群众口诵心记,铭刻不忘。经过高度概括的企业文化,表面看来像一个宣传口号,其实不然,它深深扎根于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之中。企业文化是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靠文化的力量把员工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导向和融合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2、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是以注重精神因素来增强企业的约束力,可以使厂长(经理)负责制与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情感因素和企业精神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刚柔并济、软硬结合。
企业的硬管理就是规章制度和定额度。软制度就是以人为本、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企业精神。通过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等柔性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把精神力量引入企业管理、不只靠制度的约束、物质的刺激,而是着重在管理活动中实现两个结合:(1)、使生产经营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长期以来,企业中存在着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而企业文化中的经营哲学、经营思想、企业道德、企业形象等内容都涉及到员工的思想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企业文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实现企业目标,开发员工的精神力量,不是引导员工沉沦于物质利益,而是启迪员工在为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唤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创造力与奉献热情。这样,就把企业要调动的物质、精神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从这个实际出发,去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而且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只靠政治手段(表彰奖励,各种荣誉等)和经济手段(奖励扣罚)等表面层的工作,而是把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到实现企业目标这个深层次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把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员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厂长负责制便于建立统一有力高效的管理系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做出灵敏的反应。民主管理就是员工参加管理,是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参政议政,联合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是广大员工被尊重,真正成为企业主人的有力体现。
3、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由于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念的一盘散沙状态,体现了世界上流行的管理方式的要求。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价值观等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去工作,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使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地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从而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企业整体价值观念的一致性、相容性,是企业员工相互理解和协作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员工实施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条件。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能够把员工的个人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磁石一般,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企业文化的力量就在于能不断增强企业和社会的巨大凝聚力、归属感、主人翁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企业员工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以较少的消耗和较低的成本创造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力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其巨大的力量。
4、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提出来,其实质是从过去管理上过分重视物转为重视人、重视员工的意识和观念。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和激励。
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全体员工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怎样创造性的完成生产任务。过去的领导者指令和监督员工去完成生产任务,忽视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忽视了人的主动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后,就要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正是满足这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们希望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工作成绩能够得到肯定和认可,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尊重等等。
在企业中建立有利于每个人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特长的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找到适合发展自己价值的位置。人们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也就是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种和谐一致的氛围将会唤起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励着员工为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竭尽全力。
5、企业文化能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营造企业内部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对企业充满向心力,凝聚力,而且还可营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交往双方都肯定的、积极的、有效的人际关系。它是企业文化素质高的基本特点。积极的人际关系,使员工能以良好的员工个体文明形象发展人际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每个员工都能在良好的心态下,以最大的热情和干劲去发挥自己的潜能。
企业在同外部公众接触、交往过程中,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的过程。企业目标不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所预计达到的质量和数量指标,而且是经济最佳效益和社会的最佳效果。企业的目标不只是赚钱,而且要提供受人广泛欢迎的价廉物美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取得优于同类企业的效益,不仅要生产物质产品,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担负着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任务。
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与外界的每一次接触:包括业务洽谈、经济往来、新闻发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关活动甚至通过企业制造的每一件产品、企业员工在社会上一言一行向社会公众展示着本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态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企业通过输出具有本企业文化特点的产品、服务、公关、广告的过程中,就在公众的心目中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有利于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的信赖,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现代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来建设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在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环境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谁拥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应当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纳入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加以重视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抓的有声有色,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