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献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业,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需要长期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单单依靠有限的国家财政或政策性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财政和政策性资金的投入,来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投融资机制应该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以政策性融资带动和引导商业融资,形成一种“政策性投资先行——商业资本跟踪投资——政策性投资再转移方向”的牵引机制,这样才能使西部大开发有持续而充足的资金支持。
根据发展经济学原理,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启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地区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取决于资本积累能力和引入外部资金能力。为此,我们应具体分析西部投融资的制约因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当前西部投融资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完整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一刀切”的金融政策使西部地区在货币资金配置上处子不利地位
1、供应量低。无差别的货币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实际货币供应量低于东部。我国执行全国统一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由于西部地区的货币信用化水平低,资金流失严重,因而现金漏损率较高,使得西部地区的货币乘数[=1/(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低于东部地区。加上西部的资金效益和边际利润率低于东部,因此信贷资金的实际利率低,资金更多的流向东部。
2、缺乏灵活性。在信贷管理体制中有关商业银行存贷比例、授信额度、贷款结构等方面仍是全国整齐划一,缺乏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和差别性。
3、管制过严。有关直接融资的市场准人条件等方面管制过严,缺乏灵活性。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渠道单一
1、西部银行落后于东部。西部地区的银行机构基本上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由于经济发达的东部贷款收益比西部高,实行总分行制的国有银行会出于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在资金调度上偏向东部。我国一些新兴的区域商业银行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没有自己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无法有效聚集民间闲散资金,支持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外资银行也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在外资直接进入困难的情况下也缺少间接进入的途径。
2、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直接融资渠道过窄,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的流入。目前,西部地区尚无区域性中心资本市场,证券化金融渠道不畅,股票与债券的发行量少,发行范围小。这在弱化西部地区融资能力的同时,又加大了间接融资机构的融资压力和风险。到2001年底,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只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其筹集资金仅占全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量的20%左右,这使西部地区许多有实力企业的实物资本缺少向金融资本转化的机会,无法有效利用证券市场巨大的资金资源。相反,集中于东部地区的证券市场以其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虹吸”了大量西部资金。
三、西部经济环境落后,是制约资金流入的重要因素
1、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机制失效,使得整体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落后、低效、计划色彩浓厚的经济结构:一是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且经营效益差,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主要原因不是由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而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沪发展差距的扩大。
2、西部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吸引投资的硬环境。交通不便使物资流通不畅,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社会生产成本增加。纵观每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交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讯产业是目前成长最快的高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在竞争激烈和知识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信息与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力之大前所未有。西部地区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其在与东、中部地区吸引投资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3、西部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开发及应用能力落后,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动力不足。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生产力,而生广力的发展决定于科技的发达与否,科技发达决定于人才和劳动者总体素质的高低。促进西部投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实行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区域差别政策,加大政策投入。
1、金融政策支持。采取切实有效的倾斜性金融政策措施,完善西部大开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为西部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奠定政策制度基础。(1)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性货币政策。按大区实行有差别的存贷利率、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对西部地区给予优惠政策:西部地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低于东部,以此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西部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人民银行总行只规定存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的一般水平及浮动幅度,将不同时期“三率”具体水平及内部结构的确定等权限下放给大区分行。增加对西部银行的再贷款规模,在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2)国家信贷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引导资金向西部流动。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投向应集中在西部地区,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及产品的进出口和劳务输出,要在西部地区设立和完善政策性银行的分支机构。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向西部贷款的比例,取消信贷规模与存贷比挂钩的做法,允许上划亏损挂帐,补充适当的营运资金,利用核呆、债转股等方式,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力度。逐步提高国际银行组织和外国政策性优惠贷款用于西部地区的比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贷款担保和归还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2、财政税收政策扶持。通过财政筹集资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主要通过财政杠杆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具体可以考虑以下方式:(1)投资补贴:中央可以从西部地区发展基金或直接从中央财政拿出一部分,对在西部落后地区新扩建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商和区外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投资补贴。(2)财政贴息:商业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平均利率)的优惠率投资于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3)税收减免:对流入西部地区的资金回报给予优惠,特别是对中长期投资收益加以保护。(4)政府采购合同:对在西部地区投资的企业,为支持其发展,在同等质量条件下,国家优先给予其采购合同。(5)就业机会奖金:视项目在西部地区创造的就业机会数量而由政府给予不等的奖金。(6)加速折旧:使企业尽快回收投资而推迟缴纳税金,这不减少税额,但是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
二、完善和健全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多渠道融通资金。
1、股票融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在筹集资金、转换机制、配置资源以及分散风险方面的功能非常显著。西部大开发要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融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大力支持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改制和资产重组,将具有地区性产业发展优势的企业和具有主导性、支柱性产业中的企业推荐上市,以增强其实力,从而推动西部地区股票市场的发展。(2)在企业运作方面,鼓励与西部上市公司有关的资产重组活动,通过上市公司的运作带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扩张。(3)建立区域性资本中心市场,改变我国证券交易所数量少,并集中于东部的现状。
2、债券融资。(1)长期滚动发行政府担保公司债,像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等经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专营性大公司,都是优良的负债主体。(2)允许并鼓励省、市级地方政府适量发行建设债。在政局长期稳定的环境下,省、市级地方政府也是优良债主。
3、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证券性共同投资基金,向公众公开发行,并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投资方式主要有股权投资和可转换债权投资等。与其它债务性融资相比,产业投资基金便于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并可充实建设项目资本金,减轻债务负担。产业投资基金的使用方向是投向西部地区特定行业、企业和项目,支持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三、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
1、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市场主体。(1)在产业架构上要依照有市场、有效益、有进有退的原则进行调整。根据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近、中期要重点发展大农业、特色旅游、名优特产品、少数民族特色工业晶等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2)在所有制结构布局上,要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压缩国有经济比重,积极扶持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在体制和政策上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宽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资金融通渠道。(3)加快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和重组,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
2、改善融资环境。(1)地方政府特别是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要正确定位,树立服务意识,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为己任。要通过改革加快西部地区机制、体制转化,带动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的改善,以改变西部地区的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2)加强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除中央和地方以财政性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要注重培育壮大基础设施的民间投资主体。争取发行西部建设债券,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积极运用BOT等新的投资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适当加大国家财政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办学,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路子。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快高校产业化进程村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开发,通过发展高新产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实施“人才工程”,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