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一全面质量管理

2003-04-29 00:44:03任永平姬存宏
现代企业 2003年9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利润成本

李 丽 任永平 姬存宏

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成为现代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行为准则。如今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产品质量不好就没有竞争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质量已成为竞争中最重要的支柱,没有质量上的优势就没有竞争的地位,甚至无法进入市场。质量战略已成为21世纪摆在世界各国和企业面前的发展战略上的跨世纪选择。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发展阶段

质量管理是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行设计、生产和服务,以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当然质量管理的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单纯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1.单纯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其方法是全数或抽样检验,其作用是事后把关,不让不合格的出厂或转移到下一道工序。但是它对已生产的废次品只能起到“死后验尸”,而不能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而且对于那些不便全数检验的产品,也无法起到“把关”的作用。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事后检验”虽然有“把关”作用,但不能预防不合格产品的发生。这种缺陷促使人们去探寻质量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就产生了“质量控制”。该方法主要是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工序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由于质量控制阶段只是关注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对于正在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常常显得很难以应付,其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品质量的形成不仅与生产制造过程有关,还涉及到其它许多过程、环节与因素。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的运作,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被提出,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企业全体员工为主体,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本手段,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作用,建立一套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以保证用最经济的方法研制、生产、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

作为一个企业,盈利是根本目的,而想取得盈利,只有通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但这一切都与产品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质量不过关,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实现盈利的目的就是一句空话。

二、全面质量管理与成本

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认为:从经济的观点来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适当的增加预防成本,使两种故障成本与鉴定成本下降,最终实现质量总成本的降低,让过剩的质量成本转变为公司的利润。

1、积极推进预防为主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最佳方式。

传统的观念认为:提高质量固然很好,但要提高质量就要增加入、财、物的投入,从而导致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质量与成本之间呈现一种水涨船高的态势。其实这种认识只是看到问题的表层现象,如果我们透过这种表象来看,进行预防为主的全面质量管理则是从根本上降低产品成本的最佳方式。因为传统的质量管理只是局限于事后检验,只是在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方而投入的多,成本增加的也就越大。因为这种事后的检验把关,只是到产品的出厂前的检测,只能阻止不合格产品的出厂,原材料和各方面的损失已无法挽回,再加上进行检验造成的花费,会使企业成本不断的增加,而不能真正的降低成本。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把产品的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降下来,适当的增加预防成本,加强过程控制。从原材料采购、投入到产品出厂进行严格的把关,努力提高产品的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生产出零缺陷的产品。这样既节约了原材料,又减少了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达到了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国外一些大公司如GE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后的产品合格率大幅度的提高,不合格晶仅有百万分之三左右,而我国则为千分之三左右,可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一切用数据说话”,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强过程的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手段。

“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用数据和事实来判断事物,而不是凭主观印象来判断事物。强调的是可定量性,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要求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把记录的数据与具体的标准定额相对比,看其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要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对生产进行控制,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和分析,以便把不合格率严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

统计过程控制就是运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的目的,强调的仍然是预防。它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减少返工与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其主要采用统计技术,尤其是控制图理论,它能科学地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过程的异常及时警告,以便人们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工作中包括多种方法,它把因果图分析法即对人、机、料、法、环的分析引入其中,通过排列图找出对最终产品影响最大的变量,然后,列出过程控制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其中有关过程控制标准用一套制度定下来,要求各环节严格遵照实施。从而使不合格品永远不再出现,把产品成本降至最低点。因此,企业只有实施好以上措施,才能降低不合格晶的损失,成本也才能真正降下来。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与利润

利润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利润是企业的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是实现利润的手段和途径。

(一)质量和利润是辨证统一的。

1、从利润的基本模型看:收入和利润成正比关系,成本和利润成反比关系。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的增加取决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收入的途径又不外乎增加销量和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要增加销量,提高价格,要求企业必须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面要求的产品,必须考虑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如果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上不过关,想要通过增加销量和提升价格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加是不现实的。而对于如何将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前面已作过分析,在此不再重复。因此,利润的提升最终又回到产品质量的提高上来,利润和质量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

2、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利润可以看作产出与投入之差,即产出减去收入等于利润。从这可以看出,少投入、多产出是实现利润的根本途径。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利润,取决于多个方面。站在投入与产出的角度上讲,有投入无产出,利润出现负增长,企业无利可图;而当投入与产出相等时,企业的利润同样为“零”,这与企业的盈利性动机不相符,同样也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当企业的投入小于产出时,企业才有利润。但是利润是不是实现了最大化,则取决于产出的增加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各部门生产质量的提高和一系列现代科学方法的合理有效使用;而能不能被顾客和相关方接受,还有待于市场的验证,只有被顾客认可了才能最终转化为收入,否则,必将造成一系列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使企业的利润大打折扣;而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多意味着生产同样多的产品花费的成本大;反之,成本小。因此,企业利润的实现归根到底又与产品的质量有极大的关系,质量依然是实现利润的关键。

(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利润的手段和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质量和利润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要实现利润,就必须从产品质量人手,通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取得。而高质量的实现,即通过生产过程的预防和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控制来实现。因此,利润和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要在利润上有所突破,就应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有所作为。两者同样具有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通过分析质量、成本、利润三者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企业真正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产品质量搞上去,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就一定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一定能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中应对自如,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今天的质量决定明天的市场,质量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也日益步入国际舞台。因此,企业只有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效组织并实施质量战略,才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创立名牌,才能从容应对世界级质量挑战,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达到以质取胜。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利润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08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4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观念新 利润丰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