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处理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四个关系

2003-04-28 08:23彭智勇
人民教育 2003年11期
关键词:国际性民族性政策

彭智勇

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有几对矛盾范畴或关系范畴对课程政策发挥着重要影响。而这几对关系范畴,也是制定课程政策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政府行政指令與教育发展规律的关系。

课程政策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必须反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在中国是这样,在外国也是这样。政府代表人民行使制定课程政策的权利,并实行相应的课程管理职能。但政府制定课程政策,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建立在对国家的教育实际和国际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而不能仅凭主观和长官意志,特别是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教育的短期结果、完成“任务”而作出超越时间限制和实际可能的决策。课程政策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不能变化太频繁和跳跃性太大。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历史的教训。在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时,要注意吸收历史经验和教训。50年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不断摸索、曲折前进的过程,其中有喜有忧、有经验也有教训。一个重要经验是,正确的课程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并把两者辩证统一起来。

二、课程的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制定课程政策,制定教育目标,必须从国家的教育实际出发,符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要体现民族性、要体现民族总体特征,要有利于本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强调民族性不是不要国际性,强调国际性也不是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强调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一个民族,只有把自己藏在国际大环境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课程政策的制定,也应符台国际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不能落后于国际教育发展的步伐。课程的国际性和民族性这一对矛盾一定要处理好,尤其在未来改革与发展中更要如此。

三、课程的多样化与统一性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基本上执行统一性课程发展方针,更具体地说,我国在大多数时间和大多数地区实行了中央高度统一的课程政策。但是,我国也曾经尝试过下放课程管理权限,允许地方编写并使用自编教材。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课程教材多样化政策,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果。综观基础教育课程发展50年的全过程可以发现,课程统一性与多样化是一对经常起作用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人为地割裂。统一性代表着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而多样化则是教育实际和学生发展、国家教育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统一性是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性,而多样化是统一性要求前提下的多样化。多样化不是不要国家意志,也不等于地方化;不是追求花样翻新,更不是不顾客观规律的标新立异。多样化的实质在于课程教材的特色,归根到底在于课程的科学性和教材的质量。至于是实行统一性政策,还是实行多样化政策,必须根据特定的历史情况决定。

四、课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课程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传统与现代文化教育、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的产物。在制定课程政策时,必须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对历史,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当然也不能全面继承,而应批判地吸收有用成分;对国外课程及其政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一概否定。比如,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就应处理好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问题,而不能片面否定分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已有的课程教材研究机构和人员,也不能采取全面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在课程政策上的偏差,将直接导致课程实践上的失误和问题,给教育实践带来不好的影响。

此外,还应正确处理课程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课程管理中国家、地方与学校的关系,课程结构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课程的阶段性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关系,等等。

猜你喜欢
国际性民族性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全球变暖形势下相关政策工具运用研究
电子商务企业CEO的形象管理策划
论“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
国际性 历史性 现实性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