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产
祁门县平里镇位于安徽皖南山区。
“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税费改革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没有责任或责任减轻了。相反,从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發展的实践看,乡(镇)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上,更应强化自身的责任,要按照新体制的要求,及时调整和转变乡(镇)政府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的职能。
一、乡(镇)政府要提高新形势下对农村义务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我镇近年来农村改革和发展实践证明,农民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而要造就高素质的农民队伍,离不开先进的农村义务教育。因此,抓好农村义务教育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还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关系到农村各项改革的顺利实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只有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乡(镇)政府转变抓农村义务教育的观念,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强新时期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认真抓好。
二、建立乡(镇)长直接负责制,乡(镇)长是义务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不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明确了乡(镇)长是义务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对此,我们结台本镇实际,撤消了原镇教委,成立了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农村教育工作领导组。领导组负责对全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统筹规划;督查本镇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安排全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使乡(镇)管理教育的职能,由过去对教育部门内部事务性的微观管理转移到对教育发展外部环境改善的宏观管理上。
领导组成立后,还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议事制度,建立每年党政联席会议不少于4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的会议制度;建立教育问题首问责任制和公示制以及镇、村义务教育目标考核责任制,使镇政府抓教育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增强了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了过去等、靠、要的思想,避免了因职责不清的“扯皮”现象发生。做到属镇政府管的一管到底,不该管的放手给学校。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两年来,镇教育领导组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协调解决了全镇学校布点分散问题,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配合县危改办对本镇学校危房进行改造,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的目标,使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乡(镇)要继续认真履行义务教育的法律职责。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组织本乡(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依法抓好控流防辍,巩固“两基”成果,也是新体制继续赋予乡(镇)政府的职责。为切实履行这一责任,保证本镇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和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法制观念。二是建立奖惩办法,对主动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家长,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如优先安排农业扶持项目、优先批给宅基地、优先享受生产贷款等。同时,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要遵守义务教育有关规定,制定对违反义务教育规定、无故不履行监护人责任的家长提起法律诉讼的程序和规定。三是建立义务教育干部包村制、人大代表联系到户制等,实行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使镇干部人人关心义务教育。四是制定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监督管理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镇政府实行救助扶持,并动员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对贫困学生开展“一帮一”救助活动。几年来,全镇有近70名学生在政府及社会的救助下,完成了义务教育。五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农民负担减轻了,镇政府动员农民把税费改革带来的实惠全部用在小孩的教育上,主动履行义务教育的监护人责任。由于责任明确,镇政府抓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办法比以前更多了,“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四、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要发展高水平的农村义务教育,没有投入显然不行。多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是用于支付教师工资,有的乡(镇)因财力不足,甚至连工资也支付不了而出现拖欠现象。新体制将乡(镇)教师工资上划由县统一支付后,大大缓解了乡(镇)财政压力。但就县级财政目前的状况,要想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部包揽下来尚有一定的困难,数目可观的危房改造及办学条件改善的经费缺口,仍要靠乡(镇)自行解决。
我们的做法:一是将镇财政每年节余的财力以及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主要用于教育。二是由政府出面盘活学校闲置资产,获取收益用于教育。三是吸纳民间资金兴办学校或联办学校,为政府排忧解难。四是倡导和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用以弥补教育经费不足。通过“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两年来共筹集资金近百万元,改造学校危房3000平方米,为学校配备了电脑、幻灯、图书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同时还化解了镇、村两级过去因改善办学条件所欠债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五、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镇政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在全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利用各村村民自治组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将尊师重教的相关措施以“村民公约”形式规定下来,为学校教师办实事、做好事,主动关心教师生活,使教师安心教育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要求,对侵占学校和教师合法权益的事件,依法进行惩处。对危害学校安全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镇政府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以维护学校的良好教学环境。对在尊师重教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镇政府及时予以表彰。我们还把尊师重教活动同“文明家庭”评比相结台,同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使全镇形成了良好的尊师重教风尚。
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农村义务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镇政府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对农村教育进行综台改革,即在发展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一是着眼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农村各方面所需人才。在基础教育中有针对性地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开设职业教育班,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除学习基本文化课知识外,还能学到易掌握、农村用得上的一技之长或知识,使他们回乡后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用武之地,增强农村义务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进行农村科技适用技术的培训。两年来,镇政府对农民进行蔬菜种植、茶叶制作、中草药栽培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受训人数达2万人次。他们通过培训,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三是积极探索政府领导下的农科教结合机制。加强教育同农村经济的结合,引科技之水,通过教育之渠,灌农业之田。
不管体制如何改革,由于农村义务教育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乡(镇)政府必须进一步履行自己的职责。惟有如此,才能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早日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