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翔
为教改开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长期禁锢着广大语文教师头脑的枷锁便从观念上被粉碎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便会冲决束缚,开创出汪洋恣肆的新局面:教活书——既教教科书这本有字书,又教社会与人生这本无字书;活教书——既在课堂内训练听读说写,又在课堂外训练感悟运用;教书活——既能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又有活跃求实的创新能力。比如笔者尝试多年的《东方时空》感悟课,让学生既开阔视野、体察社会、感悟人生,又提高了听与写的能力,是一种把语文课与时事政治、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课,其教书育人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仅仅用考试分数衡量得了的。如今,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它不会再被打入另册,必将拥有广阔天地。
为教书育人开源
《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自然风光、文物古跡、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对打破从前语文教学一潭死水的局面,无疑起到了开源引流的治本作用。清华大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这对我们附中的语文教学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先生题写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学界公认的纯粹的学者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因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而名扬天下的荷塘,为纪念著名学者、诗人、战士闻一多而建的闻亭……笔者曾借清华大学九十年校庆的契机,让学生参观校史展览,书写感悟清华精神的作文。也曾经让学生在鉴赏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之后,深入体会王国维提出的做大学问、大事业的三种境界,进而写下思考人生价值的文章。虽然仅仅是初步尝试,便已显露出开创鲜活的语文教学新天地的勃勃生机。
为绿色作文开路
在作文教学领域,一种灰色污染正日甚一日地侵蚀着学子的心灵。何谓灰色污染?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开头至关重要,结尾马虎不得,中间无所谓的应试对策。灰色污染的根源何在?源于惟考是图。为了拿高分,就只顾教给学生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抛诸作文之外;为了拿高分,就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平庸,而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宗旨牺牲殆尽;为了拿高分,就只顾误导学生做文字游戏、投机取巧,而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对此,《标准》关于作文的课程目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在基本理念中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持体验。这一切可以说是吹响了扫荡灰色作文的进军号。
灰色作文与绿色作文的本质区别何在?前者是谋取狭隘功利的敲门砖,后者是完善人生的健身器。绿色作文的纯天然性体现在:源于做人,归于做人,以人为本。笔者开设的班会感悟课,即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班会感悟课是将主题班会和作文课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课型。班会的主题,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取;班会的教材,由老师根据主题自编;班会的心得,则要体现在学生真诚的班会感悟中。例如,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抓住以学会自立与学会生存的主题召开班会,启迪了许多懵懂学子,在绿色作文的实践中实现了思想的升华。
作为一种完美的班会感悟课,必须具备三种境界:其一,历练悟性,使学生心动;其二,训练文采,使学生笔动;其三,引导落实,使学生行动。没有心动,只有笔动,写出来的只能是假大空废四话泛滥的灰色文章:既有心动,又有笔动,才能写出健心润笔的绿色文章;而心动、笔动之后,追求行胜于言,做到三动兼备,方始登上绿色作文的最高境界。绿色作文的训练过程,既是文字章法的训练过程,也是思维逻辑的训练过程,同时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陶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