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玛
当前,高师类公共心理学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从毕业生工作后反馈的信息中获知,过去他们在校时学到的心理学太抽象、太理论化,概念成堆,大多在实践中用不上,这是现行的制约高师公共心理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合理的反映。反思和改革现行的高师公共心理学,是摆在当前教育理论家和广大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对现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1.我国师范院校现行的公共心理学教材版本较多,编写时间不一,出现了结构不同、体系不同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但其中绝大多数公共心理学的基调仍然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其主导思想是想给高师生打下坚实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故偏重从专业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单纯思辨的现象较为普遍,脱离学生和师范教育实际。它只能使师范生了解一些普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重视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作描述和解释,却很少论及如何对人心理与行为有效地施加影响和干预的方法,普遍存在缺乏应用性的问题。所学得的普通心理学知识难以指导今后的中小学教育实践,并且缺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心理素质内容和技能,不利于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及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2.现行公共心理学知识更新迟缓,吸收新成果少,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心理学教材10年来无太大变动,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现行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距甚远,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而有一些紧密结合教育实践的新研究成果、新心理学观念,还没有及时地吸收进教材。
3.现行教材多以理论为先导,引入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这难免使人有一种“削足适履”的感觉。教师上课时也习惯于从心理现象的分析开始,按照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次序按部就班地讲授,着重去分析一个个心理过程的概念、特点、规律。这限制了师范生公共心理学课堂学习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师范生学习高师公共心理学的积极性。
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从高师教学整体改革中去把握,要从提高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出发,面向新世纪的教育发展,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一代新人服务。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依据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师范生未来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来安排,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素质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从而建立体现师范特色、综合性的高师公共心理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求全、求实、求新,这应成为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1.求全,就是要有理论,有实验,有数据,有例证,而且涉及面比较全。高师公共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这些理论应摆脱学术性较强的单纯思辨式的知识体系,对理论的阐述应做到观点明确,是非清楚,论述简要,抓住基本理论问题,去掉过细过繁的探讨和论述,使学生把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实质,从而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观,为以后继续学习心理学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这些理论应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以实证知识内容为前提和依据所进行的概括和抽象,每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应有图、表、数据等有关材料来配合作阐述。初学心理学的人还不太善于理论思辨,难懂、难用、难记,严重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要适当考虑实验材料的编排,通过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有关实验演示,向学生输送声、色、光、形等刺激,把教学内容显示得简明具体,使抽象原理变成可视可感的形象,促进学生观察,加深印象。实验对初学者新奇而有魅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在编排教材的内容时,在每一节、每一章前应先引用一些典型的、优秀教师工作中的生动事例和反映当前教学改革情况的事例,就事发问、分析,抽象概括出心理规律。在教材后面也应安排一些事例,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研究,使研究心理问题成为经常性的活动。
要改革以普通心理学体系为主的课程体系,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职业活动的需要以及研究教育现象的需要,构建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为主线、适当渗透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综合体系,从而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主干应以认识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来展开,使学生对青少年心理、教与学的心理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大部分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讲授应与普通心理学知识结合进行,少部分可以独立作为专题专章讲授。由于课时的限制,社会心理学知识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渗透的办法。
2.求实,其实质就是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汲取教益,得到“实惠”。只有使学生得到“实惠”,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改变学生认为心理学没用的错误观念。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说过:“各种科学完全是由实用以生,伴着实用以进步;教育这种事业,本是以传达各种科学的内容为职责,它之不能离开实用,自是当然的事。”高师公共心理学要真正成为有用的学科,应以培养师范生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加强课程中有关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内容。同时,还要让师范生了解如何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之外获得心理学的指导。具体说来,有三项任务:首先,高师公共心理学必须揭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最一般规律,如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个性形成规律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最一般规律,这是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依据。一方面,要坚决删除现行教材中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吸收那些对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学习不良的研究、关于问题行为的研究等。其次,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师范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编写教材时,应尽力减少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内容,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再次,高师公共心理学应提供可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心理学背景知识,开设学科研究综述和动态栏目。一方面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使他们在前沿理论的指导下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让师范生学会确定心理学问题所涉及的领域,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从相应的心理学著作及心理学专家那里获得心理学的帮助。致力于心理学的实用性,使学生真正得到“实惠”,是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内容改革的关键,也是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价值的生命力所在。
3.求新,指高师公共心理学体系要创新,其内容更要创新。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应把其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它们散而不乱,前后照应,循序渐进。故应贯彻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相结合的方针,探讨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合理比例,控制必修内容的时数,逐步提高选修内容的比例。必修内容应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宜选择那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使学科体系和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培养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为今后自我发展奠定基础。选修内容的选择,则应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进—步拓宽他们的心理学视野,提高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内容创新方面,首先,其指导思想要新,既要汲取已往教材的长处,又不能墨守成规,要注意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注意用最新的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改革工作。其次,教材内容要有时代感,正确处理时代性与继承性的关系,把反映当代世界最新的心理科学理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成果,如现代认知心理学、智力发展理论、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教育、情商理论、青少年性心理、元认知的研究等新课题、新知识充实到新教材之中,让师范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接受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此外,还应加强心理学与教育学、生理卫生学之间的联系。心理学与教育学关系最为密切,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都要涉及人的心理活动。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要揭示在一定条件下心理的活动、形成和发展规律,而教育学则是根据这些心理规律对人进行有目的的培养,明确提出要形成什么和怎样形成的目标和方法。心理学与生理卫生学也有一定的联系,心理学需要涉及一定的人体生理学理论,特别是要以有关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作为人的心理现象的自然基础。因此,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积极消化、吸收相关学科中的研究成果,并把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来,从而提高教材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服务。
作者系广西师大教科院研究生(桂林541004)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