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垠
★睡觉也能出人命
初夏的一天,浙江省一个富裕的小镇上发生了一桩怪事。那天早上,7岁的男孩小栓一觉醒来,发现和自己睡在一个被窝里的爷爷还没有起床。往常这个时间,爷爷早该送自己上学了。小栓大声喊“爷爷”,并使劲晃动他的身体,可是爷爷再也听不见了——他在睡眠中安静地逝去了。
亲属们大惑不解:小栓的爷爷看上去身体挺结实的,没发现有什么大病,昨晚还谈笑风生地看电视,怎么会突然“睡死”了呢?
尸体送到医院做了解剖,病理报告证实,各脏器均没有疾病,死亡原因是窒息。
睡觉,也会有杀身之祸?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协和医院中国睡眠研究会,访问了该会理事长、呼吸内科专家黄席珍教授。
★形形色色的睡眠疾病
“这种‘睡死之谜并不罕见。”67岁的黄教授严肃地说,“这都是睡眠疾病惹的祸。”
睡眠疾病是近年来才被医学界认识的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疾病。人生的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足够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人类必需的,睡眠质量差可诱发多脏器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资料显示,在美国已登记注册的与睡眠有关的疾病达84种之多,我国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睡死”的祸根就是一种典型的呼吸暂停综合征,占睡眠疾病的70%以上。1/3的高血压,1/5的心脏病是由此引起的。睡眠窒息可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造成身体多个系统损害,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20多种疾病。特别是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的可在睡眠中猝死。
“常见的睡眠疾病都有哪些呢?”我们好奇地问。黄教授翻开自己主编的一本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课本《睡眠呼吸障碍疾患教程》说:“睡眠疾病有失眠症、梦游症、磨牙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症、时差综合症、睡眠遗尿病、夜间吃喝综合症、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不足综合征、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患等等,患病人群有婴儿,有老人,有男性,有女性。病因与患者的年龄、体重、精神、遗传、生活方式、内在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呼噜声中有危险
有一名新郎,结婚两年来都没能与妻子同床共眠,原因是他夜间鼾声响亮,加重了妻子原有的神经衰弱。他痛苦地求医,医生为他做了“多导呼吸睡眠监测”,报告结果使人大吃一惊,这位男子夜间7个小时的睡眠中,呼吸暂停了213次,最长的一次为156秒,累计暂停时间为2小时11分,血氧饱和度最低为61%(正常值应大于90%),呼吸紊乱指数为每小时64次(正常小于5次)。原来由于该男子悬雍垂(小舌头)过长,扁桃体肥大,舌体胖大后缩,使上气道变狭窄,出现了呼吸暂停现象而引发鼾声。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是单纯地产生噪音影响别人,更可怕的是鼾者本人憋气,可引起窒息甚至猝死。
打鼾也称打呼噜,是人们司空见惯、不足为怪的事情,许多人还错误地认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鼾声中潜伏着危险因素,这种气流冲击上气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表示上气道阻力增加,是呼吸欠通畅的表现,一定要警惕其发展。如果鼾声时续时断,有起有伏,证明上气道可能出现阻塞,有可能发生呼吸暂停或窒息。如在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超过30次,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就称为呼吸暂停综合征,它会严重地妨碍气体交换,使机体夜间长时间处于反复缺氧状态,日积月累,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白日过度嗜睡,睡醒后口干舌燥,严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癫痫、阳痿等多种疾病。
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有全身性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因咽部窄小或阻力增高引起,如舌体胖大、扁桃体肥大、悬雍垂粗长、软腭松弛、鼻中隔弯曲、鼻息肉、鼻腔阻塞等。这些疾病加重了打鼾,打鼾又加深了这些疾病,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常在白天出现头晕、眼胀、困倦、记忆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等现象。据统计,司机因嗜睡而肇事者较正常人群高出3~7倍。
★如何治疗鼾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患,人群中发病率为1%~4%,我国有2000万此病患者。这种病不是几粒药片或单纯手术就能治愈的,应该针对病因实行综合性治疗。比如有些病人可以施行手术,解除上气道阻塞。但由于上气道阻塞可以发生在多个平面,且受神经作用支配,能否手术要经过严格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多数病人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目前有一些药物可以使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中、重度患者,常采取“鼻罩法”,经鼻送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以维持上呼吸道通畅。这种方法看似麻烦,但能在家庭中长期使用。
黄教授说,控制体重,加强运动可减轻和防止此病的发生;睡眠尽量采取侧卧位,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戒除烟酒,慎用安眠药,否则容易抑制呼吸加重打鼾;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应以预防为主,注意是否有遗传因素,如果发生睡眠打鼾和窒息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加重影响发育。
★烦人的“睡不着”
睡眠就像空气、阳光、水分一样,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它可以保护大脑,消除疲劳,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但是有些人夜间老是“睡不着”,导致白天头晕、头胀、身体不适。黄教授说,睡眠时间,人与人可以不同,有人一天睡9个小时还不够,有人睡5个小时精力就很充沛。有睡意时,上床后30分钟不能入睡,觉醒时间每晚超过30分钟,且白天有症状的,在临床上就可以诊断为失眠症。失眠持续不足3周的,为短期性失眠;超过3周的为长期性失眠。失眠的原因很多,前者多见于应激情况,如考试前、旅行时差、环境改变、大喜大悲、女性经期、睡前饮用咖啡或茶等,后者则与一些疾病有关,如心理失衡、睡眠中肢体运动、呼吸暂停综合征或其他疾病等。
治疗失眠方法常见的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调节治疗。小剂量短时间使用安眠药是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安眠药有依赖性或成瘾性,可抑制呼吸,使记忆力减退,因此要严格遵从医嘱,切忌滥用;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治疗以情绪因素为主导作用的疾病,如神经衰弱、癔病、心因性抑郁症和焦虑状态等;自我调节的方法应积极提倡,比如白天增加一些体力活动,情绪保持稳定,性格要开朗豁达,改正睡前不良习惯(酗酒、饱食、看刺激节目等),让自己的生物钟有规律地运行。
★可怕的梦魇
在古代汉语里,魇就是梦中被“鬼”按住而产生压抑、呼吸困难的意思,它准确地体现了梦中焦虑发作的一种形式。
恶梦也是睡眠疾病吗?黄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睡觉为什么会做梦?解释这种现象,学说很多。一般认为,睡眠中眼球有“动”与“静”两种状态。在“静”的时候,无眼球快速转动,睡眠由浅入深,基本不会做梦;在“动”的时候,眼球有急速转动,睡者往往在做梦。无梦睡眠与有梦睡眠构成了睡眠的全过程。那么,一般的梦对健康是否产生影响呢?对这一问题有一些争论。有专家认为,做梦是对大脑有益的正常生理活动,可以发挥智慧和潜力。但是重复出现恶梦,往往是疾病的先兆。近些年,国外医学家用对梦的解析来预报人体某些疾病及发生的部位,认为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疾病起初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可能反应出来。如冠心病患者,往往梦到被追赶,心中恐惧,呼吸困难而突然惊醒;肠道寄生虫病、上呼吸道感染、睡前过饥过饱等都会导致恶梦,有时梦中自感全身不能动,想起床睁不开眼,惊醒后面色苍白,浑身冷汗等。精神因素也是做恶梦的一个原因,如白天过度紧张、过度悲伤、过度兴奋、过度惊慌、过度焦虑等,在夜间都可以引发恶梦。因此,遇到这类情况,要注意观察自己身体出现的变化,最好到医院检查,以排除相应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