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探索 放飞希望

2000-05-05 02:06李洪本程新民孙波
人民教育 2000年8期
关键词:课间素质教育活动

李洪本 程新民 孙波

潍坊市潍城区教委近年来以创造教育区域性推进作为教科研的龙头课题,明确提出了“立足潍城实际,突出教育创新实施艺体带动,发挥评价导向,依托教育科研,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思路与目标,制定了“全面启动教育创新工程,积极构建教育创新体系”的整体规划,实现了由创造教育到教育创新的延伸与整合走出了一条适合基础教育发展并具有本区特色的新路子。

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围绕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

自1998年启动“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以来,潍城区教委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课题进行了层层分解形成了30多个不同层面的子课题,建立了以区、校、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布局的三级课题网络,组织编写了20万字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辅导材料》,在本区编写的《教有科研信息》上开辟了创造教育专栏,建立了一条畅通的信息渠道。在夯实基础建设后全面拉开了课题区域性整體推进的帷幕,主要的探索与实践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教育。具体做法是在各科教学中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各校课题组通过跨学科集体备课、通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如和平路小学、实验小学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中含有丰富创造力培养因素的内容及创造性思维的“纤维”提取出来,分别归纳了400个知识生发点和1500个训练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创造性学科教学模式如“启导掌握”数学教学模式、“创设情景—自学探究—师生研讨”语文教学模式、”“情景联想”音乐教学模式等,使学生创造力培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学科课堂上,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与习题的训练。

二是开设创造教育系列课程。在全区小学、初中分别开设了《创造活动》,《创造发明技法》,《科学史话》课,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及创造发明知识和创造技能的教育。通过系列课的开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大大增强。如健康街小学学生发明的“不倒的热水瓶”、改进电灯拉线开关,北关小学学生利用废铝合金下脚料制作的既精致又能运动的小火车等,充满童趣和创造性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巨大的创造潜能。

三是开辟创造活动园地,营造创造教育环境。这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启蒙和熏陶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在潍城区,各学校都建立了可任意涂擦的艺术画墙,别开生面的艺术画廊、小百科长廊、宣传橱窗等,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的剪纸、手抄报,书法、绘画作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五小”(小制作、小发明、小观察、小实验、小论文)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活动竞赛。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华,增长了学生的创造才干。

课程教材改革:围绕素质教育的内容创新

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必须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增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内容。因此,区教研室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推进索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和《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部分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等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对长期以来教材内容少、课时分配不合理及部分课程课时利用率不高的学科,如小学思想品德、劳动、自然、社会、健康教育等学科,对部分重复简单的内容进行了归并,对教材中学生能在8常生活中学会的内容及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知识进行了删减和调整并将这部分知识列人学生自学内容和考查内容。将课时调整为大小课时并实行大课间制度。大课每节课40分钟,小课每节课30分钟,大课间为30分钟。这样每周课时就能余出2至3节课,为微机、英语创造活动等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课时保证。同时,由于教材内容的调整和课时的压缩,教学重点、难点更加突出,迫使教师加强教法研究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是潍城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创新举措之一,目前基本实现了小学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创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及省、市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并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区。

中考改革:围绕素质教育的导向创新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共识的形成有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潍城区由于受设施、仪器师资水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前些年在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方面受到了制约。对此,区教委从1997年开始及时抓住中考这一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牛鼻子”,对其结构与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其中的重要举措是对全体初三毕业生进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和微机考试,将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纳入中考考试成绩,同时将艺体特长等作为加分因素并入中考成绩。该区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比全市统一要求提前了两年,将全区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进度向前推进了五年;微机考试在全省提前了一年,将全区学校的微机室建设和计算机教学工作进度向前推进了三年。这两项举措总投资达500余万元,大大增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围绕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新

10年前,潍城区教委就确立了“艺术突破,语数攻坚,双语先行”的素质教育实践方案,起初主要是强化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特色、发展特长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四个结合”的艺术教育思路。90年代后期,我们又根据全区学校艺术教育的实际和发展,进行了“两个整合”,即高水平的艺术活动向深层次的审美教育方向整合;大面积的课堂教学向全方位教科研方向整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知识经济时代的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性特色的艺术教育新路子。目前全区有正规的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铜管乐队38个;80人以上的合唱队36个;10人以上的舞蹈队35个,l0人以上的西画、国画类美术活动小组160个参加各类艺术团队的学生达1.5万人,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32.6%,成功地举办了五届中小学艺术节。

大课间活动:围绕素质教育的体能目标创新

大课间活动是课堂教学紧张学习的有效调节,是学生健体益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潍城区充分认识到这一改革的意义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育人目的以创新的眼光及时将视野瞄向体育针对潍城多数学校场地狭小传统课间操活动单一和学生活动量不足的现状,果断创设和实施了“大课间”活动其主要内容及与以往课间操的区别是:延长活动时间——增至25~30分钟;丰富活动内容——分为4个系列:体操类、舞蹈类、身体素质练习、趣味活动,各类均有项目3至10个;增加活动形式——将单纯的室外活动变为室内室外结合;体现活动特色——设计配合活动内容的伴奏音乐使艺体相辅相成。

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体现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今年4月潍坊市教委在潍城区召开了潍坊市大课间活动现场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潍城区的经验。

以上是潍城区全面实施教育创新工程中的几点做法。目前,潍城区已被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列为教育创新体系实验区,相信随着创造教育的深化和创新措施的加强,潍城区的教育教学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课间素质教育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