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过程

2000-04-28 07:47马利文
人民教育 2000年1期
关键词:归因动机学习动机

马利文

新世纪心语:亲爱的朋友们,在我们为新的千年、新的世纪到来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而豪情满怀,因为,未来的世纪是知识较量的时代,是智力赛跑的时代,更是心理素质竞争的时代。未来一代人的心理素质就掌握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手中,任重道远而充满挑战。主持人在此真诚地遂请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主办本专栏,让心与心的交流更充分、更彻底。本专栏将在进一步办好原有子栏目《知识讲座)《最新报道》《工作探讨》《疑难寻呼台》《活动扫描》的基础上,增设两个形式更加活泼、内容更加精悍的子栏目《奇招妙想》和《经典故事》,欢迎关注本栏目并踊跃投稿,更欢迎读者朋友们为本栏目出谋划策。崭新的千年,崭新的世纪,让我们从创新开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像一股强劲的舂风吹向传统教育观念的冰河,它要求人们首先是思想的解冻,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注焦点的变化,那就是把人们的视线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看起来是视线的移动,但却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和观,念上的飞跃。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学生混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

学生学习动机下降。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是带着对知识的崇敬,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求跨进校门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知识奥秘的感望。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由于我们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数,常要求学取得100分,当98分时还追问那2分怎么丢了。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

学习主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就容易强化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当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强时,他们学习起来就变得消极被动。不敢轻易做尝试,上课回答问题,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举手,害怕答错,不敢创新和冒险,思维慢慢受到压抑,习慣于接受现成的灌输,而没有了主动的探索精神。

容易导致不正确的归因。关注学习结果的学生容易把自已的成绩与其他人做比较,当自己成绩好于他人时,容易把自己的咸功归因于自己聪明或运气不错,表现为易趾高气扬或暗自窃喜;当成绩低于他人时又容易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或运气不佳,表现为自卑自怨或怨天尤人。特别是那些在一定时期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果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就容易形成一种获得性失助感,严重影响到自信心。

关注学习结果带来的负面效应除了对当前学习的不良影响外,还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不择手段地选择作弊、抄袅他人试卷、偷偷涂改成绩等错误行为。因此,必须把我们的着眼点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认识了解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

当人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关注一时的成败,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他敢于尝试错误,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这时的学习动机是持久的、内在的。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

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把学习当作贯穿人一生的努力。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人从出生就在走向死亡,正如有的人所说,人无法决定自己何时出生,何时离去,但这两端之间的人生过程却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能否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历程,就看自己如何努力。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其意义也在于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其提高人生质量的追求。

过去,只关注学习结果,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作为人生整个阶段的学习,认为中学或大学毕业,学习也就此告终,所以才出现学生为了考试而学,学过之后把知识又还给了老师;高考结束,上了大学,长松一口气,放松了学习;大学毕业,把书本一丢,认为从此与书本无缘,这些误解都是因为没有把学习作为人生的努力。

现在提出的继续教育、终生教育观点正是把学习当做贯穿人一生的努力思想的体现。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它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中对成功的需要。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有成功体验,那么他就对自己的努力给予肯定的态度,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高。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已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都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以往的成功经历和成功时的情绪体验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按强化论观点,成功作为一个行为的正向刺激可以强化这一行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情绪必定是积极的、愉悦的,具有满足感,会增强他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乐意在学习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难,有毅力坚持和克服,所有这些由于成功而继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目标分层而设。

由于学生在智力结构和发展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其成长环境和各自经历不同,他们在学习上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协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不可强求统一,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后,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赏识的态度和及时的鼓励。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他們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和家长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是一种赏识的眼光,这种赏识的眼光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而且还表达了教师、家长的期望,在这种赏识的眼光下就能够发生罗森塔尔效应。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教师及家长不要吝啬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

关注学习过程,不是不问耕耘结果。关注学习过程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良循环,是学习良性循环的开始;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

猜你喜欢
归因动机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