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

2000-04-28 07:47李连宁
人民教育 2000年1期
关键词:新学年必修课学时

李连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自1982年将中小学计算机课作为选修课进行实验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校数已达到6万所;每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中小学生已超过1000万名;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络和以简单局城网为基础的电子教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都非常重视,美国要求到2000年,全美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每个12岁的孩子都要学会上网;加拿大已经实现全国中小学的联网:英国实施了1998“网上教育年”的计划;新加坡要求到2002年每个学校内所有教室及其他学习场所均连通网络,所有教师和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均要拥有自己的电子邮件账号。就是泰国、缅甸等国也在拟定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计划。我国如不在这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改变以往按部就班推进的模式,以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仍未能得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索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搡作和信息技术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因此教育部拟定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这对于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对于拉动教育消费,促进为教育服务的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部分专家起草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专家小组对实施规划目标提出了初步设想,即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从2001年新学年开始,基本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从2001年新学年开始基本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2003年新学年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初中基本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城市的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他地区的初级中学从2005年新学年开始基本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小学从2005年新学年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他地区的小学从2010年新学年开始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前实现规划目标。

信息技术必修课是一门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的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和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促进信息技术学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他们在信息社会的终身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并各有侧重。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初中阶段要使学生具有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信息收集、传输、处理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懂得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以及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制作原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三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均定位在“零起点”启动。同时注意不同阶段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在内容上的衔接,避免重复交叉。

专家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提出建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宜从九年义务教育三或四年级开设,课时一般为68学时~136学时;初中信息技术课时一般为68学时~136学时;高中信息技术课时一般为70学时~148学时。上机课时不得少于80%。

《指导意见》提出对教学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本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原则,以技能考核为主,提倡用“学生作品”方式进行考核,“学生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几人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凡有特点的作品要给予关注和表扬,评价可以同学自评、互评,老师评。在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地方,要列入中考和毕业考试科目,在条件成熟时,也将列入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国家鼓励各方面编写高水平、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其次,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教材可分成纸介质与光盘介质两部分。第三,教材应以“模块化”系统结构组织教学内容以便能及时补充或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发展。第四,教材内容应从“任务(事件)”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之完成“任务(事件)”。第五,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教材体系的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第六,教材编写要确保科学性。第七,“一纲多本”,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鼓励各地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编写高水平、有特色的教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将组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评价工作,克服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和地方保护主义。

我国现有中小学校69万多所,中小学在校生2亿多人,这既意味着巨大的需求,同时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面临各种困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给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课程的设置需要很大的资金投人。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也可采取利用教育贷款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经费,争取社会各界企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师资是课程的必要条件,各地要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师范教育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中加快培养、培训的同时,还可面向社会招聘一些符合条件的人员,以充实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各地要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编写师资培训教材。没有计算机教师的学校,要培训在前,配设备在后。

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施配备是一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主张计算机的配置不必是最高的,但是最适用的。专家们提出了将社会上许多闲置的旧计算机进行回收以支援贫困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此项工作可由承担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的各师范院校负责,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鼓励旧计算机回收捐赠的有关政策。

除了加快中小學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外,我们目前正在组织录制一批信息技术课的优秀教学实例进行展播,通过卫星电视教育网和计算机网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将下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将着手建1000所校园网示范学校;将构建加快开发教育软件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良性开发机制,建设一批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平台,组织开发一批教学平台和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软件。

我们热情欢迎全国有识之士都来献计献策,关心和支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新学年必修课学时
My Plan for the Coming School Year 我的新学年计划
学习不是“刷学时”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新学年 新目标
暑假结束啦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