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在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引下,以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标志,绘就了我国九五期间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九五期间,教育部源国家教委带领教育战线全体干部和师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努力进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九五确定的目标将如期实现,教育事业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两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双八五的规划目标将如期实现。
九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两基目标的实现。截止到1999年底,全国已经有2430个县市、区含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45个达到了现阶段普九标准,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80%。目前,京、津、沪、苏、粤、浙、辽、吉、闽等9省市所辖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
全国共有592个国家八七扶贫县,截止到1999年底已有272个通过了两基验收。
1999年全国共扫除青壮年文盲299万,剩余文盲约3000万,青壮年文盲已降到5%以下。
到2000年底,预计全国将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将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将达到85%以上,如期实现双八五的规划目标。
两基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两基重中之重等观念已经被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重视、关心、支持普九,党以重教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义务教育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小学和初中的普及率和毕业率,促进了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国民素质基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1985年到1995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95.9%上升到98.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68.4%上升到90.8%;初中毛入学率由51.81%上升到78.4%。1999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99.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4.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8.6%。15年来小学毕业生升学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提高了36.79个百分点,1999年小学、初中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0.6和10.2个百分点,大大加快了普及初中的步伐。
普九取得巨大成绩的另一个标志是保证了女童和残疾儿童的入学。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女童入学率由98.63%上升到99.04%,男女生入学差距下降了0.34个百分点。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入学率也达到了98%以上。1995年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379所,在校学生29.56万人,1999年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520所,在校学生37.16万人,比八五期间提高了25.71%,还有大量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3.义务教育总规模和校均规模都有较大增长,学校布局进一步合理。
从1985年到1995年,全国普通初中在校生由3964.3万人,增长到4657.82万人,增加693.52万人,增长17.49%;1999年增长到5721.6万人,比1995年增加1063.78万人,增长22.84%;九年义务教育总规模由17334.5万人增加到19269.6万人,增加1935.1万人,增长11.16%。义务教育规模特别是初中教育规模的扩大,为广大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了更多的就学机会。
小学布局进一步合理。从1985年到1995年,全国小学由83.2万所减少到66.87万所,1999年减少到58.23万所,在校生1985年为13370.2万人、1995年为13195.2万人、1999年为13547.96万人,校均规模由1985年的160.7人增长到1995年的197.3人和1999年的232.7人。
初中布局明显优化。从1985年到1995年,全国普通初中不含完全中学初中部由75903所减少到67029所,1999年减少到63086所,普通初中在校生1985年为3964.3万人.1995年为4657.82万人、1999年为5721.6万人,校均规模由1985年的522.3人增长到1995年的674.7人和1999年的906.8人。目前,全国初中平均达到了六轨制初中规模的目标。
4.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普九的关键和基础是增加投
入,改善办学条件,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提供必要的条件。据统计,1991年全国普通中学和小学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07.94亿元和123.28亿元;1996年初中为214.27亿元,小学为340.11亿元;1999年初中为337.95亿元,小学为557.37亿元。1999年预算内义务教育事业费相当于1991年的4倍多。
八五期间,国家还实施了义务教育工程和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义务教育工程,中央财政拨专款39亿元,其中二片地区15亿元,三片地区24亿元;各省、自治区和市县按1比2配套,资金总额将超过100亿元。义务教育工程是近年来由政府拨款数额最多、使用面最大的一笔专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关怀和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决心。国家计委实施的教育扶贫工程,投入5亿元,资助贫困地区改善小学办学条件。
我国普九改善办学条件资金主要依靠城乡教育费附加和教育捐资集资。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9年,全国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总额由63.52亿元增加到281.74亿元,10年间共计1717.33亿元:同期,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由27.74亿元增加到125.87亿元,10年间共计1394.17亿元。上述两项合计3111.5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义务教育。
九五期间,全国小学和初中的生均经费也有较大增长。从1995年到1999年,全国小学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分别由265元和22元增长到414.78元和35.72元;普通初中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由492元和65.96元增长到736.55元和100.09元。
教育投入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据统计,从1995年到1999年,全国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由49341.29万平方米增加到58712.69万平方米:普通中学校舍建筑面积由33397.81万平方米增加到45357.1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率明显下降,从1995年到1999年,小学由1.83%下降到0.72%,中学由1.75%下降到0.7%,在已经普九的地方,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和办学条件标准化的目标。
5.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九五期间教师队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学历水平大大提高。从1995年到1999年,全国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由88.9%上升到95.9%。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由69.1%上升到85.63%。1999年,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占16.24%,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12.44%。
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九五期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坚持实施两基与贯彻两全相结合,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推动各地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1997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汨罗、烟台等地大面积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颁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积极探索实施素質教育的热潮。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1.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年初,教育部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全国电视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这次减负是历次减负工作中力度最大和社会关注、反响最强烈的一次,减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小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
——各地绝大多数小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取消了百分制,排名次、公布分数的做法也明显地减少,小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得到缓解。
——清理教辅材料,中小学生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引发了教育思想的大碰撞、大讨论,为加快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做了舆论准备,为形成共识奠定了基础。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由教育部牵头、30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参与组建的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已建立并开始工作。2000年国家将筹集6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十五期间国家将继续通过发行彩票支持青少年宫或活动中心的建设及维护。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从此将开始一个新的更加充满生机和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对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进行改革。
为发挥考试对教育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2000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引导中考的持续改革。另外,今年3月还下发了关于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高中毕业会考的部分权力下放,目前,各地已积极改革和调整了当地的会考制度。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3.启动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对中小学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设置、考试评价、课程实施及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起草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研制新课程的同时,组织了上百名专家,对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另外,教育部还对在部分省市试验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做了进一步的调整,突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三、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1996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已从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要特征,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
1.师范学校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效益和办学层次大幅度提高。
九五期间,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政府举办师范教育,分级管理和负责的体制得到深化。各地认真贯彻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职前教育层次重心开始上移,尤其是高师本科院校有较大发展,专科教育得到加强,过大的中师办学规模合理收缩,资源重组的效益明显。一个职前职后相互沟通,培养培训一体化,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1995年我国有高等师范学校236所,在校生58万人,校均规模2500人:据统计,2000年有高等师范学校209所,在校生约100万人,校均规模4800人。同时,在院校调整中并入其他高校的师范院校继续承担教师培养任务。
1995年236所高等师范学校中,有本科院校76所,专科学校160所,本、专科比为1:2。2000年有高等师范学校209所,其中,本科院校101所,专科学校108所,本、专科比为1:1。1995年有中等师范学校897所,1999年下降为815所,今后将继续减少,逐步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
2.培养培训了大批合格教师,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九五期间,高等师范学校共培养专科以上毕业生约100万人:中师培养毕业生约140万人: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学历培训共培训中学教师28万人,培训小学教师78万人。此外还对大批中小学教师开展了非学历培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由1995年的88.85%、69.13%、55.21%提高到1999年的94.69%、85.61%、65.82%,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观。
3.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的,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在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的基础上,九五后期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发动了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的,以师德和计算机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工作。
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第一期857名学员已经完成集中学习并取得良好成效,第二期有2839人参加的培训已于2000年10月开始,各省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也将在今年内陆续启动。国家抓好示范性继续教育教材建设,并向全国推荐345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各地也开发了配套的地方教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贯彻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政策、法规,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被确定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并拟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活动,在全国掀起师德教育的新高潮。
4.建立和完善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1997年教育部颁发实行全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要求担任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的出台,在制度上把培训和校长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对于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12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发了教育部第八号令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规定要求,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没有接受或没有达到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继续担任校长职务。这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部门行政规章,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逐渐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5.民办教师问题可望如期解决。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战略方针。1997年教师节,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
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实行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即坚决关住新增民办教师的口子、有计划地将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师范学校定向招收民办教师、辞退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对老年民办教师实行离岗退养制度。在整顿、调整民办教师队伍的同时,九五期间国家共安排了近80万名专项指标用于合格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各省区也相应安排配套指标用于民转公。
1995年,全国民办教师多达210万人,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省区已经宣布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战略方针将如期实现。
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力度加大,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再遥远。
1999年高校扩招成为街头巷尾一个最热门的话题。这一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为160万,增长幅度达47%,录取率达49%。今年,高校招生规模在1999年扩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为204万。1998年,普通高校招生108万,2000年达到204万,两年招生总量翻了一番。
新一轮高考改革有了较大进展。从1999年开始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录取手段等方面展开改革,原定3年左右时间完成全部改革的目标将顺利实现。
——考试科目设置改革。1999年广东率先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打破了大一统的考试模式,扩大了高校对考试科目设置的选择权,相应地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对高中教学改革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00年综合能力测试正式进入X,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四省也进行了高考3+X科目设置改革,2001年将有18个省市区参加此项改革。
——高考内容改革。从总体上看,近两年高考各科试题难度适当,新颖灵活,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体现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正确导向。
——网上录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明显提高了录取工作的效率,而且对保持高校招生工作的社会公正和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参加网,上录取省市数、高校数和录取学生数均超过50%的目标,明年全部省区、市将进行网上录取含现场计算机网录取,争取后年基本实现网上录取远程化。
——高考形式改革。北京、上海、天津、安徽2000年進行了春季高考试点。
九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对于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