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00-02-02 00:25赵建伟杨金顺石冲之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学分制我院

赵建伟 杨金顺 石冲之

一、建立并完善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1.积极开展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学习活动

我院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学习活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院范围的思想发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使全院教师了解了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现状,发展趋势,清楚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深刻内涵,对改革思想、观念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清醒的认识。第二阶段主要是解决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努力方向以及人才观、质量观等问题。第三阶段是理论联系实践。该阶段采取边学习、边认识、边实践、边总结的形式。教育思想、观念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因而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常更新,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推陈出新。

2.努力开展好原国家教委、中电联立题项目的研究、为教学改革探索新路

1996年初我院承担了原国家教委的“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立项项目。1997年年初,以教务处牵头承担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及信息系统的研究”立项项目,承担课题以后,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实践,使课题的研究真正起到龙头的作用,带动了学院的全面教学改革工作。

3.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认真做好教学计划修订工作

1996年,我们以学年学分制为依托,修订了全院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1998年我们在此基础上,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前提,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本着“低重心、高起点、少学时、多空间、优结构、重素质”的原则,又一次修订了全院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本次修订,使理论教学总时数由原来的2 770多学时缩减到2 400学时之内。2000年,我们再次修订了全院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前两次修订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全面实施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给学生以更大的空问;二是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扩展专业面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再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4.结合实际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

配合招生制度的改革,遵循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培养的原则,我们先在覆盖广,影响面大,条件成熟的部分课程中进行了选课的试点。在总结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本着要进一步增强学分制管理的柔性,使之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的原则,从2000级开始,全面实行了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5.抓好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我们不断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已有的金工实习基地,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基地进行了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新建了电工与电子工艺实习基地,正在筹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彷真实习基地。并在实验课改革方面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提高效益,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课独立设课,还配合学分制建立开放实验室等。

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上,我们主要在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等方面很下功夫,加强指导、监督、检查的力度,使其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规范、严谨,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6.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首先。我们从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切实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手,促进“两课”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增加文化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的比重。“两课”教学以联系实践、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实际管用为原则,辅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和“英语”竞赛,并认真总结经验,使该项活动深入人心。并在竞赛成绩方面年年都有新突破,1999年我院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各一队,在校内形成了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与新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并完善院系两级分层负责的教学管理体系

1997年,出台了与我院当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院系两级分层负责的教学管理体制。该体制中,学院教学管理主要负责教学工作总体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协调和组织学科专业的调整工作;通过教改基金立项等手段引导和推动教学改革,使之向学院既定目标发展;在对系(部)授权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各系(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大了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了对教学改革的引导和服务。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多年来,我们适应形势的发展,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和改善政治思想工作,进行师德教育,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教书育人的品德。积极探索并完善新形势要求的教师聘任办法,并采取得力措施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学术研究、现代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坚持和完善青年教师试讲制、导师制、岗前培训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坚持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措施,设立了青年教师培养基金和博士教授基金。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稳定教师队伍。

3.加强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监控教学工作:(1)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例会,总结各部门上月的教学工作,布置本月的工作,并刊出一期《教学工作简报》;(2)1990年成立督导组,督导组(定期)日常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评出三类课堂;(3)建立各级领导的听课制度;(4)始终如一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5)定期举办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6)建立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学生意见;(7)出台了《关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否定性意见的调查处理办法》;(8)教务处每月进行两次随机检查。这些制度的执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和稳步提高。使我院的教学工作一直运行在良性的轨道上。

4.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益

我们组织人员开发了适合我院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到校园网上运行。目前该系统不但可以选课,而且教学计划、学生成绩、文件、通知等也可通过网上传递。不但提高了管理效率,避免和堵塞了人工管理时的一些失误和漏洞,同时还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使管理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各教学环节的检查监控,使管理工作更加深入、扎实。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学院教务处

(吉林132012)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学分制我院
初中生体质健康实施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优化材料力学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新课标对教学计划灵活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