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林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因此,学生工作必须同学校的培养目标紧密相联,围绕这一中心而开展工作。为此必须在现有条件上,按照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构建学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要把校内资源同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通过学生工作组织有效地运作,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
一、组织结构的比较
一个学校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科学,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就能使学生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问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学生工作组织结构就目前在我国高校来讲有多种形式,包括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等等,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结构(图1)。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一方面,各级领导人员有相应的职能机构为助手,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一个管理机构又保持集中统一的指挥和领导,避免了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的现象。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协作配合问题。由于职能部门之间分工过细,势必造成协调配合不好,从而妨碍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职能部门虽不直接领导下级的指挥机构(如学生处与各院、系之间),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在各专业范围内对下级机构提出工作部署和要求。这些要求如不能协调好,就会形成实际上的多头指挥现象,使下级机构无所适从。其次,各职能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困难。因各职能部门是由不同的校级领导分管,虽然下级有问题可以找上级,一级找一级,但由于各职能部门横向联系少,要解决一个问题需绕很大一个圈子,很不方便,所以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相脱节的,其表现:一是教育和管理职能脱节,机构重叠,造成一定的人力及资源的浪费;二是横向联系困难,协调性差,信息传递不畅,易发生矛盾;三是服务对象重叠,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也易出现无人管理和负责的“盲区”。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传统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从中美两国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比较来讲,它们的差别是较大的。当然这种差别有其社会制度、体制不同的因素,也有其培养目标不同的原因。但单从学生工作组织结构中所涵盖的学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效率而言,我个人认为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更简洁明了,效率会更高些,实用性更强些。因管理层次少,工作内容广,关系比较顺,信息传递及反馈快,而且较注重了学生发展问题。
二、建议模式
通过中美两国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的比较,我认为有必要修改我国学校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并提一个建议模式,暂称为“主、副线结构”模式。
主线结构。主要指学校中日常的学生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分为职业服务、健康服务、宿舍生活指导、学生活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财政援助、校内服务等。
副线结构。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涉及到自身发展所需的内容。具体分为生活计划、心理咨询、精神、情感、政治、身体、社会活动等方面。
按照主、副结构的设想,作为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应是(图4):
为了进一步体现建议模式的原则,可把学生发展分为8个方向,并把某些专业学科、部门与学生发展的8个方向联系在一起,重新构成一个图示来加以说明(图5):
上面所建议的模式是一种并行的发展组织结构,主副结构相互联系且平行运行。这种模式显示了主副结构之间关系,副结构对主结构起辅助作用并解决一些不明确的、棘手的问题,是一个联系部门之问和校内资源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具体说,建议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校内资源,并把资源与组织结构合为一体,使其集中于学生的发展方面。
2.副结构中的工作人员是从各个部门“借用”来的,是由于增加了工作量但受人员编制的限制,许多工作在主结构中无法触及和完成,而借助副结构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一矛盾,同时也可利用副结构来完成较为复杂或特殊的任务,因此具有灵活性。
3.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些专家参加,这些专家是经过挑选的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优秀者。他们参与学生发展工作,势必能提高工作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和强有力的保证。这些专家来自与此项工作相关的专业院系和部门。例如,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很自然地参加关于学生情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部门,就像图5所示的那样。这个与专业相联系所产生的模式及独特结构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从而使“三育人”工作真正有了一个载体。
4.这种结构并不排斥各个专业院、系学生工作,他们同样要对学生工作全面负责,而且这种做法更会使学生工作专业化、专家化、正规化。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