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洁
社会结构的变化对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结构包括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就21世纪社会结构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两个因素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人口的年龄结构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能不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人口的年龄结构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高教、中教、小教三者关系的比例上。如果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的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就应放在基础教育上;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的国家,就要比较注重高教的发展。
到了21世纪,我国的人口结构属于成年型结构。根据社会学家预测:在21世纪,总人口将达到峰值时,人口是15.19亿。[1]其中O—14岁人口有4.4亿,占总人口的36%,20岁以下的人口有5.6亿。这样一个庞大的学龄人口群,当然给发展普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明普教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国老年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2000年65岁以上的人口为6148万,占总人口的6.8%,2004年将超过7%,开始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2]这一推论不无根据,我们可以从50年代开始的人口演变来证明:
从中可见,进入90年代后,我国人口年龄分层结构就已从过去的少年型进入老年型。这就不能仅仅提倡发展普教,像以往那样压缩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应使教育的纵向结构由原来的优先发展普教朝着小教、中教、高教在结构上进一步平等的
从上表中可知,从1952年到1989年37年间,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总数有很大增长,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1.48%提高到70.87%。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中学文化程度人口,往下依次是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和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文盲与半文盲人口数量则大幅度下降。从受教育年限比重上看,增长幅度最大的也是中学文化程度人口,其次是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则在1985年前持续下降,1985年后才略有回升。中学文化程度人口在人数比重与受教育年限比重两个方面的优先增长,使得整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不断分散,教育不平等系数日趋降低。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年限的进一步延长,我国教育分层结构也进一步朝着更趋平等化的方向变化。
教育纵向结构的平等化发展趋势,为方向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转化。这一目标的提出除了上述人口年龄结构的制约外,还是几十年来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自从50年代起在人口的年龄结构增长的同时,教育在纵向发展的结构上已经朝着与之相适应方向转化了。21世纪教育满足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奠定了基础。这表明,高等教育要与普教同步发展。这样一个发展比例为21世纪发展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压力。在有限的经费情况下,高等教育要缓解如此巨大的压力,就要改革投资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除了继续实施缴费政策以外,还要加大其他方面的改革力度,以适应21世纪人口结构对高教发展的需求。
二、产业结构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因而研究21世纪的高等教育结构,也不能不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它的影响。我国现有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造成的。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是以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所以专业设置也都为了适应第一产业的需要。到了90年代,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上升,可是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并没有大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不相适应的情况,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分配难的主要原因。
据有的学者统计,1990年第一产业占27.1%,第二产业占41.6%,第三产业占31.3%。1995年,第一产业19.6%,第二产业49.1%,第三产业31.3%。到2050年,第一产业7%,第二产业37%,第三产业56%。因此,要根据这一变化情况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开设适应第三产业需要的专业,发展二产专业和三产专业以解决上岗人员的技能培训问题。
在专业教育资源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培养直接为第三产业服务的人力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改变第二产业中面临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样,我们高等教育结构才有可能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
注释
[1][2]陆学艺·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结构·新华文摘,1995.5.5
作者系吉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研究员(长春130022)
责任编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