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心
公元1708年,宋神宗的姐姐长公主的小女儿病了。长公主派人请遍了京都的名医,用遍了各种各样的贵重药品,女儿的病还是不见好,可把一家人给急坏了。正在这时候,听人说山东有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叫钱乙,擅长治疗小儿的疑难病症。长公主立即派人火速赶到山东,把钱乙请到了汴京。钱乙到了长公主的府邸,看到孩子身体虚弱,脸色枯黄,原以为是得了什么大病。当他检查以后,紧张的神情渐渐变得轻松起来。他坦率地对长公主说:“这孩子没有什么大病。不用着急。她得的这种病,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完全是因为您对孩子太娇惯了。”他又说:“大凡有钱的人家,孩子的吃穿往往过于讲究。您的孩子,是平时吃的油腻食品太多了,脾胃阻滞,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穿的也过于暖了,缺少活动锻炼,弱不禁风,难御风寒。因此,身体瘦弱,脸色枯黄。这种病要治好,那很容易。但今后如果不加注意,即使是这次把她的病给治好了,以后有可能还会再犯的。常言说:小儿无冻饿之患,而有饱暖之灾。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小孩子饮食次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吃得太饱,以免伤及脾胃。穿衣服最好轻薄一些,不要穿得太厚太暖,让她多到户外游戏活动,这样可以活动筋骨,畅通气血,体格就会变得壮实。”
孩子吃了钱乙给开的药,不久便好了。长公主按照钱乙的嘱托教养女儿,她的身体越来越健壮。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饥则死”;“人生于温”,“寒则死”。“饱”和“暖”是人生存最起码的条件,若不具备便不能生存。这个道理简单明了,尽人皆知。然而,过“饱”、过“暖”,超过了人体的正常需要,就要出现负作用。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吃不饱,穿不暖,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吃得太饱,穿得太暖,同样也会对身体健康有害。
古代的长公主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家里很富裕,就让孩子吃得过多、过饱,穿得过厚、过暖,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门之内,养尊处优。她以为,这样做是对宝贝女儿的关心和爱护,其实恰恰是害了孩子,把女儿养得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成天病病歪歪的。
古人还说过,小儿得病,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受害于“天时”,也就是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孩子适应能力差所致;二是受害于“庸医”,生病遇上了“二把刀”的大夫,孩子病越治越严重;三是受害于“父母”。怎么父母还会“害”自己的亲生骨肉呢?其实,这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娇生惯养是孩子致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过去的长公主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今天不也是有许多的父母还在“重蹈”长公主的“覆辙”吗?
就说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哪个不是过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呢?他们享受着“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呢?许多孩子都是弱不禁风。有的表面看起来自白胖胖的,水灵灵的,可一阵风就会把他给吹得感冒发烧;有的每天是营养品、保健品不断,“伙食标准”比家里其他成员都高,却是面黄肌瘦,长得像个“黄豆芽子”似的。现在的许多独生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富贵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就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爱得太过分了。家长对孩子的“养”,完全陷入感情用事的漩涡,而不是按客观需要办事。
对孩子娇生惯养,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给他们的思想品德造成不良的影响。孟子说过:“凶岁子弟多暴,富岁子弟多赖(即懒惰)。”意思是说,遇上灾荒年头,孩子们容易产生暴行;丰收的年头,孩子们容易变得懒惰。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家长的娇惯溺爱,使孩子们变得既“娇”又“骄”。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的话,不仅是孩子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也是国家、民族的不幸。因为到21世纪,我们的独生子女就要走上社会,他们要承担起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重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
现在,我们当了国家的主人,社会地位提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优越了。可以说我们是既“富”也“贵”了。但要高度警惕,可别让我们的孩子们都得了“富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