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文学并没有自由

1995-05-09 17:37胡德培
清明 1995年1期
关键词:作家文学艺术

胡德培

文学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企图占据自由,拥有自由。

十多年来,冲破了“四人帮”对艺术的窒息,冲破了极左思潮的禁锢,以及种种艺术上的条条框框的束缚,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引进了西方现代派创作及其艺术经验,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突破了许多禁区,思路开扩了,题材丰富了,人物复杂了,表现多样了。这无疑是为文学开辟了自由发展、自由竞争的良好局面,使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文学领域那种沉闷和僵化的空气活跃了,清新了,富有生命气息,充满了勃勃生机。

近些年,中国文学界有人提倡思想领域的自由意识,随心所欲的自由思考,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创作自由,于是,主张反映自我意识、自我感觉;白描手法的客观描绘搁置一旁了,主观叙述与纵横议论上升为主位;故事情节有意淡化了,时空颠倒与意识流动明显增多起来;离奇的、刺人耳目的、让人不舒服的题材选择十分随意,真诚的写实和刻意的描绘显然太少;既复杂而又模糊的人物形象充斥笔下,鲜明而又典型的艺术个性实为罕见;开掘生活深层意蕴的切实之作不多,着力渲染男女之间性的吸引、性的追求、性的渴望以及性行为、性意识等等俯拾皆是;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追求的艺术创造久违了,揭示一种丑陋、欣赏一种丑陋、赞赏一种恶习或低俗情趣的急就章成了寻常之事……这样的文学倾向,这样的创作现状,对作家和作品来说,表面看来是自由了,自如了,随意了,随便了。然而,从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上来说,这种自由意味着什么呢?这种创作自由和文学自由给我们提供出什么样的艺术产品呢?

先从生活的角度来考察。

人类的生活领域是无限广阔的。从宏观到微观,大至宇宙空间,小至原子世界,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精神、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到物质生产领域,作家本应在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里纵横驰骋,自由采撷,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审视角度,都可以而且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去选择生活、描绘生活、表现生活,这对于艺术创造者来说,是有同等的充分地选择自由、描绘自由和表现自由的。可以说,生活有多么宽广,作家就会有多么宽广的选择余地;生活有多么丰富,作家就会有多么丰富的描绘笔墨;生活是那么多彩多姿,作家就会具有那么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这是说,艺术与生活贴近,艺术如实地表现生活,使文学创作蕴蓄着春意和生机的情景。

过去,某种思想观念划定作家只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某种艺术教条限定作家只能如何表现,不能如何表现……艺术的极左思潮与艺术的教条主义显然妨碍了作家选择的自由、思考的自由,束缚住了作家的手足,规定作家只能走向哪里,不能走向哪里,只能关注什么生活,不能关注什么生活,形成了作家的思想僵化和眼光狭窄。这显然是大大不利于文学创作和艺术生产的。

如今,作家摆脱了思想羁绊和艺术枷锁,这是生产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这是大大值得肯定、值得欢欣鼓舞的。这是一方面。然而,另一方面,改革大潮奔涌而来,难免是会泥沙俱下的。比如,现今某些寻求自由的文学,或者主张远离生活,进入主观意识与自我表现,甚至只去写自我的内心,自我刹那间的感觉,常常令人觉得虚无缥缈;或者寻找光怪陆离的事件,写那些特殊了而又特殊的人和事,往往使人难以置信;或者只一味描绘性生活、性行为,仿佛人们除了男欢女爱的关系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生活内容,也没有什么人生追求和理想奋斗了……因此,这样的创作,不仅远远地离开了真实的社会生活,离开了有意义的现实内容,而且使有关的艺术描写变得相当偏狭,同时也束缚住了作家艺术笔墨的表现能力,或使人难于理解与捉摸,或使人感官受到强烈刺激,显然都离艺术应有的生活基础和审美原则的要求相距越来越远、越来越令人担忧了。

再从艺术的角度来考察。

艺术的表现方法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但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对一种生活素材来说,可供选择的众多艺术体裁、表现形式和展示方法当中,最适宜的常常只有一种。这与文学的发展进程、具体的时代环境、作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修养,以及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艺术传统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屈原的《离骚》。这是屈原在楚国危亡关头的特定情境下,这位三间大夫爱国志不能伸的情感的进发,在当时中国诗歌与民间艺术的发展中,以及作者独特的文化素养与艺术追求的境况下,自然融会而又独具匠心地创造出来的一部作品——独树千古的骚体艺术。

再如鲁迅的杂文。可以说,这是在数千年华夏文化艺术发展到现今,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一切形式均已高度发展的现今,因鲁迅的品格、修养、思想与精神,在当时特定的情势下,他在千万种艺术表现形式中,独独选择并独树一帜地创造了一代杂文艺术。这是古往今来任何人也不能与之媲美的。

现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在引进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大量的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涌流而入,什么意识流、印象派、象征派、结构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什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新体验小说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欧风美雨,吹乱了人的思想,浇昏了人的头脑,使一些作家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例如。有的人一方面在创作意识上大谈所谓寻找自我、表现自我,然而,另一方面,在艺术表现上需要发挥自我特点、突出个人风格的时候,他却偏偏忘记了自我、抛弃了自我,盲目学习他人,一味模仿外国,忽视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忽视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生活的现实环境。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时,也总是喜欢化妆打扮,穿着洋服,寻吃洋食,学走洋步……这样搞出来的东西,往往弄得不中不西、不土不洋,既没有中国气派,又没有西洋风味,实在远离了现实生活基础和民族艺术的根本。使人看了,往往哭笑不得。

还可以从读者的情趣来考察。

中国迄今已有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今日的读者,有形无形、有意无意间,无可否认地都受到中国文化艺术优良传统很深很深的影响。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广大读者的欣赏习惯、阅读情趣,尽管因为时代变迁和现代生活习俗、生活方式已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但是,崇尚中国风习和民情,推重民族情愫及其伦理道德,追求文学的故事性、情节性和可读性等等,其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依然是非常突出、非常强烈的。

因此,及时反映现实问题和生活热点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相当时期以来十分走红。这是因为我国长期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人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关心大众的安危和生存环境,关心大家所注目和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自然使这一类文学创作近几年来一直爱到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因此,传记文学、特别是名人传记很受青睐。显然这是与众多读者有高尚的理想与追

求,尊崇民族气节、民族品格、民族精神密切相连的。

因此,散文获得大发展。因为,散文这种艺术形式相当自由、洒脱,便于抒发人生感受与历史情怀,便于咏唱祖国山川与秀丽风光,便于借景抒情与借物咏志……文章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写来随便,不必拘泥于一定之规,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儿写哪儿,什么风格,什么意境,什么情感,什么意蕴,皆可以随意安排,挥笔泼墨。作者往往可以充分尽意地去写,读者亦可随心所欲地去读,去思索,浮想联翩,余味无穷。

因此,通俗文学走俏。自然,这是与众多读者的文化水准、欣赏习惯和阅读情趣直接有关的,也是与这类作品强烈诱人的故事情节与动人心魄的思想内容直接有关的。

因此,表现思乡情、爱国情,反映群众心理和大众意愿的,歌颂高尚情操、推重民族风尚和良好品德的文学作品长久不衰。显然,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有着优良的民族风尚、民族道德、民族精神,人民群众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等美好品德与情操从来是代代相传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今日的文学创作,与备受群众欢迎相对立的,也有群众所不欢迎、不喜爱的一面。比如,有的一味玩弄花招,耍花架子,显示一知半解、一招半式的表现技巧;有的大搞时序颠倒、空间错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写法;有的空泛抽象的议论,故作高深:伪装玄妙,让人不知所云;有的有意朦胧,瞎装模糊,假意象征,冒充哲理,使人难以揣摩;有的人物如天马行空,故事如香烟缭绕,情节影影绰绰,若有若无,叫人难以把握,有的作者由性而起,性结泛滥,展示一些肮脏丑恶的性行为、性动作;有的过分超前,描绘超前的生活享受,超前的人际关系,超前的道德行为,超前的人类意识……诸如此类,因为它们不考虑读者,不顾及读者,自然读者也就不考虑照顾它们了,故而被大众所摒弃、所厌恶,大众不屑问津,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总而言之,文学渴望自由、追求自由,欲图摆脱一种客观束缚,突入主观世界,结果脱离了生活的广阔无限,陷入了狭窄的自我;或者从过去某种观念、某种政策的束缚里解脱出来,一度似曾获得了某种自由,却又立即拘囿于自我的束缚——这种自我,似乎具有了某种自由的权利,但又同时丧失了另一种真正的自由。

在艺术表现上,从过去相对狭隘和多受局限的艺术条条框框里突破出来,作家有了随意选择艺术表现方式的自由,但却常常在引进艺术的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中随手拈来,既不考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根基,又不考虑客观的社会环境和题材内容,往往东采一枝花,西摘一片叶,东取一缕光,西涂一片色,自然弄得作品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伦不类。这样的文学作品,其实是忘记了自尊、自立的民族气派,忘记了自我独特的艺术风格,脱离了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和美学原则,自然也就失去了那种独特自我的真正自由。

在对待读者的态度上,过去提倡“舆论一律”,强使读者接受某种思想观点的宣传,无疑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文学创作应有的自由。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发展,自然要求文学面向读者、面向市场,促进了文学努力突破某些禁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是,在新潮涌动、金钱万能的新环境下,文学如被金钱所诱惑,被金钱所“买断”,那当然也便没有了自由。比如,那种过分地投合读者的兴趣,甚至以低俗、霉烂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趣去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也许有人以为那是文学获得了一种选择的自由,其实,那种被金钱所腐蚀、所锈损了的文学创作,那是必定会遭遇到读者所抛弃的自由的。

可见,文学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依照一定的生活规律、艺术规律、美学原则、读者情趣、社会环境、客观需要等情况去办,才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历史性的贡献。这里,包括一定的主客观特定因素和条件,既需要主观才智的高度发挥,艺术灵气的充分闪现,又需要极有效地运用社会历史因素和文化艺术环境,以达到一定时代的思想高峰和艺术高峰。如屈原之创作《离骚》,曹雪芹之创作《红楼梦》,莎士比亚之创作著名的戏剧,巴尔扎克之创作《人间喜剧》,托尔斯泰之创作《战争与和平》等等,那都是自由的文学的极大成功,是文学创造的辉煌硕果,其中深刻的社会思想意蕴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是永远令人珍视、耐人思索的。

我们在努力追求自由的文学的时候,时刻应当警惕着:不按照艺术规律和客观环境需要所理解所寻求的自由,那是并没有自由的。

1994年6月2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邹正贤

猜你喜欢
作家文学艺术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