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将”黄志红

1990-08-28 03:47陈玉胜
中国青年 1990年3期
关键词:推铅球时用铅球

陈玉胜

从田径世界杯赛创立以来,不要说中国,就是全亚洲,也从未有谁获得过一块金牌。然而,这令人羞赧的历史,终于被中国姑娘黄志红打破了。她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以20.73米的优异成绩,夺得了世界杯田径赛女子铅球的金牌。

有人说黄志红是个福将,甚至连她本人也称自己有“福气”,可了解她的人谁不明白,这“福气”的背后凝聚着多少艰辛、坎坷、伤痛、眼泪;付出了多少难以言述的追求和拼搏!

黄志红出生在浙江金华兰溪县,父母都是兰溪纺织机械厂的工人。她生来就像个假小子,从不穿女孩的花衣服,和男孩一样掏鸟蛋,捅马蜂窝,玩官兵抓贼,整天泥猴一般,厂子里谁都知道老黄家有个“疯丫头”。

“疯丫头”的体魄也像皮实的男孩一样,硬硬朗朗,结结实实,一天到晚有使不完的精力。1976年,也就是在黄志红13岁时,省业余体校的王水琪教练在黄志红的学校选苗子时,一眼就瞄上了这个浑身充满了生气的“疯丫头”,把她带回体校去训练。

王教练是搞标枪的,开始他让黄志红训练标枪,虽说黄志红玩起来,野得不让男孩子,可一旦让她正经起来,把那根细细的、长长的标枪,按着规矩笔直掷出去,她却乱了手脚,无论怎样调教和训练就是上不了正路子,或者干脆说不开窍。没办法,那就试试铁饼吧!可没想到,掷铁饼一转圈就头晕,晕得厉害。这活也没法干。怎么办?再试试推铅球吧,如果还不行,只有卷铺盖回家了。

说来也许还是缘份,黄志红捡起一个铅球,掂了掂,推出去时竟虎虎生风,有一股子势头。当时,很少有女孩子选择这一项目,但当王教练问她愿不愿推铅球时,黄志红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在黄志红成为世界冠军之后,有记者采访她,问她是不是天生就喜欢推铅球时,她立即予以否认:“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它,死沉死沉的大铁疙瘩,有什么好喜欢的,想当年,我不过是争强好胜气不过自己,为什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以才练上了铅球。”1979年3月,国家田径队教练阚福林路经杭州,到省业余体校看望自己的老朋友王水琪,王水琪则正在场地上训练黄志红投掷,当时年仅15岁的黄志红一鼓劲,投出12米半多,给阚福林留下深刻印象。他凭自己的直觉,感到这姑娘是块推铅球的料。回北京以后,他立刻写报告,把黄志红调到国家集训队。从这时起,黄志红才正式开始了她铅球运动员的生涯。也可以说,在这之前,她是一帆风顺,颇有福气的。

黄志红的“福气”很快受到严峻考验。

到国家集训队后,马上就投入高强度、高密度的冬训中,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的训练生活。

黄志红有块头,有力气,但柔韧性、灵活性差一些。阚教练针对她的这些弱点,不断加码训练她,练习腹肌,练习各个关节、韧带的灵活性、柔韧性,她每天必须完成上百次的俯卧、仰卧、奔跑纵跳,十几组素质课训练下来,常令从不叫苦、从不惜力的黄志红感到精疲力竭,感到再也坚持不住要坍垮了一样。

投掷铅球和进行其它项目的体育运动一样,有着一整套复杂而精巧的技术。人光有力气还远远不够,还要学会将全身各处的力量,在一瞬间,迅急集中到一点爆发出去。这说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经千锤百炼,不经呕心体悟,你就永远达不到这一境界。

刚开始,黄志红只会卖傻力气,为了能尽快提高成绩,一上午就能投掷上百次,那时她坚信一点,只要再使把劲,这次推的就会比上一次好,有时练得性起,天黑了,别人早都吃完饭,收拾好玩去了,她还一个人在训练场拼命地投。

阚教练摸透了她的脾气,并没有急于制止她、纠正她,而是帮她找了许多训练资料及有关的生理解剖等学科的书籍,从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训练基础要领上不断熏陶她,提高她。渐渐地,心粗如男孩的黄志红开始懂得用心去推铅球了。在训练中,她不再盲目追求推铅球的次数了,而是格外珍惜每一次投掷,投掷前一定要想清楚各个技术环节的要领,想清楚这一次投掷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肯推出。她开始要求自己每推一次就要有一次心得体会,每推一次就要发现自己还欠缺什么。到这时,黄志红才算懂得什么是推铅球之道,也才发现,这样的训练比起卖傻力气来,还要艰苦上百倍。

功夫不负苦心人。从1985年开始,她的成绩直线上升。1985年,她以18.01米得全国第二;1986年全国比赛,她以18.87米的成绩获冠军;同年在亚运会上又拿了冠军。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田径界把目光都盯在铅球上,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很可能在铅球上得到突破。黄志红当时正处在上升时期,她满怀希望满怀信心飞抵汉城。哪知,她失败了,败得很惨,只得第八名。19.86米,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大失水准。比赛刚结束,她就一头冲进录像室,观看自己比赛时的高速摄影录像,她大吃一惊,自己的整套技术全走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她流着懊悔的泪水对记者说:“奥运会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本来很有信心拿个好成绩,但一比,砸了,不光是名次,整个人生都大打折扣呀——失败让你不敢相信自己了。”

从汉城回来后,她好像换了一个人。平常爱说笑玩闹属乐天派的她,整天默不作声,愁眉苦脸。

队里放探亲假。本来感到无颜见乡亲父老的黄志红,却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家乡人民欢迎和省体委的表彰。最让她难以忘怀的是,当她回到家乡兰溪,走进那熟悉的纺织机械厂厂区大院时,工人们都围拢过来和她亲切地打招呼,竖起拇指夸她有出息,给家乡争了光。甚至几位工人找到厂领导,递上一份“奏折”:“黄志红是咱们看着长大的,她在奥运会上得了第八名,了不起,是咱厂的荣耀,咱们厂还不表示表示?”于是厂长亲自摆下庆功宴,请黄志红和她的父母出席。当大家为黄志红碰杯时,黄志红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地滚落下来。家乡人民的热情与鼓励,温暖了黄志红那颗灰冷的心。如果说,当她用心去推铅球时,才懂得了什么是铅球的话,那么,这次奥运失利使她懂得了人生和事业,懂得了应该以献身的精神去追求。

探亲假结束返京的第一天,她就到田径馆抓起了铅球。

长期大量的训练和比赛,使年仅26岁的黄志红浑身伤病。她的腰、膝、腿、腕都有伤,曾几次住院医治。就说那双脚,左脚4条韧带都断过,右脚脚踝也曾多次扭伤断裂。每到冬天,伤病发作,使黄志红痛不堪言。每天早晨起床就像过一道大关似的,她的双脚不敢沾地穿鞋,得一点点试探着支撑住,否则踝关节就会钻心地疼痛。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穿上鞋,平时走起路来,不明就里的人一定会以为她是个“跛子”。

为保证正常的训练和比赛,黄志红还特地为自己准备了一套从不离身的装备。她有两副腰带,练力量时用硬牛皮制的,就像举重运动员那种;另一副是软皮子的,练技术时用。她还有两套护膝,一套是排球运动员用的那种短护膝,比赛时用;另一套是在北医三院专门定做的,里边加了尼龙垫,是训练时用的。

自从黄志红经历了汉城奥运会的挫折之后,她的心里开始有了“事”,她为自己订的目标,再不是什么铜牌、银牌,而是田径界几代人都梦想的金牌,她非摘取它不可。

她又自觉地加大训练量,更加用心地体悟推铅球之道。有一次,她到民主德国访问比赛,看到民德的运动员特别注意练左侧支撑,以便转身推球时的动作更具爆发力。她就自己试着练。可谁知这样一来,她左脚的旧伤一齐发作,痛得她汗流浃背,脸色煞白。教练与队友都劝她别练了,可她说什么也不肯,硬是坚持了下来。

还有一次,她骑自行车摔了一个大跟头,把手腕摔伤了,她像闯了祸的孩子,躲闪着教练。但阚教练讲:“哪能躲得过我这双眼,我整天就盯着她们的手腕呢?那是铅球运动员的命根子,我一见她手腕上打着绷带就急了,狠狠吼了她一顿,禁止她们今后骑自行车。”可谁知,第二天训练课上,黄志红又吊着个腕子出现在训练场。

到巴塞罗纳参加田径世界杯赛时,黄志红又旧病复发,动作走样,在决赛前一天,阚教练狠着心让黄志红将推球时的身体重心再放低一些,可在练习时,受伤的膝关节在弯曲时卡了好几次,痛得黄志红死去活来,口吸凉气。她要突破的不仅仅是降低重心,而是自己伤病的极限。可她硬是坚持住,把技术动作改过来,重心降低了!

终于,黄志红夺得了金牌!

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她身上幸运地降临了,但为了这份“福份”,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可在黄志红的眼里,这仍不算什么。她的目标,她的事业,是破世界纪录,是拿下一届世界大赛的金牌。

猜你喜欢
推铅球时用铅球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会弹的铅球
浅谈如何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
可怕的人
脑筋急转弯
探究推铅球最大距离的最佳投出角度
两种求铅球最佳出手角的方法比较
铅球教学最后用力阶段保证力量传递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