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寿康
一九三○年代初(对日抗战前),余在武汉国立武汉大学任教,担任中国哲学史讲座。当时编有讲义,三年成书,名《中国哲学史通论》,由前辈夏丐尊先生题签,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时在一九三六年左右,直至解放后开明改组,停印为止。屈指至今,本书停印,盖已三十余年。
此次承三联书店当局大力支持,得以重新付梓问世,衷心十分感谢!
查本书内容平平,但观点却与当时各家不同,主以唯物辩证法阐述我国历代各家之思想。余以经济学,素非所习,然对马克思所创唯物史观及唯物辩证法等理论甚感兴趣。尝以为欧洲近代经济学界有两大伟人,一为亚当·斯密(Adam Smith,一七二三——一七九○) ,一为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前者著《原富》(《On the Wealth》)一书(一七七六年出版),为资本主义经济之经典。后者著《资本论》(《Das Kapital》)一书(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第一版),为社会主义经济之圭臬。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先进各国,科学进步,机器发明,经产业革命,采自由经济制(即亚当·斯密所主张者),工业发达,突飞猛晋,物质文明有长足之进展,人类生活获得显著之福利。然至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却流弊丛生。其最大之流弊为贫富之悬隔与生产之过剩。前者为各国国内纠纷之渊源;后者为各国国际冲突之基本。马克思目光如炬,洞烛隐微,提出挽救之策,以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至相当程度,必须彻底改革经济制度,实施社会主义经济,方得消除弊端,造福人类。此即所谓社会革命。而一般言之,社会革命之发生,世界落后国家有时反较先进国家为早。列宁以为此乃历史发展的必然,无法避免者。
果如列宁所料,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首告成功。我国自鸦片战争(一八四二年)以后,百余年间,国势衰弱,经济萎缩,无法振兴,全国沦为列强之市场或殖民地,任凭宰割。幸有先知先觉,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在孙中山总理领导下,于辛亥年(一九一一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一九四九年又由于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主席之领导,奋斗,完成民主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距解放胜利不过三十二年,然国家建设,进步神速,成就极大。最显著者:如铁路,自原有一万二千公里增建至五万公里,长江大桥建成四座,黄河大桥建成十四座,各省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除西藏拉萨外)皆可通车。如公路,增建至九十万公里。如大小水库筑成八万个,西北一带地下井掘成八万口,黄河、淮河皆经整治,故农田水利大改旧观。如石油,年产达一万万吨,煤炭年产达六万万吨,钢铁年产三千万吨,电力增加年达六千万千瓦。纺织品及谷物,年产量皆居世界各国之冠。其余政治、文教、科技、国防等等方面,亦成绩辉煌,不胜枚举。(读者可参考各种中外统计资料)足见祖国自解放以来,为时虽暂,但因完全挣脱国际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之重压,独立自主,团结安定,而且路线正确,举国努力,故大小建设所成就之业绩远超过去百余年之总和。目下祖国中兴,生气蓬勃,富强远景已在目前,国人扬眉吐气之日已经到来。际此盛世,凡我同胞更应淬厉奋发,对提高今后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作出更大之贡献,而且在于未来,国人不应妄自菲薄,要使祖国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居于整个世界人类先进之行列,发扬示范之作用。本书在距今四十余年前曾对全国知识青年多少发生启蒙之影响。今当重版发行,作者年迈,未遑修订,惟望全国青年今后在树立正确、进步之世界观与人生观时作为参考资料之用,同时亦望学术界先进对本书内容之错误与缺点有所指正。是为序。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于北京木樨地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