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胡亚南
【摘要】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本文简要分析了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哲学史的概念”一节中的“甲”部分,通过理解其对“哲学史”概念的界定和应用,试图梳理清楚黑格尔的“哲学史”观点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史;马克思
一、黑格尔“哲学史”概念的界定
黑格尔认为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哲学本身,“换言之,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它就是哲学这门科学。”因此,对于“哲学史”的概念的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哲学所昭示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历史讲述的是不断消逝的过去,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却是结合在一起的必然。一方面,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精神把它的“自在”的理性揭示出来,成为意识,达到“自为”的实在,或者是说“精神的发展是自身的超出,自身分离,并且同时是自身回复的过程。”因此,“哲学史”是一个精神不断觉醒的过程。
另一方面,他认为历史是精神运动的本质内容和精神合理性发展的必然的外化形式。“因为这些形式不是别的,只是理念自身的原始的区别。理念之所以为理念,只是因它在它的区别中;区别对于理念仍是本质的,并构成理念的内容。”历史作为理念自身的原始区别的表现形式,是理念本质的内容,因此“概念的发展在哲学里面是必然的,同样概念发展的历史也是必然的。”同时,这些多样的形式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上的联系,也成为了精神扬弃“多”,回复到“一”的诸环节,因此,他说“哲学系统的分歧和多样性,不仅对哲学本身或哲学的可能性没有妨碍,而且对于哲学这门科学的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是绝对必要的,并且是本质的。”
其次,黑格尔批判了将“哲学史”看作“分歧意见之堆积”的普遍观念。他认为哲学不是意见的产物,如果将“哲学史”看作意见的罗列,那么“哲学史”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无聊之物;更有甚者,如果人们“只在哲学史里面去寻找意见或以为在哲学里面只能发现意见”,则会让人们离真理越来越远,并且失去对哲学的兴趣。
因此,他认为“无论哲学派别是如何地分歧,却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同是哲学。”同时,他提出了自己对于“哲学史”概念的进一步界定:第一,他认为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即“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因此“哲学史”和精神一样,都是在时间的基础上合乎理性的发展。第二,他认为这种发展是曲折的,他说“这种具体的运动,乃是一系列的发展,并非像一条直线抽象地向着无穷发展,必须认作像一个圆圈那样,乃是回复到自身的发展。”同时,因其是外在于时间的,所以哲学的这种发展也是缓慢的。第三,他强调,哲学向外的延伸,同时也是向内的深入,它的发展并未走出它本身,是自由与必然性的统一。
二、黑格尔“哲学史”概念的应用
“哲学史”的概念界定之后,黑格尔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于“哲学史”研究方法和态度的看法。
第一,研究“哲学史”时,不要在古代哲学里寻找那个时代不具有的观念。
黑格尔认为“最初期的哲学是最贫乏最抽象的哲学”,而“最晚出、最年轻、最新近的哲学就是最发展、最丰富、最深刻的哲学”。因为现有的来自于历史,他说“我们在现世界所具有的自觉的理性,并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也不只是从现在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是本质上原来就是一种遗产”,而晚出的哲学就是在较早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如果我们用时代性很强的意识来探析古代哲学,一则找不到相对应的范畴,因为“想象里的表象是很不同于纯粹思想和概念的理解的。”二则即使找到了相对应的范畴,因为初期的思想还没有发展到这个深度,这样的研究对于哲学本身的发展也是毫无助益的。
第二,研究“哲学史”时,不能妄加一些结论和论断给过去的哲学家。
一方面黑格尔认为“哲学史所研究的只是这些思想之发挥和发展出来的次序。”哲学的区别就在于某些概念是否已经被意识到,是否已经发生到某一阶段,这些构成了思想的发展进程。因此,用我们的思想去改造古代哲学,即使从古代哲学的某一原则推演出的结论和范畴是正确的,也不属于哲学自身自由的发挥,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引申乃是进一步的思想范畴,尚不属于愿哲学家本人的意识”,很难从历史上找到相应的证据,用这样的方法就把古代哲学变成了不同的东西,只能让我们离哲学的主题渐行渐远。
第三,研究“哲学史”时,要正确评价每一哲学系统的地位和价值。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在思想的逻辑系统里,它们也都代表了哲学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哲学的任务是要发掘这“一阶段范围内的精神的形式和需要”。古代哲学虽然到现在还存在着,但是已然不是之前的阶段,对于它们的复辟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极愚蠢的”。因此,我们在评价研究古代哲学时,应将它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并且真正的去实质性的把握普遍精神在那个阶段的发展程度,这才是评价“哲学史”的客观出发点。
三、黑格尔“哲学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
黑格尔作为德国思辨哲学的先驱,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就曾经以“青年黑格尔派”自居,也自称是黑格尔这位伟大导师的学生,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上建构起来的。
首先,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观点。黑格尔认为逻辑和历史都是绝对理念的产物,并且历史从属于逻辑。马克思则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批判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历史才是基础,逻辑是对历史的反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马克思在研究时将事物的现状分析和历史叙述结合在一起,将理论和历史结合起来考察,让“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理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方法论和鲜明的价值特征。
其次,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的“自由和必然的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不同于黑格尔将辩证法看成是意识发展的神秘主义原则,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指明了辩证法的规律来源于客观现实,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使辩证法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科学内容和形态,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以贯之的哲学理念。
再次,黑格尔的历史观也深深的影响了马克思。黑格尔说“对于一种历史,不论它的题材是什么,都应该毫无偏见地陈述事实,不要把它作为工具去达到任何特殊的利益或目的。”厚重的历史感使马克思的哲學变得丰满和充盈,他在对待历史时深受黑格尔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客观冷静的态度。进而也促进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并且使其至今仍迸发着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黑格尔的“哲学史”思想对我们走近马克思,尤其是对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德]黑格尔. 贺 麟, 王太庆, 等译. 哲学史讲演录[M].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13,1.
【作者简介】
李楠(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胡亚南(1992—),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